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UV/H2O2工艺降解微囊藻毒素-L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UV/H2O2联合工艺,研究了光强、初始浓度、H2O2投加量、pH及阴离子对微囊藻毒素-LR (MC-L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H2O2对MC-LR基本无去除效果;单独UV工艺可以一定程度上降解MC-LR;而UV/H2O2联合工艺由于发生协同作用明显提高降解效率.试验发现,随着光强的增大,MC-LR的去除率不断提高;随着MC-LR初始浓度的增大,其去除率不断降低;随着H2O2投加量的增大,降解速率常数逐渐增大,当H2O2投加量由1 mmol/L增大到3 mmol/L时,降解速率常数由0.084 4上升到0.166 4;当pH为3.13时,在相同条件下MC-LR的去除效果最好;阴离子的投加不利于MC-LR的降解,其中CO2-3、NO-3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皖南山区降水酸性特征与元素沉降通量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位于北亚热带的安徽南部丘陵地区为研究区域,2007年4~11月间通过定期监测雨水以及对其pH和主要阴阳离子的测定,分析了该地区降水的酸性特征与H+和其他元素的沉降通量.结果表明,在皖南地区雨水pH的平均值为4.61, 酸雨频率高达92%.Ca2+是含量最高的阳离子,平均浓度为68.82 μeq/L,SO2-4是含量较高的阴离子其浓度为39.69 μeq/L. SO2-4/NO-3的平均值是1.23, 反映了大气污染特征是SO2与NOx并重的复合型污染.雨水中各离子含量和输入量的动态变化表明该地区大气NOx主要是近源的农业活动所引起,SO2主要来自远源工业污染,盐基离子的变化则有北方沙尘远源传输的影响.2007年4~11月降水输入的盐基离子总量为1289 eq/hm2,NO-3和SO2-4的总量为926 eq/hm2,H+总量为360 eq/hm2,表明酸沉降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UV/TiO_2光催化还原Cr(Ⅵ)过程中吸附作用的影响及其消除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陈心满  徐明芳 《环境科学》2006,27(5):913-917
研究了水体中Cr(Ⅵ)离子在UV/TiO2体系中光催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Cr(Ⅵ)离子UV/TiO2光催化还原过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规律.不存在有机物时,TiO2吸附作用是该反应的前提.pH=1.5~2.5时吸附性能较好,而且pH=1.5~10的初始反应速率同pH值有线性关系.在TiO2表面的竞争吸附能力按PO43->SO42->Cl->NO3-依次减弱.甲酸、甲醛有机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Cr(Ⅵ)离子的光催化还原速率和效率,并消除由暗态吸附对反应所起的作用,磷酸根离子极强的竞争吸附能力,使有机物的协同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4.
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臭氧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静态实验中,考察了臭氧投加量、HCO-3浓度和pH值对O3氧化去除水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s)E1、E2、EE2、DES和4-n-NP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EDs的去除率随O3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O3浓度达到63.6 μg/L时可去除92.0%以上的EDs,HCO-3(0~100 mg/L)的引入抑制了O3氧化,O3氧化去除EDs的能力随溶液pH值升高而大幅度提高.在中性(pH≈7.0)和碱性(pH>10.6)条件下,O3氧化5种EDs的表观二级反应速率常数(20℃±0.5℃)分别在(1.67~3.89)×106 L·(mol·s)-1和(0.93~1.75)×109 L·(mol·s)-1范围内,表明这5种物质在水中可被O3迅速氧化去除.计算得出5种EDs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20℃±0.5℃),发现O3与离子态的EDs反应活性[1.21×109~3.81×109 L·(mol·s)-1]是其与分子态EDs的反应活性[7.62×105~2.55×106 L·(mol·s)-1]的103~104倍.对比不同水质本底下O3氧化去除EDs的实验发现,滤后水和江水中EDs的去除率较其在超纯水中分别降低了26.5%~50.3%和57.3%~72.0%,表明实际水体中的有机物通过竞争氧化剂,抑制了EDs的O3氧化去除.  相似文献   

5.
