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垃圾填埋场覆盖层灌溉处理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拟的填埋场封场覆盖层上灌溉处理不同强度的渗滤液稀释液,研究其水量减量和主要污染物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一个生长季内,灌溉水量负荷12 mm/d条件下,裸土覆盖层的水量减量负荷均为7 mm/d左右,狗牙根覆盖层的水量减量负荷为7.7~11 mm/d,渗滤液原液灌溉处理时为7.7 mm/d;而灌溉渗滤液的强度从低到高,狗牙根生物量先增大后减小,狗牙根覆盖层的水量减量负荷与其生物量正相关;裸土覆盖层的COD去除率为65 %左右,NH3-N去除率为70 %~93 %;狗牙根覆盖层的COD去除率为68 %~93 %,NH3-N去除率为89 %~99 %; NH3-N的去除途径主要是转化为硝态氮和被植物吸收。渗滤液覆盖层灌溉处理有良好的水量减量和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且有植被时效果更佳,表明填埋场封场覆盖层灌溉处理渗滤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2.
为了更简便有效地预测固体废物的厌氧降解参数,通过代表性单组份废物的生物化学甲烷潜力实验,研究了甲烷产生潜力,降解速率和碳贮藏因子这3种厌氧降解参数与生物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因子分析,可用多糖、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4种成分替代C、H、N、多糖、蛋白质、脂肪、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9种成分;再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数值分析,在厌氧降解参数与多糖、蛋白、脂肪、木质纤维素之间建立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脂肪和多糖含量越高,甲烷产生潜力和降解速率就越大;木质素含量越高,则碳贮藏因子越大.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甲烷产生潜力的减小.研究建立的线性方程可为预测固体废物厌氧降解参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邵立明  任俊达  吕凡  章骅  何品晶 《环境科学》2021,42(9):4500-4509
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因气候干旱和暴雨侵蚀等因素,土壤养分贫瘠、微生物量稀缺且盐碱化严重,限制了土壤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土地荒漠化主要成因之一.餐厨垃圾发酵产生的生物发酵液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氮、磷等营养元素,并且可工业化生产和配施,有望成为一种针对黄土特性的土壤调理剂.以我国黄土高原代表性的甘肃兰州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发酵液配施后的黄土进行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分析,发现施用发酵液后,黄土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363%、577%、308%和204%;结合白茎盐生草和苜蓿等植被种植后,土壤综合肥力进一步提升,土壤全盐含量年均分别下降2.3 g·kg-1和1.2 g·kg-1;黄土的结构得到改善;发酵液能够促进部分微生物生长,细菌和古菌生物量提升了22倍,真菌生物量提升了8.3倍,有利于进一步形成植物-微生物共生体系.餐厨垃圾生物发酵液结合耐盐碱植物种植,能够有效提升黄土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4.
生活垃圾收运过程中恶臭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现场采样检测,研究了生活垃圾收运链中氨、硫化物、萜烯化合物、芳香烃、醇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酸、醛酮类化合物等7类恶臭物质的组成特征;分析了收运链不同环节中恶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操作方式对其影响;依据恶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评估了生活垃圾转运场所职业暴露人员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并对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分析.结果表明,收运过程中,末端垃圾码头的恶臭污染物比前端的垃圾箱房高1个数量级以上,与生活垃圾在收运过程中降解程度逐渐提高相对应;不同类别恶臭污染物中,醇类化合物随收运链的延伸而稳定上升,挥发性有机酸(VFAs)和芳香烃化合物则呈阶跃增加,分别在集装箱码头和散装码头处达到峰值(分别为131, 711μg/m3).收运链前端,垃圾箱房的主要致臭化合物为醛酮类化合物;收运链末端,垃圾码头的主要致臭化合物为硫化物和挥发性有机酸.生活垃圾散装运输操作方式,对作业人员和周边人群可能造成较大健康影响.散装码头处恶臭污染导致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值最高,致癌风险值LCR总为2.64×10-5,超过生活垃圾收运链中的其它作业点,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非致癌风险值HI总为3.01,集装箱码头处的HI总为1.22,超过了USEPA推荐的可接受范围,其余作业点的非致癌风险值HI总<1,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5.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直接热化学液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泥直接热化学液化技术是国外80年代开始发展的一项污泥处理兼资源回收技术。它可使污泥中有机质的40%以上转化为燃料油(热值≥33MJ/kg),相应的有机碳转化率达到90%左右。整个过程为一能量净输出过程。本文对其发展源流、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56.
受污染疏浚底泥用作植物培植土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源化利用是疏浚底泥管理方案的基本选择之一。笔者使用上海市受污染河道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受污染疏浚底泥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培植土利用过程中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中度受污染底泥具有作为绿化用土的基本理化性状,其不利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硝酸盐对地下水的影响及重金属Cd,Hg对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影响。其中,硝酸盐的影响只在底泥应用后的第1个植物生长季中出现;重金属污染影响与底泥重金属总含量和可交换态比例有关。控制底泥单位面积的应用量,是控制其不利环境影响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57.
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甲烷氧化行为实验室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和强化填埋场终场覆盖层土壤的甲烷氧化能力是控制填埋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经济和有效的手段.以杭州天子岭填埋场终场覆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柱实验方法对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的甲烷氧化行为进行模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模拟柱整体甲烷氧化速率由实验初始的3.33 mol·m-2·d-1增至8.33mol·m-2·d-1,表征了甲烷氧化菌群的生长与增殖;覆土层氧气的空间分布与其中的甲烷氧化活动有显著的交互影响,甲烷氧化活动在10~20 cm深度最为强烈;整个实验过程中,甲烷氧化后转化为二氧化碳的比例为51%,其余的碳被微生物所固定.  相似文献   
58.
负压蒸发法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渗滤液蒸发处理的工艺发展,结合法国某填埋场的运行实践,着重对一种新型的渗滤液蒸发处理工艺——负压蒸发技术作了技术与特性分析,认为该工艺解决了传统蒸发工艺中普遍存在的设备腐蚀问题,同时所需的加热源能位较低、能量经济性好;负压蒸发出水水质可满足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厂的要求,经膜处理后可达到回用水质水平。  相似文献   
59.
城市生活垃圾快速高温堆肥二次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堆肥过程可以简单的用以下反应式表达:新鲜的有机废物 O_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稳定的有机残渣 CO_2 H_2O 热量整个堆肥过程以微生物活动的强度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微生物利用底物中的生物  相似文献   
60.
城市受污染疏浚底泥特性与作绿地用土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污染河道疏浚底泥消纳是上海市环境治理中面临的问题之一。中、轻度污染的疏浚底泥用作绿地用土是具有资源化价值的底泥消纳适用途径,为分析此途径的可行性。选择上海市典型中度污染河道底泥作了植物生长相关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污染特性(总量、浸出液浓度、分级提取比例分布)分析,并据此讨论了此类(中、轻度污染)疏浚底泥的绿地利用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度污染河道疏浚底泥的植物相关特性为:速效植物养分含量高,但阳离子交换容量低;总溶解盐含量高,但苏打盐和氯化钠含量低:重金属总量和浸出液重金属浓度低于国家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限值,但Pb和Cd的可交换态比例较高(24%和62%)。底泥综合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中度以下污染程度的上海市河道疏浚污泥具有作绿地用土必须的植物相容性,可用作绿地用土:但底泥的保肥能力较差,作绿地用土初期宜种植速生、需肥量大的植物,以控制植物养分流失;对于重金属、尤其是可交换态比例高的重金属溶出造成的环境影响,宜采用底泥施用量控制等手段对其不利影响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