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567篇
安全科学   184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1268篇
基础理论   240篇
污染及防治   268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31.
阿哈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贵州高原阿哈水库的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2年至2013年枯水期(11月)、平水期(4月)、丰水期(7月)对浮游植物与水样进行分层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可分为23个功能群,优势功能群为B、D、J、LO、P、S1和X1,其时空分布特征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与丰水期分别以B+D+P+LO、S1+LO以及S1为主,其丰度由枯水期至丰水期依次递增;优势功能群主要在15 m以下水体发生变化,营养物质分布差异及人工放闸泄水是产生该特征的主要原因;采样点大坝和库中的优势功能群季节变化大致相同,但却表现出大坝多于库中,而其丰度却低于库中的特征,水动力条件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经RDA分析得出,优势功能群丰度与水温呈正相关,与总氮、透明度、磷酸盐、硝氮呈负相关,其中水温、透明度为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2.
辽河口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分别于夏季和秋季对辽河口海域的粪便污染指示菌(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肠球菌)及环境、水化学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粪便污染指示菌在海水中的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水化学指标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选取河口地区合适的粪便污染指示菌.结果表明:夏季总大肠菌群数量在1.7×105~6.2×106CFU·L-1之间,粪大肠菌群数量在5.0×102~8.7×104CFU·L-1之间,肠球菌数量在1.0×101~2.5×102CFU·L-1之间;秋季总大肠菌群数量在5.0×102~1.1×105CFU·L-1之间,粪大肠菌群数量在4.0×102~1.0×103CFU·L-1之间,肠球菌数量在3~95 CFU·L-1之间.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与环境指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与盐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粪大肠菌群、肠球菌与水化学指标Si O4-4-Si、NH+4-N、TP和COD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粪大肠菌群与SiO4-4-Si和TP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742(p0.01),肠球菌与TP和COD的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742.实验结果表明,辽河口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数量在夏季高于秋季,近岸高于远海,其中粪大肠菌群和肠球菌的数量、分布特征与陆源污染物特别是氮磷的输入量密切相关,而且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粪大肠菌群与肠球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河口粪便污染情况,建议采用粪大肠菌群与肠球菌作为河口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相似文献   
133.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Ca CO3) scale on heat transfer surfaces is a serious and expensive problem widely occurring in numerous industrial processes.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he scale inhibition effect of six kinds of commercial scale inhibitors and screened out the best one(scale inhibitor SQ-1211) to investigate its scale inhibition performance in highly saline conditions at high temperature through static scale inhibition tests. The influences of scale inhibitor dosage, temperature, heating time and p H on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of the optimal scale inhibitor were investigated. The morphologies and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precipita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ale inhibition efficiency of the optimal scale inhibitor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a2+was 1600 mg/L, the scale inhibition rate could reach 90.7% at 80°C at p H 8. The optimal scale inhibitor could effectively retard scaling at high temperatur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optimal scale inhibitor, the main crystal structure of Ca CO3 changed from calcite to aragonite.  相似文献   
134.
In this study,a series of polyetherimide/SBA-15: 2-D hexagonal P6 mm,Santa Barbara USA(PEI/SBA-15) adsorbents modified by phosphoric ester based surfactants(including tri(2-ethylhexyl)phosphate(TEP),bis(2-ethylhexyl) phosphate(BEP) and trimethyl phosphonoacetate(TMPA))were prepared for CO_2 adsorption.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TEP and BEP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CO_2 adsorption capacity over PEI/SBA-15.In particular,the CO_2 adsorption amount could be improved by around 20% for 45PEI–5TEP/SBA-15 compared to the additive-free adsorbent.Thi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decrease of CO_2 diffusion resistance in the PEI bulk network due to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EP and loaded PEI molecules,which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adsorption kinetics results.In addition,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cyclic performance of the TEP-modified adsorbent was better than the surfactant-free one.This could be due to two main reasons,based on the results of in situ DRIFT and TG-DSC tests.First and more importantly,adsorbed CO_2 species could be desorbed more rapidly over TEP-modified adsorbent during the thermal desorption process.Furthermore,the enhanced thermal stability after TEP addition ensured lower degradation of amine groups during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s.  相似文献   
135.
针对《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的要求,文章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已开展的水环境补偿实践情况,表明实施水环境补偿对跨界水质改善具有较好作用;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在我国推广跨界水环境补偿面临的主要困境与问题,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下阶段我国推广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化工系统风险呈现出一定的动态特性,因此化工系统的风险评价应当考虑其动态特征带来的风险变化。本文从化工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引入包含动态逻辑门的动态故障树来解决化工系统结构复杂性带来的元器件工作状态动态变化的风险评价问题,采用贝叶斯网络的方法能解决元器件可靠度实时变化带来的风险定量计算问题,并以某储罐系统的动态风险评价为例,验证了该化工系统动态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7.
根据保定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对采暖与非采暖期的六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五项污染物,采暖期污染物浓度均值明显高于非采暖期,原因是市区集中供热率低,分散燃煤锅炉污染治理水平低,污染物排放量大,采暖期逆温日数多,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臭氧非采暖期较采暖期明显增加,原因为采暖期过后云层变薄,光照加强,臭氧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38.
为研究特长公路隧道火灾烟气沉降对人员疏散安全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0,1.0,1.5 m/s和临界风速值4种不同纵向通风风速下隧道火灾烟气沉降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不同风速下烟气沉降对人员疏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无纵向风时,烟气沉降现象较为明显,烟气下沉造成的不均匀烟气温度、能见度分布,提前终止人员疏散的进行;随着纵向风速的增加,沉降现象仍存在,但沉降点后移,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减小;在1.5 m/s的纵向通风条件下,火源下游500 m范围内烟气基本不发生沉降且能维持分层,此时几乎不影响火灾下游人员疏散。在实际应用中,火灾初期可先以1.5 m/s的分层风速值进行通风,待下游人员疏散后,再施加临界风速加快烟气排出。研究结果可为特长公路隧道火灾防治和疏散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9.
采用机载高光谱视频相机,在4个季节对太湖蓝藻进行7次、18个架次的有效拍摄。对拍摄到的高光谱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几何拼接等预处理后,提取不同浓度蓝藻和水草等其他物体的高光谱数据,发现不同浓度的蓝藻光谱在680 nm后表现出较大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高光谱数据降维后,结合k-近邻(kNN)分类算法,可实现对蓝藻的精准定位。定性识别结果经光谱预处理后,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进行特征波段提取,发现蓝藻光谱的季节差异主要表现在450 nm~570 nm和760 nm~910 nm波段。  相似文献   
140.
由于较低的自然老化速率,微塑料在实际水体长期户外暴露过程中老化行为的数据仍较缺乏.通过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微塑料在长江表层水样的18个月户外暴露试验以揭示自然老化过程对微塑料表面特征及对金属离子(Cr6+和Co2+)吸附行为的重要影响.结果显示,户外暴露改变了PC微塑料的理化性质,包括表面开裂、粒径降低、亲水性和熔点增加以及表面氧化(产生羰基和羟基).同时,户外老化过程明显影响微塑料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原始和低老化程度PC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通过物理作用控制,而高老化程度微塑料由于产生含氧功能团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由化学过程如络合和共价键等作用控制.并且,不同老化程度PC微塑料对Cr6+和Co2+的吸附性能不同.对于Cr6+,PC的吸附性能随其老化程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然而对于Co2+,平衡吸附性能随老化程度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户外老化过程产生含氧官能团、破碎和开裂以及生物膜可能是影响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证实了长期户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