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755篇
安全科学   184篇
废物处理   111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1192篇
基础理论   273篇
污染及防治   560篇
评价与监测   88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研究对于江西省工业园区环境信息的公开,提高环境信息公开内容的准确性,实现不同园区间环境业绩的比较,促进工业园区自主环保、积极引导和公众广泛参与环境管理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工业园区在全国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江西省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现状与趋势以及国内外导则编制研究情况,重点对导则主要技术内容和分类进行说明,分析了导则实施的可行性,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2.
大气降水中重金属离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降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可以反映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的信息.通过对国内外大气降水中重金属研究现状的阐述和大气降水中重金属的来源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实地大气降水采样分析,归纳出其中重金属的特征,监测当前大气的污染状况,从而为区域性的大气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及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降水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包括Pb、Mn、Zn、Cu、Cd、Cr等,通过分析测定可以为利用大气降水作为重要饮用水补给源的区域提供饮水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23.
文章在分析当前城市环境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不足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环境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基础支撑系统建设现状,介绍如何建立集成环境风险信息采集、实时监控预警、预测模拟、处理为一体的城市环境风险信息监控预警平台,实现城市环境风险信息统一管理与共享,提高环境监管部门及公众对环境风险的应急反应及处理速度,为城市环境安全保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六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笨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的检测方法.对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萃取条件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正己烷二次萃取,浓缩定容后分析,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26 nm,16 min可将六种邻苯二甲酸酯分离出.方法的检出限为0.13μg/L ~0.37 μg/L,加标回收率为78.6%~118.5%,相对标准偏差为0.82%~2.17%,是一种理想的测定水中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5.
四川省西充河为严重污染河流,选取溶解氧(DO)、氨氮(NH+4-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5项指标年平均值,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研究了西充河近10年水质状况随时间变化趋势及水污染特征。2003年至2010年水质级别为劣V类,2011年和2012年水质级别为Ⅳ类,水质标识指数Iwq从2003年的12.459逐渐降低到2012年的4.431。西充河近10年水质状况整体呈好转趋势,但未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级水质标准,水质标识指数Iwq结果表明该好转的速度较慢,西充河水质状况有较大的上升潜力和空间。总氮(TN)和氨氮(NH+4-N)为河流主要污染物,为了达到国家Ⅲ级水质标准,西充河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6.
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黄豆、玉米、水稻这3种农业秸秆为原料,崇明东滩围垦土地为试验样区,以景观植物地肤草为目标植物,研究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秸秆直接还田的土壤呼吸和地上植物量均高于对照组;黄豆秸秆还田后土壤呼吸相对最低,土壤有机碳最高,因此黄豆秸秆还田的土壤碳封存能力高于玉米和水稻秸秆.秸秆还田显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以及β-糖苷酶、脱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与土壤呼吸相关性最显著.黄豆秸秆还田脱氢酶活性最低,相应的土壤呼吸也最低.黄豆秸秆纤维素、木质素和C/N含量最高,可降解性最低,表明黄豆秸秆难以被微生物降解利用,因而还田后其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最终导致最低的土壤呼吸和较高的土壤有机碳.  相似文献   
127.
2014年北京市城区臭氧超标日浓度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程念亮  李云婷  张大伟  陈添  王欣  郇宁  陈晨  孟凡 《环境科学》2016,37(6):2041-2051
根据2014年1~12月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监测的O3浓度数据,综合探讨了北京市O3的时空分布及与其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年北京市全年O3小时平均浓度约为56.18 μg·m-3,O3超标日小时平均浓度约为148.05 μg·m-3且超标日主要集中在5~9月;超标日O3日变化呈现单峰型分布,06:00或07:00为低谷,15:00、16:00左右达到峰值;超标日O3浓度在09:00~23:00明显高于夏季同时间段浓度平均;空间分布上中心城区站点O3浓度相对较低,而城区西部植物园站点浓度最高;统计的2014年北京市O3超标日地面形势场3种类型高压类、低压类、均压类各占16%、36%、48%;超标日O3浓度与气压、湿度、能见度呈负相关关系,与风速、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2014年5月29日~6月1日北京市发生的一次O3重污染过程是由本地光化学污染及区域输送造成的,区域输送对北京市O3浓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魏欣  薛顺利  杨帆  李响  刘振鸿  薛罡  高品 《环境科学》2017,38(2):697-702
为研究污泥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零价铁(Fe0)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消减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了7种四环素抗性基因(TC-ARGs,包括tetA、tetC、tetG、tetM、tetO、tetW和tetX)及第一类整合子int I1基因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丰度变化,同时检测分析了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质量浓度变化,并探讨了目标基因与VFAs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适量Fe0(如0.10 g·g~(-1),以Fe0/VSS计)不仅可以强化污泥厌氧消化进程,显著提高总VFAs和乙酸的产生量,而且能够增强TCARGs和int I1基因的消减效果.尽管如此,过量Fe0(如1.17 g·g~(-1),以Fe0/VSS计)对污泥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TC-ARGs和int I1基因消减的增强效果并不显著,推测可能是由于基因水平转移的发生所导致的.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TC-ARGs(除tetO基因外)和int I1基因与乙酸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表明乙酸可能对TC-ARGs和int I1基因的消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9.
以市售P25(TiO_2)和g-C_3N_4为原料,以多孔氧化铝泡沫陶瓷为载体,进行了负载型光催化组件的设计与环境应用.运用浸渍提拉-热处理法制备负载P25/g-C_3N_4的泡沫陶瓷组件,对其微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并将其应用于空气中NO的去除.结果表明,P25/g-C_3N_4在氧化铝泡沫陶瓷表面负载牢固,P25/g-C_3N_4禁带结构匹配有利于光生电荷的分离.研究了P25/g-C_3N_4比例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当g-C_3N_4占P25的量为30%时,负载组件的光催化性能最佳,对NO的去除率达到79.6%.在5次循环反应后,负载型光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P25/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空气净化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0.
Zhang  Fan  Xu  Nuohan  Zhang  Zhenyan  Zhang  Qi  Yang  Yaohui  Yu  Zhitao  Sun  Liwei  Lu  Tao  Qian  Haife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3,30(13):35972-35984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me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plant growth and is an important interface for resource exchange between plants and the soil environment. Crops at various growing stages, especially the seedling stage, have strong shaping effects on the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such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will positively feed back to the plant growth.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nalyzed the variations of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 in the rhizosphere of four crop species: rice, soybean, maize, and wheat during successive cultivations (three repeats for the seedling stages) using 16S rRNA gene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We found that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decreased aft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times, e.g., Sphingomonas, Pseudomonas, Rhodanobacter, and Caulobacter, which have been reported as plant-growth beneficial bacteria.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potential plant pathogenic fungi Myrothecium and Ascochyta increased with the successive cultivation times. The co-occurrence network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 under maize were much more stable than those under rice, soybean, and wheat.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 and fungi in crop seedling rhizosphere and indicate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genous soil flora might determine the plant growth status. Further study will focus on the use of the critical microorganisms to control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specific cro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