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595篇
安全科学   279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135篇
综合类   1453篇
基础理论   300篇
污染及防治   263篇
评价与监测   98篇
社会与环境   109篇
灾害及防治   11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不同颗粒龄的好氧颗粒污泥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SBR反应器中,分别以絮状活性污泥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和直接接种的已稳定运行1 a的好氧颗粒污泥为对象,对2种颗粒龄不同的颗粒污泥的形态、理化特性、对有机物降解能力以及微生物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颗粒龄好氧颗粒的平均湿密度、污泥的比重和表示物理强度的完整系数(IC)分别为1.066 g.cm-3、1.013 g.cm-3和98.7%,各指标均高于大颗粒龄好氧颗粒的1.026 g.cm-3、1.010 g.cm-3和98.4%,两者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9 mm和2.2 mm.小颗粒龄好氧颗粒和大颗粒龄好氧颗粒的沉降速度分别为0.005~0.032 m.s-1和0.003~0.028 m.s-1,前者的SVI较低,且两体系中好氧颗粒的沉降速度均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对COD、NH4+-N的去除率都保持在90%以上和85%左右,从出水COD浓度、NH4+-N浓度和周期试验来看,小颗粒龄好氧颗粒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更好,两者对TP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40%~90%和32%~85%,但两者对TN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去除率都在80%左右.同时,小颗粒龄好氧颗粒的异养菌比耗氧速率(SOURH)、亚硝酸菌比耗氧速率(SOURNH4)、硝酸菌比耗氧速率(SOURNO2)分别为26.4、14.8和11.2 mg.(h.g)-1,均大于大颗粒龄好氧颗粒的25.2、14.4和8.4 mg.(h.g)-1.综上所述,好氧颗粒污泥由于颗粒龄的不同会具有明显不同的理化性质,颗粒龄小的好氧颗粒具有更好的有机物降解能力、更高的微生物活性和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2.
以某天然气泄漏污染事件为例,构建了一套突发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的量化评估方法.从应急处置费用、生态环境损害两方面量化了该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  相似文献   
99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盐城海滨湿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物质组成和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构优化已成为湿地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目标规划模型,以表征开发与保护效应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两方面构建约束条件,对盐城海滨湿地利用景观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面积增加17211.80 hm2,比例增加最大,为6.96%,主要是由于滩涂的围垦开发利用;(2)自然植被面积有所增加,通过植被的自然演替以及恢复部分已被开发的芦苇滩,并限制米草滩的扩张,泥滩面积减少25804.73 hm2,比例变化最大,达10.43%;(3)经济效益增长达6.42亿元,生态效益有所增加,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湿地景观结构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994.
长江上游长薄鳅生长和种群参数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9月~2012年8月在长江上游攀枝花等9个采样点收集到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样本1 528尾,基于体长频率数据采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开发的FiSAT II软件研究了长江上游长薄鳅的生长与种群参数。估算结果显示长薄鳅的极限体长(L∞)为656.1mm,生长系数(k)为0.15/a,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为-0.048a。采用Pauly的经验公式估算长薄鳅的自然死亡系数(M)为0.33(其中长江上游年平均水温为18.4℃),总死亡系数(Z)、捕捞死亡系数(F)和开发率(E)分别为0.85、0.53和0.62。2010~2011年长江上游长薄鳅年均资源重量和资源数量分别为13.21t和162 862尾,最大可持续产量(MSY)为5.17t。经相关估算参数和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分析得出,当前长江上游长薄鳅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有必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5.
Tan  Yi  Zhou  Xue  Peng  Yutao  Zheng  Zijing  Gao  Xing  Ma  Yan  Chen  Shuo  Cui  Shihao  Fan  Beibei  Chen  Q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29(28):42372-42383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Diverse phosphorus-containing materials (PCMs) were widely applied in remediation of cadmium-contaminated soil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change of...  相似文献   
996.
