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16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500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用模拟酸雨淋洗土壤,造成土壤酸化和盐基流失,然后播种小麦(Triticumaestivum)。幼苗长至5片叶子时的测定表明:幼苗的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降低,次生根减少,根系活动下降。酸化土壤对根系生物量和某些生理活动的影响大于对地上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水生细菌对原生动物的反捕食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defense strategies of aquatic bacteria to protozoa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Aquatic bacteria can reduce or avoid grazing mortality from protozoa through changing size or shape, reducing cell surface hydrophobieity, reducing mobility or searching refuges. It is the main trends of the field in the future to study the coevolution mode of aquatic bacteria and protozoa. Ref 47  相似文献   
83.
深海热液喷口周围微氧耐压细菌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探讨了培养基的水源、培养温度和生长pH等因素对喷口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常压下东太平洋某海底喷口周围微氧耐压细菌的生长条件。样品培养10d后,对培养液中细菌量进行显微计数,实验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中的方差分析程序进行处理。统计结果显示:在标准大气压下,从研究样品中获得最多细菌数的较优培养条件为:培养基水源为单蒸水;生长pH为7.60;培养温度为50℃。在该条件的培养液中细菌平均浓度达2.596×10个/m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鉴定与开发利用深海喷口周围细菌资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利用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对金属N i2 进行了结合肽筛选,经5轮生物淘洗、噬菌体扩增和DNA测序,获得8条多肽序列,分析发现其中富含组氨酸(4~6个/肽).结果表明,组氨酸的存在对蛋白质和金属N i2 的结合起着关键作用.图1表1参11  相似文献   
85.
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估算和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强度及其对大气CO2浓度变化的贡献,研究了稻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2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在数据剔除、校正和差补的基础上,对瞬时CO2通量值进行计算求得日CO2通量值和年CO2通量值,并对CO2通量季节变化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光合吸收CO2通量(GPP)、呼吸排放CO2通量(Reco)和净吸收CO2通量(NEE)的季节变化均呈6~9月较高,1~5月和10~12月较低的对称分布.其中5~9月水稻生长时期的NEE总量占年总量的80%以上,对年NEE总量起决定性作用.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日平均气温(Ta)是GPP与NEE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二者与GPP和NEE分别存在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年净吸收CO2总量为2475.6g/(m2·a),这表明我国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是大气CO2的汇.  相似文献   
86.
简述了环境监测部门在编制环境监测分析报告时遇到的问题,介绍采用网络共享的Excel技术来编制环境监测分析报告的方法,并与传统报告编制方法进行了比较,体现出运用现代技术的优越性,同时分析了该方法编制报告时易产生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7.
童昕  王涛  黄慧婷  王兆龙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868-3873
基于2014年和2015年环保部发布的省级回收数据,分析了现有传统回收体系下,各省的电子废物回收率变化,发现省级尺度电子废物的回收率呈现较大波动,这与电子废物的跨省流动有密切关系.为此,本文基于现有回收渠道的省际流动网络格局,采用网络分析中的层次聚类方法,揭示全国电子废物流动的区域化特征.结果显示根据区域化特征重新划分市场区,可以使主要市场区的整体回收率波动明显降低,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回收目标提供参考.针对这一研究结果,提出基于市场区域化特征,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回收利用市场和差异化的区域性回收目标,有助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中国电子废物循环利用的空间格局.最后,讨论了生产者主导和处理企业主导两种治理机制对空间优化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88.
餐饮油烟是大气有机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在深圳市内选择了西餐、茶餐厅、职工食堂和韩式料理这4种类型的餐馆,通过对这4类餐厅的外场采样,分析各类型餐厅油烟中有机颗粒物的化学组成,筛选了餐饮油烟污染源的有机特征组分.结果表明,各餐馆排放的PM_(2.5)中,有机物占60%以上.在所有定量的有机组分之中,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二元羧酸和正构烷烃,而多环芳烃、甾醇和单糖等有机组分的含量较低.颗粒物的有机组成特征受到菜系的影响,西餐厅和韩式料理排放脂肪酸、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等有机物含量较高,但却排放了低含量的甾醇和单糖,茶餐厅和职工食堂则相反.餐饮源颗粒物中Fla/(Fla+Pyr)和LG/(Gal+Man)的比值受菜系影响较小,也区别于其他污染源的特征比值,可以作为餐饮源潜在的示踪物.餐饮源为深圳市大气颗粒物贡献了大量的脂肪酸和二元羧酸.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预测某高温高含二氧化碳油井中管柱的腐蚀情况,为该油井推荐安全经济的材质。方法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现场工况进行腐蚀试验,通过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五种含Cr钢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 在40~160 ℃温度范围内,五种钢材随温度的升高,其均匀腐蚀速率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80 ℃时达到最大值。3Cr钢的腐蚀速率最高,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均远高于0.076 mm/a。在温度为120 ℃时,9Cr钢开始出现局部腐蚀。在温度为160 ℃时,13Cr钢有一定的局部腐蚀倾向。S13Cr、22Cr钢在整个温度范围内的腐蚀速率都较低,试验后试样表面平整连续,耐蚀性能好。结论 建议在采出井井筒中上部40~80 ℃较低温度井段选用9Cr钢,中部80~120 ℃中高温井段选用13Cr钢,底部120~160 ℃高温井段选用S13Cr钢。  相似文献   
90.
不同类型植被河岸缓冲带对模拟径流及总磷的消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九龙江上游北溪流域,选择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3种植物及原生撂荒杂草地,构建对照(A)、草本(B)、灌草(C)和灌木(D)4种不同处理的植被缓冲带,通过模拟不同浓度面源污染下的农田径流,探讨不同植被组合对径流量及总磷的消减效果.结果表明:各缓冲带不同植被对径流量及总磷的消减效果均表现为草本灌草灌木,其中,草本缓冲带对径流量的消减率最高,达到86.93%,在高、低浓度进水时对总磷浓度的消减分别为95.20%、80.69%;4种不同植被缓冲带对总磷浓度的消减效果随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均出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前半段消减效果最佳,后半段消减趋势减缓;高浓度污染进水条件下缓冲带对总磷的消减效率高于低浓度进水;4种缓冲带对磷总量的消减量分别为27.70、28.02、28.06和26.94 g.研究成果可为九龙江上游河岸缓冲带建设及流域氮磷污染率治理和生态评价提供科学示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