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6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787篇
安全科学   186篇
废物处理   109篇
环保管理   180篇
综合类   1258篇
基础理论   277篇
污染及防治   581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77篇
灾害及防治   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综述了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的规范化回收体系和集约化处理处置体系,剖析了发展中国家电子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环境污染后果,并就目前国内对电子垃圾的无序回收管理和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原始粗放型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62.
电子废弃物中的多溴二苯醚(PBDEs)因其环境持久性、可远距离传输、生物累积性及内分泌干扰等特性,已成为环境中一类广泛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综述了电子废弃物中PBDEs的分析技术及浓度分布最新研究,揭示了中国原始粗放型电子废弃物处理方式所导致的PBDEs环境污染,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3.
Fenton氧化4-氯酚降解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封帆  高迎新  张昱  张强斌  杨敏 《环境化学》2011,30(11):1889-1893
为了深入探讨4-氯酚(4-CP)在Fenton氧化体系中的降解机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多种手段系统分析了反应过程中Fe2+、Cl-、氧化中间产物对苯二酚、1,4-苯醌、4-氯邻苯二酚和4-氯间苯二酚的浓度以及氧化还原电位(ORP)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e2+浓度经历了短暂的下降之后迅速上升到接近初始的...  相似文献   
964.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的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仪器条件及试剂配比进行优选实验,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的铅可知:铅的检出限是0.020μg/L,能够满足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同时原子荧光光谱仪分析样品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干扰少、操作简便、分析快捷,测定样品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达到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65.
基于协调度与熵权法的绩效评价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人们意识到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于绩效评价的方法。以往的绩效评价侧重用数字表象进行评价,而忽略了政府、企业系统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特性。基于此,根据既有的信息熵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协调度与熵权法复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2009年度河北省区域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既科学、全面地衡量绩效情况,又便于政府、企业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系统分析,是一种绩效评价方法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966.
为了解饶河入鄱阳湖湖口重金属污染状况,在鄱阳湖饶河入湖段设置了3个采样点,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沉积物进行了重金属Cu、Pb、Zn的测定,分析了这3种元素在各采样点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饶河人鄱阳湖口处沉积物中Cu、Pb、Zn的污染较为严重,呈现出复合污染的趋势.该区域沉积物中3种元素的分布受水流的影响较大,其形态...  相似文献   
967.
以处理20m^3/d城镇生活污水的深沟型气升推流立体循环倒置A^2O整体合建氧化沟中试装置为研究平台,通过对影响该工艺运行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硝化反应与反硝化反应效果及除磷效果等因素进行探索及最佳工况的正交试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BOD,、COD、SS、NH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25%、90...  相似文献   
968.
秀丽线虫适应响应的形成与调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环境暴露评价,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模式动物秀丽线虫也已经被应用于适应响应形成及其调控机理研究.在综述中,系统介绍了秀丽线虫中存在的几种形式毒物诱发的适应响应,即同一因素适应响应、交叉适应响应与特殊形式的适应响应;讨论了目前已经揭示出的6种影响适应响应形成因素;分析了适应响应形成可能机制,即抗氧化应激体系、热激蛋白、金...  相似文献   
969.
An intensiv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accumulation, spec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heavy metals (As, Cd, Cr, Cu, Hg, Ni, Pb, and Zn) in sediments from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of Wuhan, China.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posed by these heavy metals also were estimated. The median concentrations of most heavy metals (As, Cd, Cr, Cu, Ni, Pb, and Zn) were higher than the background values of soils in Wuhan and were beyond the threshold effect level (TEL), implying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the sediments. Carbonate-bound Cd and exchangeable Cd, both of which had high bioavailability, were 40.2% and 30.5% of the total for Cd, respectively, demonstrating that Cd poses a high ecological risk in the sediments.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b, Hg, and Cu were greater than 0.797 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ing the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these three elements. Besides,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behaviors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origin of heavy metals. The result suggested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controlling their variability in sediments, which accounted for 36.72% (factor 1: Hg, Cu, and Pb), 28.69% (factor 2: Cr, Zn, and Ni), and 19.45% (factor 3: As and Cd) of the total variance. Overall, 75% of the studied sediment samples afforded relatively low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despite the fact that generally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relative to TEL were detected in the sediments.  相似文献   
970.
利用Tenax TA吸附管采集太原市不同排放源及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样品,色谱-质谱、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其挥发性芳香烃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并分析了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柴油挥发源、汽油挥发源、溶剂挥发源、机动车尾气源和民用燃煤源排放的挥发性芳香烃化合物中稳定碳同位素值(δ~(13)C)测定范围依次为:(-30. 79±0. 98)‰~(-29. 10±0. 14)‰、(-30. 96±0. 88)‰~(-28. 02±1. 77)‰、(-32. 13±0. 59)‰~(-27. 67±0. 49)‰、(-27. 58±0. 16)‰~(-25. 50±0. 75)‰和(-25. 14±0. 93)‰~(-23. 44±1. 32)‰,民用燃煤源显著富集13C.仅在民用燃煤源排放烟气中检出苯乙烯,δ~(13)C值为(-23. 44±1. 32)‰.太原市4个不同功能区采样分析显示,居民交通混合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的δ~(13)C值为(-25. 61±2. 20)‰~(-23. 91±0. 78)‰,较其他区域富集13C;工业区δ~(13)C检测值为(-29. 15±1. 06)‰~(-24. 53±1. 07)‰,较其他区域贫13C.将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δ~(13)C值与排放源δ~(13)C值比较可发现,太原市4个环境空气点位的挥发性芳香烃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源和民用燃煤源,工业区受溶剂挥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