采用GC5000在线气相色谱仪,于2019年和2020年夏季6~8月分别对郑州市城区中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监测,探究了VOCs的污染特征,并重点利用比值分析,PMF受体模型和条件概率函数(CPF)模型对比研究了其来源贡献.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夏季ρ(VOCs)平均值分别为65.7 μg·m-3和71.0μg·m-3.2019年烷烃占比逐月变化幅度不大,占比在55%左右,芳香烃整体呈上升趋势,烯烃呈下降趋势;前10物种占总VOCs的65.5%,主要物种依次为异戊烷、乙烷、丙烷、甲苯、正丁烷和间/对-二甲苯等.2020年烷烃和烯烃占比呈逐月升高趋势,芳香烃呈逐月降低趋势;前10物种占总VOCs的71.1%,主要物种依次为乙烷、乙烯、丙烷、异戊烷、正丁烷、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等.2019年夏季OFP平均值为224.9 μg·m-3,其中芳香烃对OFP贡献率逐月升高,烯烃逐月降低;对OFP贡献的物种主要为间/对-二甲苯、异戊二烯、反式-2-丁烯、甲苯和乙烯等.2020年夏季OFP平均值为243.6 μg·m-3,其中芳香烃对OFP贡献逐月降低,烯烃逐月升高;对OFP贡献的物种主要为乙烯、间/对-二甲苯、异戊二烯、甲苯和间-乙基甲苯等.PMF和CPF模型解析表明,2019年对VOCs贡献较大的是溶剂使用源和油气挥发源,贡献率分别为36.7%和25.1%,其对OFP贡献也较大,分别为39.9%和23.3%,需重点关注西南部区域.2020年对VOCs贡献较大的仍为溶剂使用源和油气挥发源,贡献率分别为24.9%和22.5%;对OFP贡献较大的为溶剂使用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33.6%和22.9%,需重点关注北部和南部区域.因此,今后应重点关注溶剂使用、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油气挥发源的排放,尤其监测点位的西南部、北部和东南部区域污染源.  相似文献   
997.
近年发现土壤可以排放亚硝酸(HONO),对大气氧化性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施肥能增加土壤含氮气体的排放,通常用排放因子表征气体排放量对化肥的响应关系.但HONO的相关研究尚为空白,制约了对这一新的地气交换机制的环境效应的评估.为此,在珠三角对一块菜地施用3种化肥(复合肥、碳酸氢铵和尿素),利用动态箱测量施肥前后的HON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土壤施用3种氮肥后的最大HONO排放通量分别为23.1、19.5和57.4 ng·m-2·s-1,分别是施肥前最大值的3.5、3.2和9.4倍;3种氮肥的HONO排放因子分别为8.60×10-5、1.44×10-4和2.48×10-4;施肥后HONO排放通量呈现白天高夜间低的特征,且与土壤温度、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在低含水量区间)呈正相关关系.证实了施肥对HONO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外场实测获得的3种化肥HONO排放因子,将为编制HONO排放清单等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大气干湿沉降是地表水某些元素的主要输入途径,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可能对水体质量产生影响.本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广州市南沙区高新沙水库采集了大气干湿沉降样品,测定了8种重金属(铬、镍、铜、锌、砷、镉、汞、铅)的浓度,探讨了其含量特征,对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来源进行了解析,估算了重金属的月、季度和年沉降通量,并研究了大气干湿沉降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干湿沉降中铬、镍、铜、锌、砷、镉、汞、铅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8.44、18.41、39.56、244.02、9.98、0.39、0.91、38.6 mg?kg-1,其中铬、镍、铜、锌、镉、汞、铅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广东省土壤背景值.Zn、Cu、Cd、Ni、As、Pb可能有相同的物源,来自燃煤、垃圾燃烧和交通活动,贡献率为45.05%;Cr、As可能有相同的物源,来自工地粉尘、道路尘,贡献率为22.52%.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的月沉降通量在3、4月达到最大值.Cr、Ni、Cu、Zn、As、Pb的大气干湿沉降季度通量随季度变化逐渐减少,即第I季(春季)>第II季(夏季)>第III季(秋季)>第IV季(冬季).大气干湿沉降中锌的年沉降通量最高(均值94.96 mg·m-2·a-1),镉的年沉降通量最低(均值0.13 mg·m-2·a-1).大气干沉降年通量均大于湿沉降年通量.考虑大气干湿沉降落入库区的重金属(无论重金属在水中的溶解效率高低),水库中重金属的浓度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标准.研究成果对于制订高新沙水库的污染防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研究各种水质因子(水温、溶解氧、电导率、pH、营养盐等)对三峡库区支流水体富营养化的驱动效果,为库区支流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控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三峡库区高阳平湖进行了12次样品采集,获取了水温、水体pH、营养盐、水体溶解氧等指标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三峡库区支流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不同火灾条件下弹药发生慢速烤燃的升温速率,以典型地面仓库和舰船舱室火灾为研究对象,建立仿真模型,模拟计算发生火灾时弹药贮存环境的热激源强度及其演化规律,针对发动机在此类环境下的热安全性开展仿真计算,分析其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火灾条件下弹药慢速烤燃的升温速率有很大区别且往往高于标准慢速烤燃试验常用的升温速率3.3 K/h。随着慢速烤燃升温速率的提高,发动机烤燃点火时间提前,点火时刻发动机中间位置温度下降,两端温度升高,且点火位置向发动机喉部移动。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弹药库房的设计及弹药安全性增强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