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9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770篇
安全科学   236篇
废物处理   91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389篇
基础理论   365篇
污染及防治   559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101篇
灾害及防治   13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刘妍  杨宁  孙露娜  吴亚君  宋鹏飞  赵耀  娄昆  毛洪钧 《环境科学》2022,43(12):5453-5463
机动车尾气和蒸发排放的VOCs在地下停车场的半密闭环境中不断积累,威胁居民健康.为探究停车场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与车队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阐明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选取天津市某居民小区地下停车场,开展了为期9d的VOCs样品采集,利用臭氧生成潜势(OFPs),·OH反应速率(L·OH)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s)综合评价停车场内VOCs大气反应活性,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停车场内VOCs浓度和组分变化主要受车队活动影响,工作日和周末的浓度峰值均与进场和出场车流峰值同步出现,即早晚高峰时段,工作日和周末早高峰浓度分别为(463.76±148.42)μg·m-3和(391.47±135.37)μg·m-3,晚高峰为(334.29±176.57)μg·m-3和(416.20±134.64)μg·m-3.停车场夜间几乎没有车辆活动,但夜间ρ(VOCs)[工作日(320.33±115.57)μg·m-3;周末(364.77±155.32)μg·m-3]仍高于午间[工作日(255.76±103.65)μg·m-3;周末(350.91±108.73)μg·m-3],且夜间时段烯炔烃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时段,这是由于夜间车辆静置时发生昼间排放产生较多的烯烃.②烯炔烃和芳香烃对OFPs和L·OH贡献率最大(84.10%~88.04%),芳香烃对各时间段的SOAPs贡献率最大(98.03%~98.99%),说明芳香烃和烯炔烃的大气反应活性强且广泛存在于机动车源,是提高排放标准、升级油品时需首要考虑降低的关键组分.③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停车场内VOCs非致癌风险危险指数(HI):0.19~0.55,暂无健康风险.而各时间段致癌风险均超过阈值(1×10-6)1.56~3.11倍,停车场作为居民每天必经场所,应开启机械通风措施保证其中空气流通性.  相似文献   
982.
周志衡  周廷刚  秦宁 《环境科学》2022,43(12):5344-5353
城市群是中国PM2.5污染与防治的核心区.为探究中原城市群PM2.5浓度驱动因子的作用机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以及系统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等方法,量化了PM2.5浓度的驱动因子及因子间的联动效应,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经济因素对PM2.5浓度的非线性影响并给出相应的治霾建议.结果表明:①2012~2018年,中原城市群PM2.5浓度下降程度存在空间分异,北部较南部地区污染减弱更为显著.②PM2.5浓度高值聚集有从中原城市群北部向东部转移的趋势,而低值聚集情况相对稳定.③高程对PM2.5浓度的解释力最强,因子间联动效应对PM2.5污染的解释力均表现为增强,其中高程与降水交互后解释力最强.④人均GDP、人口密度、夜间灯光、外商直接投资和第二产业占比均与PM2.5浓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结合中原城市群现状,加大污染治理投入、调整城市结构形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人口分布与产业结构、保持较高的城市活跃水平、设定严格的环境法规和引入高质量外商投资等有助于治理PM2.5污染.  相似文献   
983.
为研究泄爆夹层内障碍物位置对燃气泄爆效果的影响,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暗厨房为研究对象,考虑泄爆夹层中结构梁不同位置的泄爆效果,对暗厨房燃气爆炸的泄爆过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火焰没有到达泄爆窗前的爆炸初始阶段,障碍物对火焰结构和传播速度基本没有影响,当火焰进入泄爆夹层后,障碍物的存在可引发火焰加速现象;当障碍物距离泄爆窗1.7 m时,火焰加速现象较为明显,火焰最大传播速度可达591.5 m/s,此时厨房内压力峰值约2.9 MPa,约为没有结构梁情况下1.42倍;障碍物距离泄爆窗较近时,二者将协同影响火焰传播;厨房内压力峰值随着障碍物与泄爆窗距离的增大遵循增大-突降-增大的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商业综合体暗厨房泄爆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4.