Ca2+与Pb2+相互作用对斑马鱼胚胎毒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中智  朱琳  姚琨  王秀娟  丁俊男 《环境科学》2009,30(4):1205-1209
为探明Ca2+浓度增加是否会使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对铅毒性的敏感性升高,以及Ca2+单独减弱铅毒性的浓度范围,选用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材料,记录在不同的水化学参数条件下,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毒理学终点,采用相对易于观察且敏感的指标——72 h孵化率进行分析.用Visual MINTEQ2.5.2软件进行溶液中离子的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当Ca2+浓度从0.25 mmol/L增加到2.00 mmol/L时,导致了以自由铅离子活度({Pb2+})和溶解态铅总浓度([Pb]T)表示的72 h EC50的增加(表现为发育延迟),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这一线性关系,可以对Ca2+浓度对铅毒性的影响进行预测.这一结果支持了生物配体模型(BLM)概念的假设,说明在胚胎的表面,铅离子与钙离子可能在传输和毒性作用位点上存在竞争作用.而当Ca2+浓度从2.00 mmol/L增加到4.00 mmol/L时,72 h EC50 {Pb2+}和72 h EC50 [Pb]T并没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Cr(VI)离子在TiO2表面的吸附与光催化还原消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体系pH值增大,Cr(VI)离子在TiO2表面的吸附下降。当Cr(VI)离子初始浓度为300μmol/L时,其在TiO2表面具有最大值吸附。H2PO4-阴离子及乙酸的存在对Cr(VI)离子的吸附有阻抑作用,甲酸存在会提高Cr(VI)离子的吸附。Cr(VI)离子在TiO2半导体催化剂表面的光催化还原受体系的酸度影响较大。H2PO4-阴离子或Mn2+离子存在会降低Cr(VI)离子的光催化还原效率。在太阳光照下,Cr(VI)离子在TiO2上的光催化还原也可实现。通过调节反应结束后水溶液的酸碱度,Cr(VI)离子得以消除。反应后催化剂经酸处理,其活性恢复并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
黄鑫  高乃云  赵建夫  朱志良 《环境科学》2007,28(11):2526-2532
研究了UV和氯联合作用下溴酸根离子(BrO-3)在低浓度含溴溶液中的生成,旨在探讨pH、次氯酸钠(NaOCl)浓度、溶解氧(DO)、光强和温度等因素对其生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暗反应条件下H2O-NaOCl-Br-体系较稳定,而UV照射可使游离氯浓度持续降低,同时伴有部分Br-(6 .6%~32%)被氧化成BrO-3离子;pH、温度和光强恒定时余氯的分解可用拟一级反应速率方程拟合;实验条件下(I为610~1 896 μW/cm2,T为12 .2~36 .1℃),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与体系温度和光强值有线性关系;BrO-3的生成大致可以分为快速、慢速和平缓3个阶段;在慢速生成阶段,BrO-3的生成量与余氯的分解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绝大部分相关系数在0 .96以上);实验范围内(pH为4 .41~11 .07,DO为1 .5~9  mg/L,Cl2为1 .23~4 .50  mg/L),低pH、低DO和高初始NaOCl(以氯计)浓度有利于溴酸根的生成,提高温度与光强均不同程度提高溴酸根生成速度,但同时因加速余氯的分解而减少了溴酸根的总生成时间.  相似文献   

8.
