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564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γ-Fe2O3表面As2O3的吸附以及掺杂改性提高抗As2O3中毒性能的作用机理.计算了As2O3在完整以及O缺陷γ-Fe2O3(001)表面的吸附性能,包括吸附位点、吸附结构、吸附能、PDOS等.同时建立了Mo、Ti、Mg掺杂的γ-Fe2O3模型,探讨了助剂掺杂对抗砷中毒能力的作用机制,并考虑了掺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s2O3倾向于以O端化学吸附在γ-Fe2O3(001)表面Feoct位,吸附过程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和电荷转移.当表面存在O缺陷时,As2O3的吸附能得到提高.Mo、Ti、Mg倾向于掺杂在Feoct位,增强了对As2O3的吸附能力,并且增大Mo的掺杂量可以强化As2O3的吸附.As2O3倾向于与活性较强的Mo、Ti、Mg发生反应,从而保护活性Fe位不受砷中毒,Ti和Mg的掺杂还抑制了相邻Fe位对As2O3的吸附.Mo、Ti、Mg的掺杂还促进了催化剂表面对NH3的吸附,增强了表面酸性强度,有利于SCR反应.Mo、Ti、Mg原子的掺杂有利于提高γ-Fe2O3催化剂的抗砷中毒性能.  相似文献   
982.
牛坤玉  申宇哲  刘静  宋蕊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0):2601-2616
中国食物浪费问题严重,对粮食安全及资源环境构成重大挑战。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开启了食物系统节流战略的顶层设计,而具体可操作的落地机制亟待探寻。研究通过政策归纳总结、趋势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参考日本官方网站发布的第一手资料,从法律演进、政策目标、机构职能、监测体系、国民行动等方面梳理了日本减少食物浪费的做法。研究指出:日本通过扩大生产者责任、制定食物系统节流目标、构建食物损失监测和核算体系、开展多部门协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反食物浪费政策保障体系。基于日本经验的启示,凝练出中国未来反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政策路径与对策:食物安全理念应由增产导向转为开源、节流双向发力;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和约束性;开展跨部门协作机制,全环节减少粮食浪费;构建食物损失和浪费监测核算体系,分行业分对象设计节流目标。  相似文献   
983.
于2022年1月2~17日在深圳进行了为期15d的观测,基于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器(ToF-CIMS)对气态N2O5和HNO3进行了现场测量.冬季N2O5的夜间平均浓度为(174.3±262.0)×10-12,最高可达到4535.1×10-12.较高的N2O5反应活性表明夜间化学活动活跃,τ(N2O5-1平均值在8.3×10-2s-1,通过N2O5非均相水解反应形成的硝酸盐潜力大.通过对NO、NO2、O3pNO3-的同步测量,量化表征了深圳市冬季夜间活性氮的化学行为;此外,通过奇数氧的收支分析发现,夜间HNO3pNO3-占据了Ox的主要成分且当(HNO3+ pNO3-)系数为1.5时收支闭合,这表明N2O5的非均相水解是冬季夜间Ox去除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解决跟踪微分器(TD)的参数设计问题。方法 对TD的工作原理、参数进行解释,提出其参数R与工作频率上限的关系,建立扫频仿真模型,通过扫频仿真获得TD的频率特性。通过不同输入幅值仿真研究其频率特性的非线性,通过添加白噪声,研究TD的抗噪声能力。结果 仿真表明,对于输入幅值为1的情况,由R计算的频率上限确实反映了TD的工作频率范围。在该范围内,TD跟踪信号的幅值、相位良好;频率超出范围后,幅值、相位很快变差。输出幅值变小时,频率上限扩展。时域仿真的波形展示了与频率特性一致的结果。与平滑滤波器对比仿真显示,一般情况下,TD的跟踪信号、微分信号优于平滑滤波器,但是信噪比很差时,平滑滤波器反而优于TD。结论 解决了TD参数R的定量设计问题,仿真展示了TD的时域、频域特性,为TD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85.
太湖水质与水生生物健康的关联性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分别利用内梅罗指数法和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法评价2008~2012年太湖水质和水生生物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太湖全湖水质受到污染,水生生物健康基本处于亚健康状态.水质评价和水生生物评价结果在较大的尺度上呈现相同的趋势:从全湖尺度上看,水质和水生生物评价都显示东太湖的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上好于太湖其他部分.从时间上看,2008~2012年太湖水质等级和水生生物健康状况均低于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两种评价结果在短时间尺度和某些点位间存在差异,这是由于:①两种评价方法关注的时间尺度有所差异;②水生生物健康不仅与水质有关,还与水体生境有关.有机污染物和过剩营养盐是影响太湖水质和水生生物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因此降低太湖及其入湖河流中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的浓度是改善太湖水质和水生态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86.
