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01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437篇
基础理论   145篇
污染及防治   294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绿化林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小平  彭海燕  王亮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2):2567-2571
为了研究公路绿化林带的降噪效果,对路侧林带降低实时交通噪声的效果进行定位测量,并将交通噪声人工编辑为不同频率的噪声,在远离交通噪音的林带中进行模拟试验,测定林带对不同频率噪声的衰减效果.结果表明:林带对交通噪声衰减有一定作用,其作用随能见度增大而降低;林带降噪效果随林带宽度增大而增大,可决系数为0.990,但在30m宽度内随林带宽度的增加,噪声的降低速率有所下降;不同林带类型的降噪效果有所不同,所选30m宽林带类型中,国槐纯林的降噪效果最佳可达15.38dB,而杨树、柳树纯林降噪效果较弱,分别为7.25、11.02dB;林带对中低频率噪声的平均衰减作用高于高频率噪声.  相似文献   
92.
基于全隧道方案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疏通中国干线交通网战略布局中的咽喉工程,因工程规模浩大,其环境影响广泛而深远.简要回顾了工程建设方案的筛选进程及“深埋式全隧道”方案的环境优势;建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协作型”环境影响评价模式,以合作和协调克服各方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初步探讨了工程前期调研的主要内容;识别分析了通道工程对近岸海域、出入口城市的主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案相比,深埋式全隧道方案对自然人文景观、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的影响是最小的,并提出了消除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为通道工程的立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为了弄清海南岛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污染状况,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设立了5个采样点,采集了14种贝类共95份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PSP的毒性测定和毒素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岛海域贝类软组织中PSP含量普遍较低,最高检出毒力值为3.576 Mu/g,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4 Mu/g警戒值,检出率为11.58%;贝类中PSP的检出率季节性变化显著,以冬季最高,达62.5%,夏末次之,为3.26%,春季和夏初均未检出PSP。另外,贝类中PSP毒素污染状况也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产于陵水、文昌海域的贝类中毒素检出率较高。主要染毒贝类为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细纹卵蛤(Pitar striata)、白织纹螺(Nassarius coronatu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和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染毒的贝样发现,贝类中含有11种PSP成分,分别为GTX4、GTX1、C1、C2、NEO、STX、dcGTX2、dcGTX3、GTX3、GTX2和dcSTX,其中,GTX1,GTX4,C1,C2检出率分别为90.9%,100%,81.8%和81.8%,为染毒贝类中的主要毒素成分。  相似文献   
94.
黑龙江省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的安全与否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黑龙江饮用水水源地的基本情况、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为改善全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障人民饮水安全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5.
倪栋 《环境科学》1989,(2):40-45
一、概述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第一冶炼厂,为我国早期建成的大型铜冶炼厂,同时生产硫酸等多种产品。厂内除冶炼外尚包括制酸、电解及综合利用车间。白银冶炼厂所排放的工业废水主要是含酸浓度较低的酸性废水及含酸浓度较高的污酸液。由工业废水中每年要排  相似文献   
96.
倪栋 《环境科学》1989,10(6):34-38
德兴铜矿属世界特大型矿山,每日所徘工业废水超过30万m~3/d,其中矿山酸性水中含有大量铁、铜等重金属离子,pH 2—3;选矿厂俳放尾矿浆含高硫碱性水,pH 10—13,本法采用三段法处理,第一段加石灰去除Fe~(3+),第二段加含硫废水生成硫化物沉淀并回收铜,第三段加碱性废水中和,处理后出水水质达标可回用,并回收了水中的铜。  相似文献   
97.
生物膜填料塔净化有机废气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为在国内开展生物化学法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研究工作,采用国内现有微生物菌种挂膜接种的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结果表明,在入口气体甲苯浓度0.183~1.803mg/L及气体流量86.4~190.8L/h(停留时间6.2~13.6s)的实验范围内,增加入口气体甲苯浓度和气体流量,可使甲苯的生化去除量增大,每升体积的生物膜填料对甲苯的生化去除量最大可达157.13mg/h。由实验结果推断,生物膜填料塔对废气中甲苯的净化去除过程属于传质控制过程。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动力学模式对实际过程有很好的适用性,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0.98。  相似文献   
98.
堆肥过程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不同温度的堆肥过程中 ( 45℃和 5 5℃ ) ,筛选了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种 ,对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检验 .实验结果表明 ,Bacillussubtilis是堆肥过程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菌种之一 ,并验证了其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莎梵婷等脂肽类物质 .还对筛选出的优势菌种BacillussubtilisB产剂条件进行了优化 ,强化了它的产剂能力 ,结果表明碳源和氮源对产剂影响较大 ,而Fe2 浓度影响较小 .最后对筛选的菌种及其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
以壳聚糖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制备了复合改性膨润土,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该改性膨润土对活性红X-3B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插入CTAB改性膨润土层间;当复合改性膨润土投加量为5 g·L~(-1),pH为3时,其对活性红X-3B的去除率可达99.15%;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行为适于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描述.由吸附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吸附焓变ΔH0,吸附自由能变ΔG0,吸附熵变ΔS0,表明吸附为放热和熵减少的自发过程.复合改性膨润土稳定性受搅拌时间和温度的影响不明显,pH较低(pH3)时稳定性会降低.通过Zeta电位分析认为,静电作用为吸附的主要机理.经过6次吸附/再生后,改性膨润土对活性红X-3B的去除率仍在60%以上,表明复合改性膨润土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研究表明,该复合改性膨润土是一种对水体中活性红X-3B具有良好吸附能力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00.
在测井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预见的复杂原因,测井事故不可避免。文章分析了形成测井事故的影响因素,如井径、钻井液性能、全角变化率、操作过程、套管鞋等。一旦测井事故发生,根据卡电缆、卡仪器、断电缆的事故特点来判断事故类型,再根据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来处理事故;提出一些注意事项,使测井事故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