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5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635篇
安全科学   250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211篇
综合类   1604篇
基础理论   351篇
污染及防治   263篇
评价与监测   189篇
社会与环境   157篇
灾害及防治   1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确评价干洗剂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合理地设定干洗过程挥发性有害物质的残留限量,是开发干洗业环境无害技术和绿色服务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充分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逐步推行化学清洁产品的总体选择战略,从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的结合上来规范企业的环境行为,才能最终实现干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2.
废塑料与炼焦配煤共焦化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kg模拟焦炉,进行了首钢炼焦配煤与北京市石景山区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的共焦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废塑料有提高焦油收率和减少水的收率的趋势;但添加废塑料对成焦率、焦油产率及水产率的影响随废塑料处理方法和废塑料添加比例的不同而有差异;采用废塑料型煤或废塑料型煤破碎物与配煤共焦化在提高废塑料添加比例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33.
新型聚乙烯包装材料的可环境消纳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借助人工加速老化实验箱、户外暴晒架、自然土壤填埋坑等实验方法,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热-红联用仪和乌氏粘度计等测试方法对所研制的新型聚乙烯(PE)塑料包装材料的可环境消纳性能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自然暴露35d,羰基指数(CI)为45,光照10d后自然土壤掩埋,一年后CI为70,粘均分子质量Mη降到3678;生物降解性能达到3级;进行焚烧处理,尤其是在受光照后进行焚烧,可完全燃烧,不产生有害气体或粉尘。  相似文献   
34.
水解-好氧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 Yakult填料和中心导流式曝气方式 ,设计制作了新型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试验表明 ,停留时间 16 h左右 ,CODCr去除率 >80 % ,BOD5去除率 >90 % ,SS去除率 >85 % ,NH3 - N去除率 >87% ,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5.
介绍了喷射沉积耐热铝合金管坯经挤压变形 ,变薄旋压筒体的研制过程 ;重点论述了热旋成形筒体的工艺路线。试验探讨了耐热铝合金的旋压温度为 35 0~ 45 0℃ ,道次变薄率约为2 0 % ,累计变薄率约 5 0 % ,需中间退火 ,退火温度宜取 35 0℃。热旋结果认为 ,喷射沉积耐热粉末铝合金铸坯直接热旋成形困难 ,需经挤压比大于 4的变形致密 ,有助于热旋成形。耐热粉末铝合金挤压坯加热变薄旋压 ,应采用小压下量多道次的变形过程 ,逐渐细化晶粒组织 ,才能旋出综合性能良好的筒形件。  相似文献   
36.
中国近海沉积物在生源要素循环中的功能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中国近海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含量与其粒度、河流输入等诸多因素有关。一般沉积物粒度由粗到细 ,有机质含量由低到高 ,OC ,N ,P的含量递增 ,S和Si含量递减。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环境涉及到Eh ,pH ,温度 ,OC含量 ,Fe3 /Fe2 值 ,水动力条件 ,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和间隙水的S体系 ,以及生物扰动等因素 ,它们影响着沉积物中生源要素的早期成岩过程和循环。一般而言 ,中国近海沉积物—海水界面S2 -,HS-,H4SiO4,PO43 -,NH4 的扩散通量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水 ,而SO42 -,HCO3 -,NO3 -,NO2 -的扩散通量从上覆水向沉积物中扩散。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海水界面生源要素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多环芳烃的污染及其生物修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文中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PAHs的研究状况,重点阐述了它的来源分布、迁移转化、生物毒性、监测控制及其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等,从而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合理进行水资源配置,是当前确保各个行业用水的关键;在工业生产和建设中保护好环境和自然生态,从而保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宏观地提出了针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电力工业用水的对策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
选取芦苇、菖蒲、美人蕉和香蒲等4种南京地区常见的人工湿地常用植物作为供试植物,对其在春季对生活污水总氮(TN)去除效果的数学模型进行研究.通过监测引种植物后污水中TN浓度,利用回归分析建立湿地植物去除污染物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毒季种植植物后污水中的TN浓度按线性关系减少,其中芦苇、菖蒲和香蒲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其直线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27,0.929和0.979;美人蕉在春季对TN的去除能力较差,其线性仅为0.561.  相似文献   
40.
巢湖底泥磷的释放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3,他引:10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DO控制、pH值调节、温度调节、水动力条件等,进行了底泥释磷实验。实验表明:(1)厌氧条件下,底泥中的磷向水体释放,且释放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好氧条件下,底泥非但没有向水体释放磷,反而从水体中吸附磷,呈“负释放”状态;且pH值越低,“负释放强度”越大。(2)温度升高有利于底泥中磷的释放,最大释放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前。(3)搅动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大于静置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4)微生物对磷释放有明显的影响。从本次模拟实验结果看,体系温度升高、减少溶解氧、提高pH以及施以水动力作用,均可使底泥中的磷释放量增加,在常温(25℃)、厌氧、pH=7.5条件下,底泥中磷向水体的释放量将增加17%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