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杞麓湖流域污染负荷及水环境容量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In this study, refractory organic compounds from dinitrodiazophenol (DDNP) containing industrial wastewater were degraded through two ultraviolet...  相似文献   
53.
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层PCT天气分型方法.该方法分别对高层背景场与低层地面场进行PCT分型,再将结果组合、分类、调整后获得最终分型结果.分型结果表明比传统分型法拥有更好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针对2014~2019年长江下游地区冬季天气进行了分类研究,得到了8类主要天气形势,分别为:弱气压场型、冷锋过境型、高压前部型、...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以长江镇江-泰州段岸坡岩土体变形破坏实地调研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崩岸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征,对长江嘶马弯道典型实例进行剖析,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确定镇江-泰州段江岸崩塌类型主要为洗崩、条崩、窝崩,以窝崩破坏性最强,条崩次之;成因机制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河流水动力条件为主,气候、人类活动、区域构造背景的影响次之;总结了崩岸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提出该段长江江岸坍塌的防治和建议。  相似文献   
55.
基于桐梓河流域二郎坝水文站1975-2015年长时间序列降水、蒸散量及输沙量数据,通过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和Hurst指数等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流域40年以来输沙量的演变过程以及未来变化趋势,并应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评估了研究区降雨量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和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40年来流域降水量介于608.10~1132.70 mm之间,其平均值为829.00 mm,呈不显著减小趋势,年均减小量为-3.10 mm/a。(2)流域年输沙量介于0.44万~478.01万t,其平均值为64.68万t,呈极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4.13万t/a。未来流域输沙量呈持续递减趋势,但10年后将呈现出增加趋势。(3)1989年为流域输沙量的突变年份,1989年以前呈现上升趋势,1989年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且突变年份后输沙量较突变年份前减少了76.82%。(4)输沙量存在12年左右的年代际震荡周期,形成了两个高震荡周期和一个低震荡中心,高震荡周期位于1976-1979年以及1986-1992年,低震荡周期位于1979-1985年。(5)多年季节输沙量呈持续性减少趋势,夏季输沙量在8年之后可能呈现出增加趋势,而其他季节则不存在持续性周期。(6)以1975-1989为基准期,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量的贡献在1990-2015年分别达到4.87%和95.14%;如果考虑蒸发量对流域输沙量的影响,则人类活动对桐梓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在2003-2015年会增加到98.65%。流域输沙量在1990-2015年的减少主要由人类活动控制,人类活动每年导致输沙量减少1.57万t。  相似文献   
56.
在室温下(17~19℃),通过接种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于缺氧-好氧连续流反应器中,研究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的启动及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在启动阶段,颗粒污泥系统的亚硝态氮积累率(NAR)平均超过95%,成功启动了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将好氧区溶解氧(DO)由(3±0.2) mg·L~(-1)提高到(4.5±0.2) mg·L~(-1),探究DO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DO下,缺氧-好氧连续流亚硝化颗粒污泥系统仍能保持良好的亚硝化性能,平均NAR大于95%.另外,通过改变进水的水力停留时间(HRT),探究HRT对于该连续流系统的影响.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8.4 h)会加快污泥颗粒在系统中的循环,使破碎的颗粒污泥不能及时重组,致使污泥颗粒沉淀性变差,造成污泥颗粒的流失.HRT增加到12.2h时,颗粒污泥系统得到了恢复,并且可以稳定运行.在运行末(166 d),氨氮去除率和NAR分别为86.7%和96.2%.  相似文献   
57.
劳辉 《交通环保》2000,21(1):5-9
综述了包括中国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现实情况,交通环境Y2K问题情况,Y2K有关法律问题以及防范计算机病毒攻击。  相似文献   
58.
将工厂化养鳖废水加1次硝酸,调节NO-3 N与NH+4 N含量的比例及初始pH后用作生菜(Lactucasativavar.romana)水培试验。结果表明,该处理系统在22~28℃运行2周,废水的SS与CODCr分别降至20与100mg·L-1以下,pH为6~9,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NH+4 N与TP含量分别降至22.1~30.3mg·L-1与0.64~0.69mg·L-1,接近或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且培养液中生菜长势良好,生物量增长率达19.9%~25.1%。  相似文献   
59.
小麦/玉米间作作物根系与根际微环境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根箱模拟试验和水培试验,测定小麦/玉米间作条件下根系的分布与根际养分的含量,初步探讨了间作对作物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显著提高了各层土壤中小麦根的重量,同时提高了小麦、玉米的根系数量和地上部生物量,使生长前期根系大小发生较大变化,而对根系活力影响较小。间作使玉米根际土速效N含量增加,速效P、K含量降低;使小麦根际土N含量降低,P、K含量提高。小麦与玉米间作以后,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种类明显增加;而植株体内和根系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0.
通过分析2000至2014年菲律宾马尼拉(Manila)和洛斯巴诺斯(Los Banos)大气湿沉降资料,初步探讨近15年湿沉降中无机氮含量特征以及对南海东部海域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湿沉降中NO-3-N和NH+4-N的浓度均为旱季高雨季低;NO-3-N浓度在近15年虽有波动,但并无明显变化趋势;而洛斯巴诺斯区域的NH+4-N浓度自2009后稍有波动上升。NO-3-N和NH+4-N的沉降通量与浓度相反,表现为雨季高而旱季低,年际上总体表现为NH+4-N的沉降通量大于NO-3-N,马尼拉无机氮的沉降通量大于洛斯巴诺斯,并且在2003年之后,马尼拉和洛斯巴诺斯NH+4-N的沉降通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菲律宾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类活动是主导其上升的主要因素。马尼拉和洛斯巴诺斯湿沉降中NO-3-N/NH+4-N值分别为0.33和0.41,该比值和无机氮浓度与南海东部各海区表层海水的值有明显的差别,因此降水可能改变该海域表层水体无机氮的组成结构,进而影响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及其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