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1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1713篇
安全科学   422篇
废物处理   253篇
环保管理   367篇
综合类   2868篇
基础理论   73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321篇
评价与监测   231篇
社会与环境   272篇
灾害及防治   2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董文茂 《环境》2006,(7):34-36
不久前,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谈到某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的有关情况时感叹,有些环保局长是“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在此前的3月,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接受国内某知名媒体采访时坦承,环保部门依然不是一个强势部门。有关环保扩权的声音,一度成为学界热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82.
水量衡算条件下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芦苇和无植物2种人工湿地,在系统水量衡算的基础上比较了2种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证明,在植物收割后的冬季,芦苇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低于无植物湿地系统约2%;在其他季节,芦苇湿地对污水CODcr的去除率比无植物湿地高出3.3%-5%。但对BOD5的去除率却比无植物湿地低了1.9%-2.7%。因此,芦苇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无植物湿地高,但提高不多。比较了2种系统的氧化还原电位,芦苇湿地比无植物湿地的高(P〈0.05),这种提高主要集中在湿地水面以下约10cm的深度;从整个湿地床体来看。2块连续运行的潜流水平湿地内部氧化还原状态大部分相同。主要是厌氧状态。比较了2种人工湿地基质中降解有机物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二者没有明显的差别。考察了湿地进水有机负荷与去除量的关系,二者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0.99)。  相似文献   
83.
强化混凝去除黄浦江水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化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效果与水源的分子量分布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黄浦江水中低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机物占多数,因此,强化混凝处理有机物效果有限.对于<1k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增加混凝剂投量可有效去除紫外吸光值(UV254),但去除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效果很差.尽管增加混凝剂投量和降低pH都能有效地去除有机物,但决定强化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pH,去除黄浦江水有机物的最佳pH范围为6~5.  相似文献   
84.
本文根据沈阳市的大气污染现状,分析了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及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并提出了近期和2000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5.
厌氧-好氧处理羊绒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厌氧 -好氧联合工艺处理羊绒印染废水 ,经实际运行表明 ,在进水 CODcr浓度为 80 0~ 2 0 0 0 m g/L情况下 ,厌氧去除效率稳定在 5 0 %左右 ,好氧去除效率大于 80 % ;该工艺管理方便 ,处理出水稳定 ,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86.
Fugitive road dust (FRD) contributes a great deal to urban rainwater and air pollution and is commonly controlled by water-sprinkling in most Chinese citie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information on its effectiveness. We used the Testing Re-entrained Aerosol Kinetic Emissions from Roads (TRAKER) method to monitor different types of roads in Baoding city before and within 1 hr after water-sprinkling and obtained the road dirtiness index (a) and PM concentration in the road environment (TT*), to evaluat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for PM deposited on the road surface (ηa) and the reduction efficiency for the PM concentration in the road environment (ηPM). The results give that the ηa for three types of roads is ranked: branch road (87%-–100%) > major arterial road (80%-83%) > minor arterial road (68%-77%), and the ηPM ranked: minor arterial road (70%) > branch road (46%-58%) > major arterial road (37%-53%). The ηa and ηPM varied non-linearly with time and presented a quadratic curve. The average effective control time (ηa> 0) was 62 min on the major and minor arterial roads, and much longer than 1 hr on branch roads. The ηPM values diminished completely by 72 min on average from the end of sprinkling for the three types of roads. Water-sprinkling can remove PM10 particles from the road surface and reduce their concentration in the road environment more thoroughly than PM2.5. Our findings could be helpful for controlling urban FRD emissions more efficiently and precisely.  相似文献   
87.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采集和分析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和底泥样品,探讨了该河段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水体中PAEs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两种为主。水中PAEs总量较高,DBP和DEHP含量均已超过我国地表水标准限值。底泥中PAEs总量与国内外一些河流底泥中的含量相近,但DBP和DEHP含量均已超过了美国华盛顿州的警戒标准。底泥中PAEs含量沿程分布总体上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水体中PAEs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主要受流域内工农业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用于湖泊水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行模糊综合评估的应用与研究很多,在那些方法中主要应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最后的评定,但是湖泊水质评价涉及到多样点多项指标等多因素,一般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的最大隶属度原则不能适用。本文利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的基本理论,通过多目标优选,给出了更加合理、科学的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我们对武汉市东湖水质监测结果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89.
粉末活性炭-超滤膜处理黄浦江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董秉直  曹达文  范瑾初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731-733,737
采用粉末活性炭与超滤膜联用技术处理黄浦江原水。试验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不会造成膜过滤阻力的增加。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越多,膜过滤阻力也越小。粉末活性炭与膜联用能有效地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0.
预处理的铜绿假单胞菌对Cu2+的生物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电镀废水污泥中分离,纯化获一高抗铜菌株,经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采用不同浓度盐酸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预处理,同时考察了不同因素如溶液的pH,温度,摇床转速,接触反应时间对未处理菌和预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1NHCl预处理的菌体具有最佳吸附效果,pH、摇床转速对菌体的吸附具有较显著影响,温度对菌体吸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