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63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张士灌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我国典型污灌区-沈阳张士污灌区某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种类与含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PAHs的主要来源.同时,以13种牧草/草坪草为供试植物,开展PAHs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植物的筛选工作,修复周期约为80d.研究结果表明,张士灌区农田土壤受到严重污染,从土壤中分析检测到USEPA 16种PAHs中的13种,含量达2 294 μh·kg-1(干重),远高于荷兰农业土壤的PAHs标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土壤中PAHs的去除效果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巴林(Poa pratenstis L.)、高羊茅(Festuca data.Kengex E.Alexeev)和白三叶草(Trrifolium repens L.)等植物对土壤中PAHs去除效果较好,适合用于张士灌区农田土壤的修复与治理.  相似文献   
82.
随着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提标改造的挑战,较多污水处理厂采用三级脱氮工艺降低出水中氮素含量.本研究以磁混凝预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三级脱氮工艺,构建含有生物膜和絮体污泥的UASB反应器,处理A/O(二级生化单元)出水,研究串联、分流进水以及回流等条件下系统的脱氮及有机物去除性能,并通过微生物群落分析揭示各阶段的菌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UASB串联A/O时,系统出水氨氮、TN和COD分别为1.21、10.02和30.00 mg·L-1.当进水分流比为15%时,提升了UASB的脱氮速率(从0.04升高至0.06 kg·m-3·d-1),UASB分别贡献了系统TN、NH4+-N和COD去除总量的23.4%、20%和20.7%,当系统出水回流到A区时,能进一步降低出水污染物浓度,NH4+-N仅为1 mg·L-1,TN为12.03 mg·L-1.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A/O反应器内Proteobacteria为主要菌门,UASB内Planctomycetes门实现富集,生物膜中Planctomycetes丰度为1.93%~8.39%,厌氧氨氧化细菌(以Candidatus Kuenenia为代表)在生物膜和污泥絮体中丰度分别为0.77%~2.19%和0.01%~1.49%.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厌氧氨氧化的三级脱氮工艺能够实现生活污水的深度脱氮,在不增加曝气与碳源投加成本的同时高效去除氨氮、总氮,可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3.
彭柯  董志  邸琰茗  郭逍宇 《环境科学》2021,42(11):5424-5432
微生物群落在沉积物和水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水生态系统与沉积物之间污染物质交换的桥梁.但非常规补给水源扰动和闸坝、衬砌截流为主的城市河道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对比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以高度人工化的北运河京津冀段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高通量测序结果对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沉积物较水体具有更高的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β多样性则表现为水体中微生物群落较沉积物群落的相似性更高.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在水体与沉积物中无显著差异,且在两种生境条件下均为优势类群.α变形杆菌纲(α-Proteobacteria)、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在水体中的丰度较高,而γ变形杆菌纲(γ-Proteobacteria)、δ变形杆菌纲(δ-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则在沉积物中有着更高丰度.好氧或兼性厌氧菌为主的水体类群和厌氧菌为主的沉积物类群体现出两者生境差异,沉积物中蕴含的病原菌存在二次释放到水体中的危险.研究结果为揭示高度人工化的、非常规补给水源补充下的和城市河道污染胁迫下的微生物群落变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北运河京津冀段河道浮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再生水在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再生水中痕量污染物质与病原体对受纳水体中浮游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基于OTUs和门水平的片段数量和片段丰度的浮游微生物数据矩阵探究北运河京津冀河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空间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再生水的频繁汇入引起的物理和化学扰动改变了水体的水文和水质,使浮游微生物群落沿地理尺度分为...  相似文献   
85.
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引发的松散物质(即震损物源)剧烈迁移会给震区环境与安全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大量的震损物源加剧了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及湖泊淤积风险。获取震损物源的分布与数量,是减少灾害风险与保护湿地景观的基础。因此,利用DInSAR技术实施地表形变监测,基于形变数据,再结合光学遥感数据解译和实地观测,估算九寨沟景区震损物源,解析空间分布与数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地震在震中的西北侧造成了较大的沉降形变,在震中东南侧也产生了轻微隆起形变,雷达视线向形变量达-23~11 cm;景区震损物源呈带状分布,沿沟谷和道路较为发育,以五花海区域最为集中,估算数量达1.658×105m3。研究结果将为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防治及河湖湿地的绿色防淤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6.
浅谈铬渣解毒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铬渣污染状况,对比分析了10余种铬渣解毒技术的优缺点,并且重点论述了旋风炉附烧铬渣工艺过程及其技术特性。研究表明,旋风炉附烧铬渣具有吃渣量大,解毒彻底等优点,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型铬渣解毒技术。   相似文献   
87.
污泥中潜在的二■■污染物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国内外最近的检测结果对污泥中二■■类物质的研究进行论述,探讨其来源、组成分布、环境行为及潜在危害。研究表明,焚烧过程排放?成了环境中二■■的本底来源,除此之外的二■■主要来源于废水处理(包括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形成的污泥,并且污泥中二■■的含量较高。鉴于二■■的毒理特性、以往的二■■污染事件及我国对污泥的处理方式,急需查明堆肥与填埋处理的污泥中的二■■现状,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二■■毒物的排放标准及其在环境中的限额。   相似文献   
88.
解毒铬渣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扫描电镜、比表面测定仪、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铬渣及解毒铬渣的表面形貌、比表面及物相组成。在模拟环境条件下对解毒铬渣进行了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解毒铬渣在环境条件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9.
编码是将文字信息转换为计算机编程代码的重要工具.为进一步推进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信息化应用,以2017年版产排污系数为核心,根据产排污系数结构及表达方式,建立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编码体系,分别对产污系数和排放量核算参数两部分进行编码.产污系数编码是对表征产污系数的关键因素进行编码,包括行业类型、产污工段、产品、原料、工...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新疆某煤矿辐射环境影响问题的调查与分析,阐明铀伴生煤矿对周围环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影响,并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调查煤矿日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污染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今后伴生放射性煤矿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