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5篇
  免费   1125篇
  国内免费   2213篇
安全科学   924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544篇
综合类   5383篇
基础理论   975篇
污染及防治   194篇
评价与监测   384篇
社会与环境   501篇
灾害及防治   29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636篇
  2019年   392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592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502篇
  2008年   454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2004年11月~2005年4月,进行了王锦蛇的冬眠期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王锦蛇的冬眠期内,人工保持其环境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60%~85%,并提供其所需要的食物条件,就能够使王锦蛇在冬眠期内正常地生长发育,不仅能缩短其饲养时间,而且能提高其成活率,从而达到高效饲养王锦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2.
对华县古洪积扇全新世黄土一土壤剖面的磁化率、粒度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全新世以来缓坡地面面状流水侵蚀和沉积的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末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植被薄弱,在即将进入全新世时有自然侵蚀沉积发生;在全新世4000aB.P.之前,洪积扇特殊的环境生态条件造成土壤堆积时期土壤水分缺乏,成壤较弱,面状流水侵蚀与沉积活动不明显。自夏商时代以来,农业耕垦活动影响古洪积扇地表,促进了坡面流水侵蚀堆积过程,发生了面状流水侵蚀;从3100aB.P.开始气候干旱,人类活动强烈地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加速了面状流水侵蚀沉积;隋唐以来人类活动引起的加速侵蚀沉积则更进一步增强,这个过程反映土壤侵蚀呈现阶段性加速的趋势。由此可见,土壤侵蚀的加速是与人类的活动相伴随,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强,土壤侵蚀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呈现加速趋势。  相似文献   
993.
赵玲  彭平安  黄伟林 《生态环境》2005,14(2):195-198
研究了在二氧化锰催化引起的五氯酚的转化反应中,腐殖质前身化合物的加入对五氯酚去除率的影响,并以p-coumaricacid为代表研究了体系pH值、反应时间、二氧化锰的质量浓度以及腐殖质前生物的浓度和分子结构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pH值范围是4~4.70,去除率在80%左右。五氯酚在24h内去除速率较快,去除率达到75%左右;反应到168h,去除速率趋于0,去除率达到80%左右。相同条件下,无p-coumaricacid的对照体系中,对应的反应时间内去除率仅分别为20%和25%左右。五氯酚的去除率还随二氧化锰质量浓度和p-coumaricacid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二氧化锰的质量浓度由0增加到100g·L-1时,去除率由0增大为95%;而当p-coumaricacid的浓度由0增加到1mmol·L-1时,去除率由25%增大到100%左右。此外,不同腐殖质前身物的分子结构和浓度对去除率分别起到了提高、不明显改变和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深海热液喷口周围微氧耐压细菌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探讨了培养基的水源、培养温度和生长pH等因素对喷口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常压下东太平洋某海底喷口周围微氧耐压细菌的生长条件。样品培养10d后,对培养液中细菌量进行显微计数,实验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中的方差分析程序进行处理。统计结果显示:在标准大气压下,从研究样品中获得最多细菌数的较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基水源为单蒸水;生长pH为7.60;培养温度为50℃。在该条件的培养液中细菌平均浓度达2.596×10个/m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鉴定与开发利用深海喷口周围细菌资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酸沉降对森林植物影响过程和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丰要包括如下几方而的内容:(1)概述了酸沉降作用下森林衰退的状况及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2)总结了酸沉降对森林植物的影响过程和机理;(3)阐述了酸沉降对森林植物影响研究的模型和临界酸负荷值的确定;(4)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指山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机理和森林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反馈机制;酸沉降对非优势种、稀有种及低等植物的影响;酸沉降与其它环境因子对森林植物的共同影响;酸沉降的监控和预测,建立适合我斟实际情况的研究模型;将常规分析手段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加强抗性植物和指示植物的筛选工作;加强受损森林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开展酸沉降对森林植被的格局动态及森林演替动态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996.
底层土壤的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排放N_2O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影响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重要因素.通过一系列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一种农用土壤不同土层在碳源和NO_3含量不同情况下产生N_2O的能力。结果表明,试验用土壤的不同土层均具有进行反硝化作用产生N_2O的能力.底层土壤产生N_2O的能力大于根区土壤:单独添加葡萄糖、NO_3或同时添加葡萄糖和NO_3.对土壤N_2O和CO_2释放的影响与土壤层次和观测时间有关;向土壤添加葡萄糖和NO_3,各个土层释放N_2O的能力均显著提高;从产生N_2O和CO_2能力的角度而言,不同层次土壤的微生物区系间存在较大差异。采用短期(24h之内)饱和泥浆好气培养法,可以区分土壤微生物区系在产生N_2O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7.
观音堂库区水温变化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径流-库容比数法,对观音堂水库水体水温结构类型进行判断,用经验公式法和代表层水温法对观音堂水库水体水温结构和下泄水温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观音堂水库属分层型水库,在汛期表现出临时混合型的特点,水库下泄水使下游河道水温年内分布趋于均匀.这种水温变化,导致水库水质随水库深度增加而逐渐恶化,对水库下游河段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广州市农业环境污染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慨述了广州市农业环境污染状况,指出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污水等外源污染是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养殖业废水直接排放和频繁使用农用化学品也对农业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提出了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控管理体系、推行农业生产许可制度、加强面源污染控制、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等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99.
孙在  黄震  王嘉松 《环境化学》2007,26(3):290-293
蜡烛燃烧产生的亚微米颗粒物(在10nm-500nm范围内),稳定燃烧排放的颗粒物呈单峰正态分布,而非稳定燃烧呈近似双峰正态分布.将现场测得的浓度数据通过气溶胶动力方程转化为排放因子.结果表明,蜡烛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在经过一段时间历程后,粒径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纳米级颗粒物逐渐消失,颗粒物的粒径有所增大.蜡烛在稳定燃烧环境下产生的亚微米颗粒物的数量排放因子为4.05×1012±0.73×1012个·g-1,在非稳定燃烧下的排放因子为1.49×1012±0.32×1012个·g-1.  相似文献   
1000.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超兰  汪小勇  姜文  廖荣胜  黄锋 《生态环境》2007,16(5):1436-1440
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施用的有机氯农药,由于其性质极其稳定,在土壤至今仍有残留。植物修复有机农药污染土壤并不多见,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项研究对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 Lan.)、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作为供试植物,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质量分数为1.09 mg.kg-1的污染土壤中种植3个月,研究了种植不同植物条件下土壤中HCH的消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种植植物大大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的活性,并且微生物的数量和酶的活性与土壤中HCH的消解密切相关。试验结束后,不同处理中HCH及其4种异构体的总含量降低幅度为43.87%~65.79%,其中种植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的处理中HCH消解较快,对HCH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较好。可见,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可行的环境友好的修复六六六污染土壤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