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9篇
  免费   1069篇
  国内免费   1946篇
安全科学   1033篇
废物处理   126篇
环保管理   499篇
综合类   4909篇
基础理论   830篇
污染及防治   261篇
评价与监测   395篇
社会与环境   368篇
灾害及防治   23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612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550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从大理古代碑刻看白族传统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大理白族留下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碑刻,反映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过今天环境保护工作有借鉴和继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The release proc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ioactive iodine of kelp are systemically studied by leaching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active iodine of kelp can be released rapidly and the principal form of iodine in lixivium is I^- . There is a dynamic process between the release and absorption of iodine. With the increase of leaching water, the gross amounts of released iodine rise.There also exists a transforming process among I^- , IO3^- and organic iodine in lixivium.  相似文献   
103.
根据低温等离子体理论和电磁场理论,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电极旋转条件下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机制和臭氧的合成机制,分析了放电过程中二次放电重叠对臭氧合成的影响,建立了旋转放电与二次放电的理论模型,并根据这一理论模型导出电极旋转条件下的臭氧合成效率与二次放电重叠概率以及电极旋转速度间的理论关系.这一理论结果表明:二次放电重叠使得臭氧合成效率降低,而电极以适当地速度旋转则可以有效地避免二次放电的重叠,从而提高臭氧的合成效率.理论值和实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通过滞洪型水库运行机理的介绍,以石佛寺水库为例,提出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协同调控解决蓄水带来的环境负效应,通过建立库区水环境统一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预测水库蓄水对环境的影响,并对解决水库蓄水产生的环境负效应进行方案的优化选择,最终提出地表水库蓄水和地下水库供水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05.
包埋法固定化细胞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固定化细胞技术(主要为包埋技术),由于方法简单、条件温和、较高的稳定性及细胞容量,在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固定化细胞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对固定化细胞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日益严重的地表水锰污染,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与接触氧化的方法协同除锰;通过调配进水中Ca2+、Mg2+含量模拟我国不同地区硬度差异显著的地表水,探究水体硬度对锰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n2+被高锰酸钾氧化并形成"锰质活性滤膜",可在停药后实现稳定有效除锰.成熟滤池的除锰效果会显著受到硬度的影响,进水硬度在40、200、400 mg·L-1及700 mg·L-1(CaCO3计)时,接触氧化滤池分别在48、56、64 d及72 d实现稳定除锰,而4根滤柱对Mn2+去除的极限浓度分别为1.8、1.7、1.2 mg·L-1及0.7 mg·L-1.  相似文献   
107.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湿地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强大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功能,以青藏高原湿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软件,根据现有生态环境信息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寻找合适的方法,建立青藏高原湿地信息系统,设计了湿地生态系统数据库结构,建立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进行湿地生态资源调查和湿地专题地图的绘制,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数据的精度,为青藏高原湿地资源的管理提供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海绵铁预处理DSD酸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铁泥废渣制备水处理材料海绵铁,研究含碳球团直接还原的金属化率与还原时间,温度和铁泥粒度之间的关系,得到含碳球团制备海绵铁的反应参数。并对海绵铁预处理DSD酸废水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最佳试验条件;通过试验对海绵铁处理DSD酸废水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确定它是电化学作用、电场作用、絮凝沉淀以及物理吸附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试验表明,海绵铁可作为高浓度DSD废水的预处理材料。  相似文献   
109.
巢湖底泥磷的释放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3,他引:10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DO控制、pH值调节、温度调节、水动力条件等,进行了底泥释磷实验。实验表明:(1)厌氧条件下,底泥中的磷向水体释放,且释放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好氧条件下,底泥非但没有向水体释放磷,反而从水体中吸附磷,呈“负释放”状态;且pH值越低,“负释放强度”越大。(2)温度升高有利于底泥中磷的释放,最大释放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提前。(3)搅动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大于静置条件下的底泥磷释放量。(4)微生物对磷释放有明显的影响。从本次模拟实验结果看,体系温度升高、减少溶解氧、提高pH以及施以水动力作用,均可使底泥中的磷释放量增加,在常温(25℃)、厌氧、pH=7.5条件下,底泥中磷向水体的释放量将增加17%左右。  相似文献   
110.
赵晖  孙杰 《环境科技》2006,19(4):52-55
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技术,TiO2是光催化反应中的一种研究较为广泛的光催化剂,其在污水处理以及空气净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TiO2作为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TiO2光催化剂载体的研究及TiO2的改性研究。并结合我们在TiO2载体以及提高其催化活性方面所作的一些研究工作,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