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在室内模拟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对燃料油(0#柴油)和东海平湖原油乳化液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富集与释放过程中缢蛏体内石油烃的动态检测以及对检测结果的非线性曲线拟合,获得缢蛏对0#柴油、原油乳化液的吸收速率常数k1、释放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平衡状态下缢蛏体内石油烃含量C Amax、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拟合结果得到的各动力学参数平均值分别为:缢蛏对0#柴油乳化液的吸收速率常数k1为10.67、k2为0.0795、BCF为122.56、C Amax为129.07 mg·kg-1、B1/2为9.61 d;缢蛏对原油乳化液的吸收速率常数k1为7.79、k2为0.0948、BCF为89.38、C Amax为110.68 mg·kg-1、B1/2为7.88 d.缢蛏对0#柴油、原油乳化液的吸收速率常数k1、BCF均随外部水体中石油烃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对0#柴油、原油乳化液的释放速率常数k2与外部水体中石油烃浓度无明显相关性,C Amax随外部水体中石油烃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对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0#柴油在缢蛏体内的富集量高于原油乳化液、释放量低于原油乳化液,其原因与不同种类石油的烃类组分有关.  相似文献   
987.
为考察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在倒置A2O污水处理厂各工艺段的浓度分布规律与去除效率,采用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检测分析了北京市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夏季和冬季各工艺段污水和污泥中PFOS和PFOA的浓度.结果显示,PFOS在污水与污泥中的浓度均大于PFOA;进水中PFOS和PFOA的浓度分别为113.9~160.6 ng·L-1和14.7~68.1 ng·L-1,出水中的浓度分别为60.1~232.6 ng·L-1和29.9~71.5 ng·L-1;PFOS和PFOA在倒置A2O工艺没有得到有效去除.同时发现,PFOS在污泥中的浓度随季节变化较大,且其在污泥中的分配比高于PFOA;PFOS的质量流在工艺流程的各阶段变化较大,而PFOA没有明显的变化和差别.进水中PFOS和PFOA的质量流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反而升高,有可能是由于前驱物质降解产生.  相似文献   
988.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物理修复方式(翻耕、压沙加翻耕)和投放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生物修复方式下滩涂文蛤(Meretrix meretrix)养殖区底质中TN、TP及TOC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物理修复组中,翻耕20 cm组底质TN、TOC的去除效果及翻耕30cm和翻耕加压沙组底质TN、TP及TOC的去除效果较对照组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且不同修复组对3种指标的去除率大小顺序一致,均表现为翻耕加压沙组最佳,翻耕30 cm组次之,翻耕20 cm组最差;生物修复组中,双齿围沙蚕对底质修复效果明显,0.28 kg·m-2密度组对TN、TP的去除效果及0.14 kg·m-2、0.21 kg·m-2密度组对TN、TP及TOC的去除效果均较对照组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其中,0.21 kg·m-2密度组对TN、TP及TOC的修复效果均最佳,而较高密度的0.28 kg·m-2组的修复效果反而降低,说明沙蚕总体修复效果并不完全随投放密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89.
响应面法优化制备污泥基活性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响应面法进行试验设计,选定炭化温度、升温速率、炭化停留时间及保护气体流量为影响因素,对利用污水厂二次污泥制备污泥基活性炭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响应面法得到了污泥基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与4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方程,确定了制备污泥基活性炭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炭化温度530℃、升温速率17℃·min-1、炭化停留时间22 min、保护气体流量280 m L·min-1.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污泥基活性炭碘吸附值为675.9 mg·g-1,比表面积为639.5 m2·g-1,平均孔径为4.1 nm,中孔孔径为3~5 nm;羧基、内酯基和酚羟基含量分别为1.625、0.125和0.375 mmol·g-1,更适合吸附大分子污染物和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990.
某型火箭弹控制舱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某型火箭弹控制舱的环境适应性。方法通过分析某型火箭弹控制舱在我国亚湿热、亚干热、温和、干燥、寒冷5个典型气候区的实际贮存环境,结合历年积累的控制舱的电性能参数检测数据,统计分析控制舱的关键部组件失效率与温度、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温度是导致控制舱失效的主要应力因素。结论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是影响控制舱质量的薄弱环节,并对贮存单位和生产厂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