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22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51.
利用粉煤灰制取MDF复合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振东  李浩 《环境工程》1996,14(6):47-49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工业废物粉煤灰制取MDF复合材料的新方法,不但消除了有害废物,而且对材料的水敏感性及热稳定性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52.
某印染厂废水处理系统拟使用厌氧酸化+兼氧+好氧工艺对其生化处理部分进行改造,为减少改造风险进行小试研究。研究中改变进水污染物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等条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的异同,小试的研究表明厌氧酸化+兼氧+好氧工艺处理该印染厂废水具有较好的效果,其结果可为同类型废水处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3.
以一种新型碳基材料——氧化石墨烯(GO)为吸附剂,以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为研究对象,考察了GO投加量、沉积物pH值、有机质种类及其质量分数在35 d老化时间内对Cu稳定固化效果的影响。实验中利用电位法测定沉积物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值(ORP),通过BCR连续提取法分析Cu各形态含量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GO投加量(2%、4%、6%、8%和10%)的增加,GO可以有效地将Cu从不稳定状态转化为稳定状态。在质量分数为10%时,Cu的酸可提取态较原始状态减少3.76%,残渣态增加28.16%。另外在不同pH(6、7、8和9)下,GO对Cu的稳定效果不同,表现出pH=9pH=8pH=7pH=6的递减关系;并且当pH=9时,沉积物的ORP值在整个老化时间内最低。选用腐殖酸(HA)和富里酸(FA)两种有机质研究其对GO稳定沉积物中Cu的影响。结果发现,加入HA和FA后,GO对沉积物中Cu的稳定效果明显提高,且随着HA和FA质量分数(1%、5%、10%和15%)的增加而增加,当质量分数为15%时固定效果最好。GO+15%HA使重金属Cu的残渣态增加了34.95%,GO+15%FA使重金属Cu残渣态增加了32.96%。以上实验数据表明,GO可以有效地将沉积物中Cu从不稳定态转化为稳定合态,降低沉积物中Cu向上覆水释放的风险。该研究围绕乌梁素海上覆水环境开展实验,以期望对高寒地区重金属污染沉积物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4.
1990年以来,在呼和浩特某地的6个自然村,查明以特殊皮肤损害为特征的慢性砷中毒病人197例。经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出,天然富砷水为该病的流行因素。  相似文献   
55.
纳米碳管(CNTs)的分散和聚合性能是影响其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综述了单一和二元有机分子体系对CNTs分散机制的影响,单一有机分子体系中CNTs受分散剂性质影响。分散机制以静电排斥机制、空间位阻机制和胶束溶解机制为主;在二元有机分子混合体系中,CNTs的分散状况受二元有机分子的性质、种类及混合分子加入顺序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有机分子混合体系中,CNTs的分散能力并非单一有机分子作用下分散能力的简单加和,混合体系单一组分功能与整体性功能之间的差异不能被忽略。强调应对有机分子混合体系中各组分间的复合分散作用给予更多关注。提出通过对有机分子混合体系组分、结构多样性的宏观统计学描述,建立有机分子混合体系组分、结构多样性与其分散CNTs之间的关联,可能成为认识CNTs环境分散行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6.
以模拟生活污水培养驯化污泥的小试规模腐殖土SBR工艺为研究对象,考察P/C比对腐殖土SBR工艺(HS-SBR)运行效果影响。结果表明,P/C比对COD去除几乎没有影响,整体去除率90%以上,出水浓度30 mg/L以下。NH_4~+-N几乎全部去除,TN去除效果差别也不大,整体出水10~12 mg/L之间。随着P/C比的增加,厌氧释磷量和好氧吸磷量逐渐增加。好氧吸磷量/厌氧释磷量的比值分别为1.14、1.10和1.07。P/C比1.25/100下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结果还表明,污泥含磷量随P/C增加而增加,分别为3%、6%和8%左右;污泥含糖量逐渐减少。通过分析得出活性污泥浓度限制了高P/C比下除磷效果。不同P/C下,SVI处于60~100 mg/L,这主要是腐殖土填料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综合作用,改善了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在SRT为15 d,MLSS为2 800 mg/L条件下,腐殖土SBR工艺优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同样P/C比下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57.
为解决莆田南日岛居民用水问题,在南日岛地区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找水,通过高密度反演软件RES2DINV对测试数据进行二维反演得到二维视电阻率反演断面图。根据反演结果推断地下深处发育有断层破碎带,2个验证钻孔揭露情况与高密度反演结果基本吻合,风化基岩与深部基岩接触面含断层破碎带,抽水试验计算得出的单井出水量分别为420m3/d和62.2m3/d。  相似文献   
58.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及加工过程中排出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组成为多种岩石的混合物.煤矸石的生产与煤炭产量分布具有密切联系,中国的煤矸石产生量相当于煤炭产量的10%~1 5%,2007年中国共生产原煤25.2亿吨,同期煤矸石产量约为3亿吨,煤矸石已经是中国目前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  相似文献   
59.
杨健  吴云涛  吴敏 《四川环境》2004,23(2):31-33,52
城市污水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泥物质。其BOD5数量远超过尾水排放的BOD5数量,是后者的数倍之多。目前城市污水厂寻找生污泥直接外运的出路日益困难,污泥出路不畅,经常出现泥满为患的现象。本文探讨延伸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职能,使污泥的“生产者”承担起污泥处理和处置的环境责任,激励其全面关注进水有机物的最终无害化,将污泥处理以及最终处置(如土地填埋、焚烧或资源化等)的工程造价、运行费用以及相应的环境影响均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考虑,这样将对我国城市污水厂的环境管理观念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0.
COD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于COD传统的标准测定方法所存在的各种不足,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在仪器分析法测定COD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和改进,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快速测定方法.本文主要对目前快速测定COD主要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