除草剂草甘膦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研究了除草剂草甘膦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观察了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草甘膦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 吸附等温线均为直线,吸附常数Kd 2.2207~3.5280mL/g; 随着离子强度的降低, 草甘膦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量明显增大; 随着pH(9~3)逐渐减小, 草甘膦在呼和浩特特市土壤和东胜土壤中的吸附量增大, 在杭锦2号土中的吸附量先增大, 在pH=7时达到最大值, pH=5时开始下降, 下降到4时的吸附量与pH=9时的相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型工艺UV/微曝气对水中内分泌干扰物4-叔丁基苯酚(BP)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UV/微曝气是一种高级氧化法,可以有效去除水中BP;UV/微曝气联用工艺降解BP受本底TOC值、BP初始浓度值、UV光强以及溶液初始pH影响较大.随着TOC值的降低,BP降解速率k1迅速增加;随着光强的增大,BP的降解速率呈线性增长;在189~410 μg/L浓度范围内,k1随着BP浓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大,在410~971 μg/L浓度的范围内,k1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逐步降低;pH 2.77~4.01范围内UV/微曝气对BP降解速率较大,pH 4.70~8.16范围内UV/微曝气对BP降解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对咸淡水褶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克隆培养法,通过编制生命表计算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l)、净生殖率(R0)和世代时间(T),研究MC-LR的浓度在1~20mg/mL之间对轮虫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MC-LR的24h LC50为124.87mg/mL;各实验组轮虫的存活率和繁殖率及种群增长参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以R0的改变最明显,对照组是实验组的2.4~3.8倍;实验组轮虫的雄体发生率是对照组的2倍以上.研究还显示了轮虫对MC-LR有较强的耐受能力;MC-LR能降低轮虫的生命周期、繁殖和种群增长率;MC-LR能诱导轮虫雄性个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纤维固定化菌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藻蓝蛋白提取过程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释放分布规律,并用活性炭纤维对一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株进行了固定化,考察了不同活性炭纤维预处理方法、活性炭纤维用量、pH值、温度以及MC-LR浓度对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去除MC-LR的影响.结果表明,藻蓝蛋白提取过程中MC-LR主要分布在超滤滤液中,占MC-LR总含量的81.2%.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去除 MC-LR的效率明显高于非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 藻毒素降解菌用(1+9)盐酸预处理后的活性炭纤维固定化,其去除效果最佳.MC-LR去除的最适条件为:活性炭纤维用量为10g/L,温度为35℃, pH值为8.0.固定化藻毒素降解菌对pH值,温度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能够在pH5~pH9、10℃~35℃范围内有效地去除MC-LR.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毒素(MCs)是蓝藻水华污染产生的一类生物毒素,通过灌溉、施肥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对农产品质量和地下水安全造成危害,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其中MC-LR是毒性较大、检出较普遍的藻毒素之一.本文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MC-LR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MC-LR为易降解有机污染物,土壤理化性质可影响其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呈现土壤pH越低、阳离子交换量越大,MC-LR老化系数越大,降解越慢的特征.然而,初始浓度对MC-LR的降解没有影响.微生物降解是土壤中MC-LR降解的主要途径,温度、含水率等环境因素对MC-LR降解的影响主要在于改变土壤中降解微生物的活性.研究结果为评估土壤中MC-LR的生态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UV/H2O2联合工艺,研究了光强、初始浓度、H2O2投加量、pH及阴离子对微囊藻毒素-LR (MC-L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H2O2对MC-LR基本无去除效果;单独UV工艺可以一定程度上降解MC-LR;而UV/H2O2联合工艺由于发生协同作用明显提高降解效率.试验发现,随着光强的增大,MC-LR的去除率不断提高;随着MC-LR初始浓度的增大,其去除率不断降低;随着H2O2投加量的增大,降解速率常数逐渐增大,当H2O2投加量由1 mmol/L增大到3 mmol/L时,降解速率常数由0.0844上升到0.1664;当pH为3.13时,在相同条件下MC-LR的去除效果最好;阴离子的投加不利于MC-LR的降解,其中CO2-3、NO-3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门玉洁  胡洪营 《环境科学》2007,28(9):2058-2062
