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361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1.
用预浓缩-GC/MS方法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大气中的CCl3F、CFC-12、CFC-113和CFC-114等4种痕量氟氯烷烃气体。结果表明,2005年珠江三角洲背景点鼎湖山大气中CFC-12和CFC-11的年平均浓度高于全球本底站,说明珠三角地区还存在一定CFC-11和CFC-12的排放源;CFC-113浓度水平则与全球本底站点浓度接近,且CFC-113和CFC-114在广州城区与鼎湖山差别不显著,表明区内其排放源强度应很小。观测日内广州和鼎湖山大气中四种CFCs的日变化幅度均较小,无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广州市CFCs总体呈夏秋高、冬春低的特征,与城区致冷设备高温季节使用频率较大有关;鼎湖山则呈冬春高、夏秋低的特征,主要受扩散作用和季风的影响。初步分析显示,从1997年到2005年,CFC-11、CFC-12和CFC-114浓度总体呈现先上升后缓慢降低的趋势,而CFC-113的浓度一直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12.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包装饮用水中烷基汞(甲基汞和乙基汞)。通过优化试剂和仪器条件,使方法在0.100 ng/L~1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当取样体积为25 mL时,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5 5 ng/L和0.004 2 ng/L,市售某品牌包装饮用天然泉水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0.5%~106%,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0.4%~1.9%。将该方法用于各品牌包装饮用水样品的测定,甲基汞和乙基汞均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113.
基于GIS的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氮磷负荷研究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决策的需求,在大量实地观测资料区域地理与农业环境数据基础上,开发并建立了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以此为技术支持,运用数学模型及其与GIS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了汉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的负荷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4.
我国动力用煤煤灰自身固硫特性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186种我国典型动力用煤在实验室制灰条件下煤灰自身固硫特性的统计分析表明,含硫量越高的煤,其Ca/S以及Mg/S、2Na/S和2K/S摩尔比一般越低,因而其煤灰固硫率也越低;钙对煤灰自身固硫起主要作用,固硫率随Ca/S比的增加呈指数增加;而煤中其它碱性成分对固硫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5.
污水处理厂污泥中多环麝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外排污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多环麝香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类型污泥中均检测出了5种多环麝香(佳乐麝香、吐纳麝香、开许梅龙、萨利麝香、粉檀麝香),其中主要是佳乐麝香和吐纳麝香(最高分别可达703.681和169.284 mg·kg-1),这与香精香料行业中多环麝香的使用模式一致.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不同间隙条件下冲裁件断面质量以及不同间隙条件下模具的磨损情况,分析说明了冲模间隙与模具磨损和产品质量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7.
铬渣的细菌解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从铬渣堆埋场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的高效还原Cr(Ⅵ)的Ch-1菌进行细菌浸出的摇瓶实验,分别考察了不同液固比,温度,初始pH值情况下浸出液的pH值变化,Cr(Ⅵ)浓度变化及浸出过程铬渣中六价铬的浸出率变化和最终渣浸出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细菌的作用下,浸出液Cr(Ⅵ)浓度均能解毒为0ppm,同时,浸出液pH值降低到8~9之间, 细菌浸出渣毒性降低到0.05ppm以下,远低于GB5085.3-1996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1.5ppm.同时,渣中的Cr(Ⅵ)也大部分被有效浸出后还原为Cr(Ⅲ) 沉淀.特别是在液固比10:1,温度28℃,初始pH=10.0的条件下,铬渣中六价铬浸出率达到了95.43%,同时浸出液pH值=8.20,Cr(Ⅵ)浓度为0ppm,浸出渣浸出毒性0.007 ppm,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取得了较好的解毒效果.  相似文献   
118.
1951年以来 ,黑龙江省呈明显的变暖趋势 ,198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 ,是全国变暖最显著的地区。对比发现 ,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减的阶段性变化与温度变化阶段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但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略滞后于温度变化。1980年代中期以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显著增加 ,特别是北部地区种植面积的显著增加 ,是对1980年代以来显著增温的响应  相似文献   
119.
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综合评述了生物扰动在水层-底栖界面耦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并进行了展望。国际上十分重视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的研究并已有一定基础,生物扰动作为海洋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已开展了工作,但直到10余年前才真正开始定量研究,进入了实验模拟、现场观测与建立模型相结合的新阶段。国内的生物扰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技术方法落后,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国内外关于水层-底栖界面生物扰动效应研究基本上都在海洋中开展,尤其在河口、近岸和浅海水域进行,湖泊和河流研究明显薄弱。作为水生态动力学的重要分支和前沿领域,生物扰动研究具有广阔前景。急需针对我国水域特点,引进先进的现场观测和室内测试手段,进一步揭示水层-底栖界面耦合过程中的生物扰动机制,更精准和更详细地掌握水域中各种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全过程,为控制水体内源污染释放、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建模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0.
克隆植物生理整合作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整合作用是克隆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克隆植物所表现出的许多独特的生态学行为,均与其所具有的生理整合效应密切相关.本文总结并分析了迄今为止在研究克隆植物生理整合作用方面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并将其归纳为直接和间接方法两个大类.通过这些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克隆植物生理整合效应的机制、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可以得到更加深入的揭示.在不断深化和拓展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今后在克隆植物生理整合效应的研究方面,还应较多地关注更为精确的研究方法,以及野外或自然条件下的实地研究.参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