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32篇
安全科学   13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747篇
基础理论   175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68篇
社会与环境   91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农场供水是一种特殊给水,供水管道中的“结垢”现象是处理的难题,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几种处理方法,提出药剂软化法,并施以相应的工程,使其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2.
2007年10月28日凌晨,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3:40接到市环保局应急指挥中心关于338省道200km处,发生一起苯乙烯槽罐车泄露的紧急交通事故通知,于是立即启动应急监测响应程序,监测站应急监测小组于4:20到达事故现场,并立即用快速检测装备进行现场定性、定量跟踪监测,及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提供了第一线的监测数据,为污染事故的及时控制与安全处置提供了决策依据。经13个多小时的共同处置,罐内苯乙烯得到安全驳载,肇事车辆被拖离现场,交通也顺利恢复。  相似文献   
143.
介绍了雷电对空气自动监测站是如何造成危害的,阐述了雷电侵入空气自动监测站的途径及防止雷击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4.
采用环境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临潼斜口镇土壤水来源与运移机理。在研究区内选取四个土壤剖面分层采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测定其稳定同位素δD、δ18O的值,分析了包气带土壤水稳定同位素沿剖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厚层包气带中土壤水在入渗的同时经历了明显的混合作用,在垂向上从上至下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段;剖面内δD的补给水值处于-75‰~-60‰范围内,介于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之间,反映了厚层包气带下部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的补给,上部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与灌溉水的混合补给。  相似文献   
145.
丛枝菌根根际细菌群落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根际细菌群落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本试验以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供试AM真菌菌株,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宿主植物,利用盆栽法建立AM共生体后,再施加10 mg·kg-1阿特拉津进行胁迫.当阿特拉津去除率达到50%时,分别采集未接种+未施药(NM.NA)、接种+未施药(AM.NA)、未接种+施药(NM.AT)和接种+施药(AM.AT)4种处理的根际土壤,通过16S rRNA V4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以及其与接种F.mosseae、施加阿特拉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4种处理根际土壤中的三大优势菌群.单独接种F.mosseae或施加阿特拉津均未对根际细菌群落α-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但先接种F.mosseae形成AM后,施加阿特拉津可引起细菌群落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此外,接种F.mosseae提高了根际土壤中具有阿特拉津降解潜力菌属Arthrobacter、Mycobacterium、Frankia和Stenotrophomonas的相对丰度,其中,Arthrobacter受F.mosseae、阿特拉津及其二者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影响.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AM间接提高土壤中具有阿特拉津降解潜力菌属的相对丰度,也可为利用AM真菌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6.
超声波预处理对牛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书珍  康迪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7):2696-2704
为了探索超声波预处理提高厌氧发酵产气量的机理、优化超声波预处理工艺及分析超声波预处理的能量效益,利用因子分析法和通径分析研究不同发酵阶段各环境因子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以及发酵初始环境与甲烷产量之间的关系.同时,用响应面优化法优化超声波预处理工艺,并且分析了超声波预处理的能量效益.结果表明,在40 k Hz和0.20 k W下,适宜的超声波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厌氧发酵总产气量(p0.05),牛粪预处理17.68 min后与玉米秸秆预处理19.94 min混合发酵,甲烷产量最高为177.20 L·kg-1(以TS计),显著高于CK(未经预处理组,p0.05),其能量效益也最高,为1835.14 k J·kg-1(以TS计).超声波预处理通过改变发酵初始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酵过程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来使发酵系统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产气量.超声波预处理是一种能量输入的预处理方式,产气量高于CK处理组,但其能量效益不一定大于零.因此,在优化超声波预处理条件时必须对其能量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能为超声波预处理条件的优化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7.
真菌预处理优化制备微介多级孔炭及其吸附甲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采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对生物质前体物进行预处理的制备策略,从而研发孔结构可调的多级孔炭材料模板.选用荷叶作为生物质原材料,探讨菌种投加量、培养时间对多级孔炭材料前驱体的影响,并采用水蒸气物理活化法,分析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炭材料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表面官能团的综合作用.最后,通过Raman、XRD、BET、FTIR、TGA、SEM、EA等手段表征其物理化学性质,并考察真菌预处理对炭材料的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物质荷叶质量30 g、菌种投加量4 mL、培养时间7 d、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90 min条件下制备的微介多级孔炭材料,在含有较多介孔的前提下比表面积可达937 m~2·g~(-1),总孔容为0.68 cm~3·g~(-1).动态模拟吸附实验发现,经预处理的炭材料在甲苯浓度905 mg·m~(-3)下对其饱和吸附容量为304 mg·g~(-1),是未经真菌调控荷叶吸附容量的1.83倍,吸附性能的提升主要归因于比表面积、孔容及表面酸性基团增大的作用.经真菌预处理调控的炭材料对甲苯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48.
为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对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以白藜芦醇(Res)作为保护剂,将4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1.5,15,150mg/(kg·d) DIDP组、20mg/(kg·d) Res组、150mg/(kg·d) DIDP+20mg/(kg·d) Res组.连续灌胃染毒9d,期间同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第10d将小鼠处死,取出脑组织,检测活性氧簇(ROS)、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并对小鼠海马体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15,150mg/(kg·d) DIDP染毒可导致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可诱发脑组织产生氧化应激,并促进炎症因子释放,而Res能有效减弱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由上可得,DIDP致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其引起的脑组织中海马体的氧化损伤有关,同时Res可能通过降低DIDP引起的氧化应激进而减轻其对小鼠造成的学习记忆损伤.  相似文献   
149.
选取某型飞机16个典型结构,采用温、湿度测量仪测量其局部温、湿度,测量周期为2个月,分别获得673个有效温、湿度实测数据。根据实测数据,采用模糊聚类算法对飞机结构类型进行归并分析,当模糊矩阵阈值λ=0.7时,飞机结构类型可归并为开式、半开式、封闭式3种典型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50.
北京市环境质量改善的居民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宝路  邹骥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1):1209-1214
以北京市空气质量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经济评价为例,采用开放式问卷的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通过2004年与2007年2次调查,研究了居民对环境质量改善最大支付意愿(WTP)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居民对北京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平均最大WTP分别从2004年的83.52~93.48,71.28~84.84元/年,提高至2007年的366.48~399.48,302.52~366.72元/年;最大WTP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分别从2004年的0.28%,0.24%,提高至2007年的1.63%~1.78%,1.35%~1.64%,居民对于工资扣除形式的支付方式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收入、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环境介质接触程度等因素对居民环境质量改善最大WTP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