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207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361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堆石坝加筋坝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作用下堆石坝坝顶堆石的稳定性值得关注。对格栅加筋堆石坝坝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用拟静力法模拟水平和竖直向地震动荷载,运用考虑地震荷载的瑞典圆弧滑动法,对坝体整体和坝顶局部区域坝坡稳定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对格栅加筋堆石坝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加筋可以有效提高坝顶局部区域的抗震性能和坝坡稳定安全系数,且随着格栅加筋层数和格栅抗拉强度的增加,其加筋效果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82.
污泥果肥利用中重金属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厦门城市污泥的安全利用,将石渭头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过好氧堆肥后施用于柚子树,对重金属元素在土壤、树叶及果肉中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d在土壤中的富集能力强;重金属元素从土壤向树叶迁移累积能力比向果肉的大得多,污泥肥料不能用于叶类食用植物的施用;Cr向树叶、Ni向果肉的迁移累积能力强;泥肥的施用加重了土壤中Cd的污染,提高了Cr向树叶、Ni向果肉的迁移能力;污泥果肥利用需降低Ni的浓度,对污泥中含量较高的Cu、Zn、Ni、Cr和Cd需进行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83.
天然硅藻土作为吸附材料处理渗滤液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然硅藻土在静态条件下对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和COD的吸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硅藻土对于氨氮的去除效率只有14.1%;但对COD的去除效率可以达到70.1%;天然硅藻土对于COD的饱和吸附量和吸附速度明显高于其对氨氮的饱和吸附量及吸附速度;在平衡浓度相当高的情况下,每克硅藻土具有吸附65.31mg COD的极限潜力。  相似文献   
84.
根据多条高速公路近3年的事故数据及实时交通流数据,分析了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车速变异系数指标及其分级标准,建立了考虑交通流量、平均车速、车速变异系数、天气条件等多因素的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风险预测多元模型,并提出了高速公路交通流实时行车风险指数TRI指标,制定了交通流状态实时安全性评价标准,最后给出了高速公路交通流混合交通状态下的实时安全风险评价流程。通过西攀高速公路的交通流实时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
隧道是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为了提高隧道路段行车安全性,需为驾驶员提供与一般路段相近的视觉环境,以有效减少由隧道行车环境变化引起的驾驶员判断和操作失误,逆反射技术在提高隧道路段驾驶员视觉舒适性方面具有潜力.为了确定隧道路段轮廓标设计方案,利用Smart-Eye Pro 5.7型眼动仪,对隧道路段逆反射轮廓标设置技术进行试验,获得了不同逆反射轮廓标组合方案的驾驶员视觉数据.结果表明,小型车和大型车驾驶员对逆反射轮廓标设置高度的视觉差异性明显,设置高度约为0.4 m的逆反射轮廓标对小型车驾驶员的视觉环境改善效果最佳,相应地,大型车约为1.0m.从控制隧道内明暗变化的闪频出发,轮廓标间距以15 m左右为宜.为满足驾驶员视觉舒适性要求,应将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率控制在0.396 ~ 1.302mm/s,据此确定小型车适用的轮廓标反光膜为超强级,大型车为工程级.研究成果在G65高速公路木冲隧道的应用使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率控制在1.302 mm/s以内,并使同期事故减少了51.8%.  相似文献   
86.
针对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来源含盐废水的特点,重点阐述了碱渣废水和循环冷却排污水的工业化分质处理方法。碱渣废水经WAO、QBR等技术预处理后,能够满足污水厂进水要求。循环冷却排污水通过以电渗析、反渗透为主体的工艺处理后,可以直接回用于循环冷却水补水或锅炉用水。同时总结了目前污水处理厂含盐废水处理工艺,并对生化单元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进水可生化性、选择合适处理工艺、优化处理设施、驯化培养适宜微生物以及稳定进水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7.
美国TMDL计划是关于流域管理的一套完整管理技术体系。以美国岩石小溪的氨和氮氧化物日最大负荷量为例,解析了TMDL计划实施的完整过程,展示了污染物日最大负荷量的分配方法。该管理方式可为我国流域管理领域提供思考与借鉴,并可促进我国河流治理尤其是辽河流域氨氮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8.
广东某铀废石堆周边土壤中铀污染特征及其环境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铀(U)矿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铀废石。通常认为其放射性核素含量低,大多沿山谷露天自然堆放,一般不对堆场做防渗漏处置,对铀废石可能产生的潜在环境影响尚未引起重视。以广东某花岗岩型铀矿山的一个废石堆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废石堆上、下游方向分别采集了2条(即BP1和BP2,视作背景土壤,距离废石堆的距离分别为10和20 m)和3条土壤剖面(即WP1、WP2和WP3,视作潜在U污染土壤,距离废石堆的距离分别为50、100和180 m)。通过对剖面间U分布特征的对比,定量估算了受污染土壤中外源U的输入通量;结合逐级化学提取技术,分析了U在土壤剖面的赋存形态及其环境有效性。结果表明:1)铀废石堆对周边土壤产生了显著的放射性污染,废石堆下游方向由近及远的3条U污染剖面(WP1、WP2和WP3)中U平均质量分数比背景剖面分别富集了634.6、10和3.7倍,其外源U的平均输入通量分别为4840.36、86.72和20.46μg·g-1。距污染源(废石堆)愈近,土壤中外源U的输入通量愈大;2)在近源区,大量的外源U优先在土壤表层聚集,随着远离污染源,逐渐转变为优先在剖面的深部淀积;3)与U 污染剖面相比,背景剖面(BP2)的惰性态 U(晶质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所占比例最大,活性态 U(可交换态(包括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所占比例最小,说明U污染土壤的外源U输入更倾向于对活性态U的贡献,这是对植物影响最直接的部分。另外,距污染源由近及远,U污染土壤中活性态U所占比例增大,潜在活性态U(有机质结合态+无定形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降低;4)3条U污染剖面中,平均90%以上的U(活性态和潜在活性态)对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因此,铀废石堆对周边环境产生的风险应得到充分重视。本研究为开展铀矿冶地域的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壤修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9.
通过分析黔江区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水质变化趋势,确定水体污染程度,分析了影响地表水质的污染物来源,提出了地表水污染具体防治措施,为黔江区地表水综合整治和污染防治提供可靠借鉴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厦门市是中国沿海经济特区之一,文章以厦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与反馈过程为案例,通过对该项目公众调查和反馈的过程,分析了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在实施公众参与时可能面临和需要解决问题:该项目由于及时召开了补充座谈会并通过专题调查报告的形式解决了公众的疑问,同时应公众的要求业主做好环保措施.通过对公众意见的调查与反馈,可以使海洋开发项目真正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