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460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非甲烷总烃测定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应用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比较了非甲烷总烃不同的测定方法,探讨了在实际环境监测分析中非甲烷总烃测定过程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对色谱条件提出了几点优化建议,发现非甲烷总烃测定结果以甲烷计更接近实际监测情况,并验证了HJ/T 38—1999和HJ 604—2011方法中2种总烃标准曲线绘制方法的等效性,但在实际环境监测中HJ 604—2011方法操作更加简捷。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甲烷总烃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基于FID响应值的非甲烷总烃不能准确全面反映空气有机污染程度,可能会掩盖空气中某些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62.
利用2015—2019年PM2.5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NCEP和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不同天气型下武汉城市圈PM2.5区域污染时空分布、天气尺度环流和大气层结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圈污染以武汉为中心,多为轻度-中度污染,西部重于东部.造成武汉城市圈区域污染增长的天气形势包括4类,分别为冷高压底前部型、高压后部型、均压场型和低压倒槽型.4类污染天气型均有较低的混合层高度和地表通风系数,且边界层存在弱下沉运动和逆温,抑制污染垂直扩散.但气象要素影响PM2.5污染的机理各异:冷高压底前部型主要为大气压梯度引导偏北大风带来污染物远程输送,边界层冷平流导致低温、锋面逆温和浅薄高湿层(65%~80%),强输入性污染配合吸湿性累积增长造成严重污染,逆温厚度对PM2.5增幅作用明显;低压倒槽型东南风输入污染弱,但高温、低压引起气流辐合导致本地污染汇积,边界层暖平流带来平流逆温和深厚湿层(1000~750 hPa),逆温层底高偏低、厚度偏厚,促进污染物在近地面吸湿增长;高压后部和均压场型均为浅薄湿层(1000~975...  相似文献   
163.
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调查,江西省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主要是降雨,因此,通过总结前人关于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应用降雨资料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报预警的预警流程,并建立预警及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管理海量滑坡、地质、地貌、降雨等数据及地质灾害的文档等资料。系统基于WebGIS技术,实现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图的发布、信息查询、空间定位、空间叠加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反馈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4.
陇东地区一次强冰雹过程的稳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气系统、稳定度指数、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05年5月30日15时16分在平凉地区范围内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后冷平流使对流层中上层降温,加大了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从而促进了对流的发展;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动力热力共同作用以及充足的水汽输送是强雷暴天气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5.
溢油追踪报警器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成业  曹祖德 《交通环保》2003,24(5):5-8,52
通过对专门设计的漂浮物在海洋中运动规律的分析,研究用来跟踪海上溢油漂移路线的可行性,从而,为溢油应急指挥中心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66.
三峡库区堆存生活垃圾重金属含量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中心城市主要垃圾堆放场堆存的生活垃圾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含量的频数分布特征,研究了垃圾中各重金属含量随堆埋年限的变化,并与垃圾场周围未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生活垃圾的总As、总Cr呈对数正态分布,其余元素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重金属含量随堆埋时间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总As含量随堆龄的增加而增加,总Cr含量随堆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总Pb、总Hg、总Cd与堆龄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与垃圾场周围土壤本底值相比,垃圾中的重金属含量普遍高出数倍甚至上百倍.  相似文献   
167.
采用共聚方法制备了系列具有不同碱化度(B)和Al/Si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PASC),比较了它们与聚合氯化铝(PAC)的混凝效果及在处理后水中的残留铝含量,研究了B值和pH值对其残留铝含量的影响情况。探讨了PASC的混凝效果和残留铝含量与Al/Si摩尔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ASC较PAC具有更好的混凝效果和较低的残留铝含量。对于高浊度水而言,具有适宜Al/Si摩尔比的PASC才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但对中、低浊度的地表水和含油废水而言,在实验的Al/Si摩尔比范围内,其值越小,混凝效果就越好。PASC在水体中的残留铝含量随着Al/Si摩尔比的降低和B值的升高而下降。PASC和PAC在中性pH条件下具有最低的残留铝含量。  相似文献   
168.
137Cs示踪技术在滦河源区栗钙土风蚀速率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集于滦河源区3个栗钙土剖面中的27个土层样品的pH、有机碳含量、碳酸钙含量、密度及质地进行了化验分析,运用ADCOM100超低本底γ谱仪测定了土壤样品1377Cs的比活度.结果表明,自然栗钙土以及被风蚀土壤剖面中137Cs比活度随深度呈指数递减式分布,其最大渗透深度可达约30cm;利用137Cs示踪技术估算的研究区土壤风蚀速率在0.1842cm·a-1和0.2897cm·a-1之间;栗钙土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137Cs的比活度差异显著,即细粒(粒径≤0.10mm的极细砂、粉粒和黏粒)中137Cs比活度大于细砂(0.10~0.25mm)中137Cs比活度大于粗粒(0.25~2.00mm的中砂、粗砂和极粗砂)中137Cs比活度.可见,运用137Cs示踪法可以定量估算区域土壤风蚀速率,但需综合考虑137s在土壤中的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质地等因素,以使其结果将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9.
乙烯菌核利在水溶液中的光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压汞灯和太阳光为光源,研究乙烯菌核利在重蒸水、自来水、湖水及pH缓冲液中的光解动力学。高压汞灯下,乙烯菌核利在重蒸水中的光解半衰期约为28min,而在太阳光下为3.86h。自来水和湖水中溶解性物质对乙烯菌核利在高压汞灯下的光解动力学仅有微弱的淬灭效应,但在太阳光下表现出显著的敏化效应,照光3h的敏化效率分别为138%和126%。2种光源下,pH5.0和pH7.0缓冲液对乙烯菌核利的光解均表现为光淬灭效应,高压汞灯照光60min的淬灭效率分别为69%和57%,太阳光照光7h的淬灭效率分别为77%和33%;pH9.0缓冲液则表现出显著的敏化效应,高压汞灯照光20min的敏化效率为58%,而太阳光照光1h的敏化效率则达到了415%。  相似文献   
170.
太白山红桦林林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太白山红桦林林隙的一般特征和干扰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植被中林隙的数量、类型及成因,并对林隙形成木的类型、数量、物种构成和径级结构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太白山红桦林林隙以自然立枯形成的最多;林隙线状密度为23.5个/km;冠空隙面积在20~80m2范围内的最多,冠空隙总面积占整个林分面积的4.7%;扩展林隙的面积在50~100m2范围内的最多,占整个林分的11.9%;林隙的形成木以红桦为主,径级在20~40cm范围内的占绝大部分;在太白山红桦林中,大多数的林隙由1~3株林隙形成木形成,其中单株形成木形成的林隙最多,每个林隙的林隙形成木平均为1.51株;林隙的腐烂等级为C级的分布较多;冠空隙径高比多分布在0.30~0.45之间,扩展林隙径高比多分布在0.60~0.80之间;林隙内幼苗主要有红桦、华山松,在大面积的林隙内红桦幼苗占绝对优势.图1表5参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