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5篇
  免费   791篇
  国内免费   1726篇
安全科学   755篇
废物处理   107篇
环保管理   436篇
综合类   4140篇
基础理论   842篇
污染及防治   350篇
评价与监测   373篇
社会与环境   402篇
灾害及防治   21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340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399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根现废弃电路板中金属与非金属的有效分选.对后续金属产品的分离提纯至关重要。为此,采用主动脉动气流对PC主板插槽破碎为5-0.5mm粒级的产品进行分选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和分析,考察不同气流速度和脉动频率对分选效率的影响,建立了综合分选效率经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气流速度为2.90m/s,脉动频率为2.33Hz时,综合分选效率可达85.43%。同时,对正交实验的错配物含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气流速度从2.76m/s增大到3.04m/s.脉动频率从1.96Hz增大到2.33Hz时,重产物错配物含量从23.70%减小到12.23%.而轻产物错配物含量从2.13%增大到3.86%。  相似文献   
992.
采用sol—gel法在载玻片表面制备了Ce,Cu,i.a,Ag掺杂的锐铁矿相TiO2薄膜,并通过SEM,XRD.FT—IR及UVVIS进行了表征,比较了薄膜的抗菌性能.UV—VIS研究表明,金属掺杂纳米TiO2薄膜在近紫外区吸光度有明显提高。抗菌实验表明掺Ag的TiO2薄膜抗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分析上海地区一次灰霾过程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通过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期间浦东新区灰霾天气出现的特征,并以2008年12月19日至2008年12月21日一次典型的灰霾天气过程为例,利用激光雷达(Light laser detection and ranging,简称Lidar)数据资料反演得到气溶胶消光系数及其强度图和廓线图,结合地面气象数据和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此次灰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一年的观测资料表明,上海地区冬季和春季易产生灰霾天气,冬季出现重度霾最多,秋季和夏季灰霾天气较少.较弱的太阳辐射以及静风、小风是导致灰霾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且高湿度的霾天气对能见度影响更大.大气边界层(以下简称边界层)高度变化决定着灰霾天气发生的强度,当边界层高度在1km左右时,易发生轻微霾天气,当边界层高度降至600m左右时,易发生中度、重度霾天气,而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决定着边界层高度的变化.轻微霾天气下,大气气溶胶垂直分布最强消光值约为0.15km-1,而重霾天气下可达0.30km-1以上.本次霾过程还受地面颗粒物排放的影响,主要是PM1和PM2.5,且在消光作用中散射性气溶胶的贡献大于吸收性气溶胶.轻微霾天气下PM2.5浓度为50μg·m-3,黑碳浓度为5000ng·m-3,浊度为200Mm-1,而重度霾时则分别达到200μg·m-3、24000ng·m-3和1400Mm-1.随着此次霾的出现,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550nm)不断增加,在重度霾时达到0.6左右,Angstrom指数在重度霾时显著降低,表明有大颗粒物导入,说明此次重度霾天气的发生还与气溶胶的输送有关.  相似文献   
994.
The current modified electro-Fenton system was designed to develop a more convenient and e cient undivided system for pract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 system adopted a cathode portion that employed magnetic stirring instead of common oxygen gas di usion or gas sparging to supply oxygen gas for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athode fabrication and 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The degradation of acid fuchsine with a self-made graphite-polytetrafluorethylene cathode was studied using a spectrophotomet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cathode generated hydrogen peroxide with high current e ciency and the hydrogen peroxide yield of the cathode did not decay after 10 times reuse. With the Pt anode at a ferrous ion concentration of 0.5 mmol/L, a pH of 3, and using magnetic stirring, dye decolorization could be rapidly accomplished but the destruction of benzene rings and intermediates was fairly di cult. With a Fe anode, dye degradation was more complete.  相似文献   
995.
汽油车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选择3种不同排量的典型汽油车,基于国Ⅲ标准的轻型车排放测试循环,用SKC采样泵和2, 4-DNPH、Tenax TA采样管采集尾气中的非常规污染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汽油车排放中醛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含量,同时利用电子低压冲击仪研究了其颗粒物排放的粒径和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汽油车之间非常规污染物的比排放值有较大差异,3辆汽油车总醛酮比排放量分别为36.44、 16.71、 10.43 mg/km,TVOC分别为155.39、 103.75、 42.29 mg/km.排放的醛酮化合物中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酮和环己酮的检出含量较高,占总醛酮量的77.9%~89.7%,且绝大部分为有毒有害物质;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绝大部分为芳香烃和烷烃,分别占总数的31.6%~39.2%和23.1%~27.9%,其中又以芳香烃类化合物甲苯、二甲苯和苯的检出含量最高,平均占TVOC的16.68%、 16.87%和5.23%;其颗粒物排放以超细颗粒物(<100nm)为主,高速工况下排放的颗粒物明显多于低速和中速工况.  相似文献   
996.
