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连续2年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施氮量达到216 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超过216 kg·hm^-2时产量有降低的趋势。相同施氮处理玉米产量年际变化明显,2010年较2009年产量提高0.69%~4.75%。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年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以施氮240 kg·hm^-2最高,且有向土壤深层迁移的趋势,对浅层地下水构成潜在的威胁。与施氮240 kg·hm^-2相比,施氮168、192 kg·hm^-2和216 kg·hm^-2处理0~100 cm土壤无机氮残留量2年平均减少39.87%、35.84%和29.38%。相同施氮处理,0~100 cm土壤无机氮累积量2010年较2009年略有降低。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效益,该地区最适施氮量2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22.
虎跳峡坝址为金沙江流域上下游鱼类的分界处,水生生境敏感而脆弱。科学预测水库蓄水对水温的影响,对于研究水库兴建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保护金沙江流域鱼类资源,探讨水库泄水对下游农田灌溉作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应用多种水库水温预测模型和方法,对虎跳峡水库蓄水后对库区和下游河道水温的影响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水库泄水对下游灌溉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虎跳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温比蓄水前明显升高,正常蓄水位1 950 m和2 010 m两个方案库区年均水温分别增加5.9℃和5.6℃,且6月~次年1月水温增幅较大;4~9月水库泄水水温比天然河段水温分别低3.5~6.2℃和3.3~7.1℃,两个方案都将对坝下采用干渠取水灌溉的农田作物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n-Ce-Ox复合氧化物脱硝催化剂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考察了Mn/Ce摩尔比、焙烧温度、H2O和SO2对Mn-Ce-Ox复合氧化物脱硝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及催化剂中毒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当NH3:NO=1:1,空速为5 000 h-1,550℃焙烧制得的Mn/Ce摩尔比为5∶1的Mn-Ce-Ox复合脱硝催化剂活性最佳,活性温度窗口为100~260℃,在此温度区间内催化剂活性大于90%。200℃时,Mn-Ce-Ox复合催化剂活性最高为97.84%;在10%(V/V)H2O蒸汽和300×10-6SO2共存条件下,200℃时,催化剂活性在开始反应2.5 h内迅速下降至53%左右,并在之后的6 h内没有明显变化;中毒催化剂经常温水洗再生处理、质量分数为3%的硝酸溶液再生处理和550℃焙烧2 h再生处理后200℃活性均能恢复到90%以上,其中中毒催化剂经质量分数为3%硝酸处理后活性恢复率最高。  相似文献   
24.
通过分析我国地表水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主要污染源排放特征,识别和筛选出咖啡因、卡马西平和磺胺嘧啶为我国地表水环境中的指示性PPCPs(i-PPCPs),分别指征城镇生活污水、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和养殖废水三类特征污染排放源.同时,基于筛选的i-PPCPs开展了初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污水是北运河和黄浦江流域地表水中PPCPs的主要来源.研究结果为构建更综合和有效的PPCPs的溯源体系,识别我国城市地表水环境中PPCPs的主要排放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李家峡水库蓄水后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李家峡水库地震台网1998-2002年的地震目录,分析了水库蓄水后库坝区和周边研究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并对未来水库地震的危险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李家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坝区90%的地震为0.0~1.9级的弱小地震,且地震活动与水库水位有关,相对于水位升高存在5~7个月的滞后期;研究区以1.0~1.9级地震为主,地震活跃程度呈间息式变化,地震月频次呈阶跃式变化.应用经验判别法的预测结果表明,未来李家峡水库库坝区存在诱发5级以上灾害性地震的危险性,最大震级在5.0~5.4级之间.  相似文献   
26.
如何通过科学的算法提前获取决定路网通达性的关键链路,即可支配链路,从而可通过各方面养护措施提高可支配链路的抗震能力,保证震后救援运输的顺利进行。提出可支配链路的相关概念,基于矩阵结构的计算方法与原理,并应用算例进行验证。通过选取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的部分目标区域来进行震后救援路网的支配性链路计算,同时针对地震发生后的特点,综合考虑医疗救援、火灾救援及紧急物资救援3方面的综合救援需求,获得该区域路网的可支配链路。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震后实际救援需求,将需求点扩展为多个需求点,能够进一步获得在多个需求点基础上的可支配链路。因此,利用矩阵结构获得可支配链路的方法,能够综合需求点数量和概率临界值的进一步调整,进一步优化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7.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水培甜椒果实收获期间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动态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甜椒果实收获期间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呈一平行的线性增长趋势,果实干物质积累量于始采期以后开始超过叶片,而果实氮素积累到盛采期才超过叶片,果实含氮量在整个采果期间保持稳定,随生长发育,叶片含氮迅速下降,盛采期时与果实和根相近,且均高于茎和侧枝,始采期通过根吸收的标记态氮主要贮存在叶片与果实中,叶片、果实是甜椒始采用氮素分配的最主要器官。此后,叶片和根成为主要的氮素输出器官,而果实则成为主要的输入器官。研究发现,甜椒体内的氮即使一度成为结合态,能能够被再度输出,但是,氮素在植株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越难以再度向外输出,并且不同器官输出的难易程度也是不相同的,比较而言,叶片和根中一度成为结合态的氮素容易被再交输出,甜椒果实是氮的强力库,氮素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28.
钢铁酸洗废液的资源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钢铁酸洗废液中含有大量的酸和铁盐,已被各国作为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多年来,研究者已经研究出多种有效、可行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和技术,从技术成熟性、工艺特性、工艺关键、过程控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等方面介绍了技术上比较成熟和具有良好前景的7种主要方法,以利于保护环境和酸洗废液资源化处理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29.
以草炭、腐植酸和水为载体接种玉米联合固氮耐铵工程菌Enterobactergergoviae -7(以下简称E7)制备菌剂 ,在常温条件下放置 5dE7菌数在载体内明显增加 ,1mo后E7菌数略有下降 ,2mo后E7菌数急剧下降 ,半年后E7活菌数降至n(CFU) =5 .0× 10 6~ 93.0× 10 6g- 1 ,3种菌剂中菌数的变化趋势一致 ,E7菌数残留量 :草炭菌剂 >液体菌剂 >腐植酸菌剂 ;用草炭菌剂拌种在生长 2 0d的玉米根区 (包括根系和根际土壤 ) ,E7菌数达到最大值 ,以后E7菌数下降 ,至灌浆期玉米根际未能检测到E7;不同接种方法试验结果表明 ,以草炭菌剂拌种 +种下 2cm穴施使玉米获得最高增产率 .(表 3)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不同季节尾水排放对河道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以常州市深水城北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河道为例,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细菌群落结构,并分别讨论了不同季节尾水对河道水质、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分析细菌群落结构与水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尾水增加了夏季、秋季河道的NO3--N、TN浓度.②由于尾水的排放,使夏季、秋季河道细菌多样性下降.③共检测到43个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最优势菌门,平均占比为60.11%,其次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尾水主要影响夏季、秋季河道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夏季增加49.14倍,秋季减少0.95倍;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夏季增加6.63倍,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秋季减少0.98倍.④TN浓度对细菌菌属分布影响最大,其与微球菌属(Micrococcaceae)、Hgcl_clade呈负相关;与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呈正相关.研究显示,尾水排放对河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夏季和秋季,使NO3--N、TN浓度显著上升,而使细菌多样性下降,对河道Proteobacteria下的Pseudomonas、Acinetobacter、Sphingomonas相对丰度影响较大,水中的细菌分布主要受TN浓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