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遥感和GIS的赤水河水质对流域土地利用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9年TM影像和11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同时在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上,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与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水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响应模型。由相关性分析得:从缓冲区尺度到子流域尺度,建设用地与氨氮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变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36;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则由普通正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6。耕地与高锰酸盐指数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增加为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13;与氨氮的相关系数也增加到0782;而耕地与溶解氧则由缓冲区尺度的一般负相关变为子流域尺度的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609。在缓冲区尺度上,林地与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呈负相关,相关程度总体上随着缓冲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研究尺度为依自然属性划分的子流域时,林地与氨氮呈现出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673;与高锰酸盐指数呈现出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22;且在子流域尺度上林地对溶解氧的“汇”的作用才充分表现出来,相关系数达0718。研究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水质有重要影响。赤水河流域内的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对流域水质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承载在其上的城市生活、工业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种养殖)是河流水质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林地对流域的水质污染有重要的缓解作用。总体上,各水质参数与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关性在子流域和缓冲区两种尺度下表现出一致的规律,但这种相关性在子流域尺度下表现的更为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赤水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土地利用方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2.
为筛选用于景观水体水华应急治理的高效除藻材料,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聚合氯化铝(PAC)复合改性蒙脱土去除颤藻的效果.以藻液浊度去除率和叶绿素a去除率表征除藻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复合改性蒙脱土去除颤藻的最佳配比、用量和操作条件.通过Zeta电位、生物显微镜和SEM形态表征分析了复合改性蒙脱土去除颤藻的机理.通过λ=420 nm处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其絮凝沉降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蒙脱土投加量为70 mg/L、PAC投加量为9 mg/L、CTAB投加量为0.875 mg/L、蒙脱土粒径为90 μm、pH值为8时,颤藻叶绿素a和浊度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6.02%和93.9%.蒙脱土经复合改性后电荷翻转,沉降絮凝藻细胞的速率和效果增加.复合改性蒙脱土通过电荷吸附和网捕包裹作用吸附沉降藻细胞,改性剂CTAB使藻细胞失活,抑制藻絮体重新上浮.  相似文献   
33.
胡德秀  张艳  张聪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4):1611-1618
探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添加对剩余污泥厌氧过程中磷释放及后续鸟粪石(MAP)法磷回收的影响.根据EDTA添加量对污泥上清液中总磷(TP)、蛋白质、多糖、DNA和SCOD的影响确定了最优释磷条件,采用响应曲面法(RSM)构建MAP磷回收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EDTA添加量为5mmol/L,厌氧5d时预处理效果最佳.污泥SCOD破解度(DD)和TP、DNA、蛋白质及多糖均有显著相关,其中TP相关性最强,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66.MAP磷回收的最佳工艺参数是:pH=9.5,n(Mg):n(P)=1.6,搅拌时间22min,此时磷回收率可达95.68%,形成晶体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铵镁(MgNH4PO4·6H2O),纯度为79.19%.  相似文献   
34.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但其流域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而正确评价工业园区水风险可以有效帮助园区实现水风险管理.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和DEG(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全球水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太湖流域的水环境状况、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及相关标准法规,确定了太湖流域工业园区水风险评估指标,包括9项物理风险指标、6项监管风险指标和9项声誉风险指标.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指标的分级采用5级5分制,风险综合评分值计算采用综合指数加权求和法,建立了太湖流域工业园区水风险评估体系.结果显示,准则层物理风险、监管风险和声誉风险的权重分别为0.443 4、0.169 2和0.387 4,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权重为0.214 0)、“工业园区废水排放达标率”(权重为0.270 7)和“媒体对工业园区企业的负面报道”(权重为0.251 6)指标分别在物理风险、监管风险和声誉风险中所占权重最大.在太湖流域选取了一个纺织工业园区进行实例分析,评估结果表明,2015年该工业园区物理风险值为3.622 5,监管风险值为2.980 8,声誉风险值为3.203 4,综合水风险值3.351 5,风险等级为Ⅳ级,属高风险,原因与该园区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高、附近河流水质较差、公众满意度低和废水排放达标率相对不高有关.   相似文献   
35.
以3%有机皂土/101与2.5%DNP/101为分离柱,采用气相萃取和二硫化碳萃取集的色谱分析法,测定石油化工废水中苯系物的八种组分,该法也能用于地面水中苯系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36.
中国养殖中华绒螯蟹中镉的残留现状及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中国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镉的污染现状及膳食风险,于2017年中华绒螯蟹养殖收获期(9-10月),在中国中华绒螯主要养殖区(辽宁、山东和江苏,产量占比为60%)采集了86份(每份30只,公母各半,合计2 580个个体)样本,利用ICP-MS测定其全部可食部分中镉的含量,并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和膳食风险评估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显示:所有样本中均检出镉,其质量分数范围为0.029-5.105 mg?kg~(-1)(湿重,下同),均值为0.154 mg?kg~(-1);81份样品处于未污染和轻微污染水平,4份样品处于中度污染水平,1份样品为重度污染并超出国家限量标准。从养殖地区来看,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镉的残留量表现为江苏山东辽宁,但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江苏地区中,太湖和阳澄湖中华绒螯蟹镉残留差异显著。膳食风险评估结果显示,86份样品的风险值均小于1。综合表明,中国养殖中华绒鳌蟹中虽存在一定的镉残留,但其膳食风险相对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7.
石油化工废水中苯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介绍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适用于石油化工废水及地面水中苯系物的测定。选用3%有机皂土/101+2.5%DNP/101混合比为35:65的串联色谱柱,能同时检出石油化工废水中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异丙苯、苯乙烯八种组分。  相似文献   
38.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抗生素在水产品中的残留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氟甲喹残留的方法,该方法提取过程步骤简单,易于操作,灵敏度和精确度高,满足对水产品检测的要求。通过检测,结果表明:环太湖养殖水产品中氟甲喹的含量为ND(未检出)~3.735 5μg/kg,检出率为16.38%。从时间分析,8月份所检出氟甲喹残留样品最多;从地区分析,宜兴地区水产品中氟甲喹的残留量略高于其他地区;从品种分析,团头鲂体内氟甲喹含量相对较高。基于风险熵评价水产品中氟甲喹的残留风险,表明食用这些水产品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风险。研究结果为环太湖流域规模化养殖的安全用药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为合理指导水产品的消费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9.
滇池流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成果“双室堆沤肥系统”,设计使用双室堆沤肥不同的4种处理方式施肥。对施肥前后的作物产量、作物品质、土壤肥力进行对比研究,选出双室堆沤肥和无机肥配施的还田应用的最优施肥处理。处理B施肥方式(双室堆沤肥,化肥减施30%)对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增加土壤肥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0.
三岔湖沉积物揭示的湖泊营养化进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0Pb和137Cs定年基础上,研究了三岔湖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垂直和水平变化格局,揭示了三岔湖沉积物的特性、沉积速率、碳氮磷变化格局与人类活动和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的关系.三岔湖不同时期沉积物的TOC、TN、TP与三岔湖水质呈现同样的变化格局.建库初期三岔湖水质为贫营养状态,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质不断恶化.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碳氮磷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工、农、渔业、旅游业等人类活动导致三岔湖湖泊营养化进程加快.控制人类活动的强度是改善湖泊水质的关键.网箱养殖是三岔湖沉积物中磷的最重要来源,停养后沉积物中磷含量的下降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