黄河不同粒径悬浮物中POC含量及输运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悬浮物(TSS)粒径与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关系的研究,是河流POC形态变化及输送过程和输运通量研究的基础.本研究在沉降分级法基础上,结合激光粒度仪粒度测定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对2005-06-29黄河利津站、2005-09-27黄河口低盐度区以及2006年11月兰州、潼关、花园口各站TSS样品分析发现:黄河TSS中POC与其对应的中值粒径存在良好的负指数关系,POC的极限值为0.56%,普遍低于世界其它河流;黄河不同区段站位TSS性质不同使各样品相同粒级间POC存在明显的差异,黄河口站>花园口站>兰州站>潼关站>利津站,如<8 μm粒级TSS中POC依次是0.661%、 0.627%、 0.550%、 0.505%、 0.493%;黄河各粒级TSS所承载的POC量占样品POC总量的比例在不同区段各样品间极其相近,POC随TSS粒径增大显著递减, 80%以上的POC集中在<16 μm的TSS中,而粒径<32 μm的TSS承载了95%以上的POC.可见虽然黄河自西向东横跨5 000 km之多,落差达4 000 m以上,但POC的输运规律具有一致性,TSS粒径是控制POC输运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龙峰  施汉昌  朱安娜  何苗 《环境科学》2009,30(7):1974-1977
研究了pH和铜离子对倏逝波全光纤免疫传感器检测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影响及其消除措施.研究表明,过酸或过碱条件对MC-LR免疫检测均有较强烈的影响,当pH<6或pH>8时,系统检测的信号随pH的降低或增大明显下降;而当pH在6~8之间时,检测标准曲线的IC50为1.01~1.04 μg/L,检测区间在0.12~10.5 μg/L之间,较适合MC-LR的检测.低浓度铜离子对MC-LR免疫检测的影响不大,当CuSO4浓度>5 mg/L时,系统检测荧光信号明显下降,而当CuSO4浓度达到10 mg/L时,系统检测信号下降70%以上.在预反应混合物中添加1%的螯合剂EDTA,能有效抑制铜离子对免疫检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焦化废水处理中预处理蒸氨工艺不稳定容易引起生物处理出水NH+4-N的波动,为了在有机物去除的同时提高生物系统对NH+4-N的去除效果和稳定性,采用对NH+4-N有良好吸附性能的天然斜发沸石为生物填料构建沸石床多级生物膜系统,考察了进水负荷对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抗冲击负荷能力以及系统的功能分区和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NH+4-N负荷≤0.21 kg/(m3·d)、COD负荷≤1.35 kg/(m3·d)时,出水NH+4-N和C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1.2)mg/L和(228±60)mg/L,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9.1±0.5)%和(86.0±2.6)%.在低、高两次NH+4-N冲击负荷[0.03 kg/(m3·d)和0.06 kg/(m3·d)]条件下,系统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仍然分别高达99.0%和92.9%,高于对比系统的96.8%和89.3%,表现出良好的抗NH+4-N冲击负荷性能与处理稳定性.系统好氧单元反应器沿程出现脱碳/硝化功能区(C/N区)和硝化功能区(N区),其中N区的NH+4-N 降解速率为C/N区的2~8倍.系统进水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 1×103~1×104、>1×104的TOC浓度分别为227.6、104.8和35.0 mg/L,处理出水中的TOC浓度分别为31.2、 22.9和31.5 mg/L,其中相对分子质量<1×103和1×103~1×104这2个范围的有机物降解良好,出水残余物质主要为相对分子质量>1×103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999.
比较研究了生物沥滤和电动修复不同的结合方式对污泥中重金属处理效果的影响.在先进行生物沥滤4d之后用电动修复技术对污泥进行处理,试验结束之后污泥中的Cu含量为60.5mg·kg-1,Zn含量为170mg·kg-1;而采用同步生物沥滤和电动修复试验时,处理结束后污泥中Cu含量为122.8mg·kg-1,Zn含量为110mg·kg-1.利用2种修复技术处理污泥,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均达到我国污泥土地农田利用的标准,但先生物沥滤后电动修复可以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每天一次经口灌胃染毒的方法,探讨了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经口重复剂量染毒对C57BL/6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CIM+和CD8+的影响.选择雄性C57BL/6小鼠24只,实验组PFOS染毒剂量分别为5、10、20mg·kg-1(bw).每天一次经口灌胃染毒12d后,制备脾脏T淋巴细胞悬液,经特异性荧光标记的CD3(FITC)、CIM(PE)、CD8(PERCP)单克隆抗体作用后,采用FACS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百分数.结果表明,10 mg·kg-1(bw)和20 mg·kg-1(bW)PFOS染毒组小鼠体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 mg·kg-1(bw)PFOS染毒组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FOS染毒20mg·kg-1(bw)实验组CD3+CD4+与CD3+CD8+T细胞的绝对计数和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结果显示,PFOS暴露可降低小鼠免疫器官中CD4+、CD8+T细胞的含量,表明PFOS可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