研究了芦苇化感物质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ethyl-2-methylacetoacetate,EMA)对铜绿微囊藻PCC7806的生长抑制特性以及对微囊藻毒素MC-LR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EMA在培养1周内对铜绿微囊藻PCC7806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7d值为2.0 mg·L-1,但EMA的抑制效果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整个培养期间,EMA对MC-LR的胞外释放无显著影响.培养7 d后,单位藻细胞内MC-LR的含量随EMA浓度的增加而升高,EMA投加浓度为1.5 mg·L-1时,单位藻细胞MC-LR的含量为25 ng·(106个)-1,比对照组增加了39%.但单位体积培养液中MC-LR总量(胞内和胞外的总和)随EMA浓度增加先略微升高后显著降低,EMA投加浓度为3 mg·L-1时,培养液中MC-LR胞内胞外总量为28 μg·L-1,约为对照组的一半;16 d后,EMA对单个细胞内MC-LR的含量以及MC-LR总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将水生植物制成生物炭是水生植物资源化利用的新方式,本研究将两种水生植物苦草和狐尾藻在不同温度下热解制备生物炭并用磷酸进行改性,探究了生物炭对水中微囊藻毒素(以MC-LR为例)去除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MC-LR的吸附动力学及影响因素.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比表面及孔径分析、FTIR和XPS对生物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炭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更高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具有更丰富的孔隙,对MC-LR的去除率也更高.生物炭对MC-LR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离子强度对生物炭吸附的影响较小,而较高的pH、较大分子量的DOM会抑制吸附.磷酸改性能提高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并且减弱pH和DOM对生物炭吸附效果的影响.综上,利用水生植物制备的改性生物炭可用于吸附MC-LR,为控制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腐殖酸模拟天然水体中的活性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研究了含腐殖酸水样中溴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对氯消毒反应过程中挥发性卤代烃三卤甲烷(THMs)的生成量和相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样中的溴离子浓度增加将增加溴代三卤甲烷和总三卤甲烷的生成量, 在Br-离子浓度1.0 mg/L时,THMs的总量为不含Br-时的2.7倍;当水样中含有溴离子时,在偏酸性条件下三价铁对三卤甲烷的生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偏碱性条件下三价铁离子提高了溴离子与腐殖酸的反应活性,从而提高了三卤甲烷的生成总量.Fe3+浓度为5 mg/L时,三溴甲烷的生成量与无Fe3+存在时相比,由51.7 μg/L增加到79.4 μg/L, 增加幅度达54%,THMs的总量从113.49 μg/L增加到162.09 μg/L.溴离子对饮用水的安全性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溴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共存于偏碱性环境中时对加氯消毒后饮用水的致癌风险的影响显著增大,当Br-含量为0.2 mg/L、Fe3+含量为5 mg/L时,在pH为6和8的条件下,致癌风险比饮用水中不含Br-和Fe3+时分别增加2.5和5.1倍.  相似文献   

17.
微囊藻毒素-LR的臭氧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缪恒锋  陆新  严群  谢利娟  阮文权 《环境科学》2009,30(11):3288-3292
采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考察了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果,并通过对臭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8种主要降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析,推测其降解途径.结果表明,臭氧氧化降解MC-LR主要通过Adda途径和Mdha途径来完成对MC-LR的降解和脱毒作用.臭氧氧化的Adda途径是通过对MC-LR上Adda侧链的进攻,断开具有活性的Adda支链,而达到脱毒的目的;臭氧氧化的Mdha途径是通过对MCs肽环上面Mdha和Ala的断键,打开环状肽链,使藻毒素失去活性,在整个过程中Adda途径占主导地位.在O3∶MC为6时,MC-LR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水稻秸秆生物质碳(RSB)、玉米秸秆生物质碳(MSB)和鸡粪生物炭(CMB)来减少微囊藻毒素-LR(MC-LR)在生菜中的富集.结果表明,RSB、MSB和CMB在添加量为2%时,生菜叶片中MC-LR含量较空白分别降低了58.0%、49.5%和70.4%,使得每日估计摄入量降低到WHO的每日允许摄入量限值以下.CMB显著降低了土壤中MC-LR的总含量,而其他处理则无显著影响.3种生物质碳均显著降低了有效态MC-LR含量,且生菜根系和叶片中MC-LR的含量与土壤MC-LR有效态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所有添加生物质碳处理均对生菜生长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水稻秸秆生物质碳(RSB)、玉米秸秆生物质碳(MSB)和鸡粪生物炭(CMB)来减少微囊藻毒素-LR(MC-LR)在生菜中的富集.结果表明,RSB、MSB和CMB在添加量为2%时,生菜叶片中MC-LR含量较空白分别降低了58.0%、49.5%和70.4%,使得每日估计摄入量降低到WHO的每日允许摄入量限值以下.CMB显著降低了土壤中MC-LR的总含量,而其他处理则无显著影响.3种生物质碳均显著降低了有效态MC-LR含量,且生菜根系和叶片中MC-LR的含量与土壤MC-LR有效态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所有添加生物质碳处理均对生菜生长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