Journal of Polymers and the Environment - In this paper, new epichlorohydrin crosslinked 2,4-dihydroxybenzaldehyde Schiff base chitosan@SrFe12O19 magnetic nanocomposite (EP-DBSB-CS@SrFe12O19) was...  相似文献   
985.
捕食性瓢虫是重要的天敌昆虫,有利于害虫的生物防治.为查清西藏林芝地区农田瓢虫资源与种群现状,明确优势种类及种群动态和规律,对林芝不同生态区域的青稞、小麦、油菜3种作物农田开展瓢虫资源调查研究,同时选取固定样地定期进行种群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林芝地区农田瓢虫分为2个亚科4个族10个属,共13种,其中11种为捕食性瓢虫.主要优势瓢虫种类为横斑瓢虫、多异瓢虫、二星瓢虫.其中横斑瓢虫在全部调查样地中均有分布,在农田中总体优势度指数、相对多度为最高.3种优势瓢虫在不同作物中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其中横斑瓢虫虫口密度长期高于其余优势瓢虫,且与蚜虫密度曲线有较为明显的重合现象.横斑瓢虫种群密度峰值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但在不同作物农田中具体峰值时期存在差异.可见,林芝地区农田不同种类瓢虫之间有较大数量差异,在不同生态区域与作物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种群特征,但是优势瓢虫种类与种群规律较为明确,可用于农田蚜虫生物防治;结果可为保护当地重要昆虫资源及开展生物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图4表6参23)  相似文献   
986.
2015~2020年洪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屈宁  邓建明  张祯  蔡永久  龚志军  李明 《环境科学》2022,43(6):3097-3105
洪泽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湖泊,在气候调节、防洪防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洪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了解“十年禁渔”前洪泽湖生态系统状况,于2015~2020年进行了逐月监测.研究期间,总氮(TN)年平均浓度从2017年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温无明显变化趋势,水深和透明度从2015~2018年上升,之后显著下降.调查期间共鉴定有浮游植物8门102属310种,浮游植物优势门类主要包括绿藻门和硅藻门,其次为蓝藻门和甲藻门.主要优势属为栅藻(Scenedesmus)、直链藻(Aulacoseira)、隐藻(Cryptomonas)、小环藻(Cyclotella)、四角藻(Tetraedron)、微囊藻(Microcystis)和长孢藻(Dolichospermum).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方法(NMDS)表明,洪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和不同采样区域有显著差异,其变化主要是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属间再分配.NMDS分析结果显示,洪泽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温、 TN、 TP、水深和透明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87.
以辽宁省营口市水稻种植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监测地块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监测分析,在稻田整个作物生长周期化肥、农药的施加等情况下开展氮、磷污染物对地表径流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农药的施加均会使受纳水体中总磷、总氮质量浓度升高,施肥后总氮质量浓度上升最显著,绿色种植在扣除总氮背景值后达到37.7 mg/L,有...  相似文献   
988.
有机溶剂回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秋月  羌宁 《四川环境》2006,25(6):101-105
本文对有机溶剂的回收方法,如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的研究进展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其中,吸附法在工业上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着重介绍了吸附法的工艺以及吸附剂的研究。而膜分离法作为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回收方法,主要问题为提高膜的通量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89.
油菜的十大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若按与产量相关系数大小排列,则依次为主茎总叶数>根茎粗>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茎绿叶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前8个性状与产量均达到显者正相关,每角粒数与产量的相关不显著,而千粒重与产量呈负相关.表3,参4.  相似文献   
990.
The decay and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l pathogens in water is an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health risk assessment to guide water safety management, and suspended algae might affect bacterial pathogens in water. This study established microcos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lgae-related factors on the representative indicators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species in water. We found that suspended algae increased the persistence of targeted species by 1-2 orders of magnitude of concentrations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