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87篇
安全科学   81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500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利用区域营养盐管理模型(ReNuMa)对率水流域2000~2010年的溶解态氮(DN)负荷进行了定量估算和来源解析.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径流和DN负荷模拟的Ens和R2都大于0.9,模型具备可靠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率水流域的年均非点源DN负荷为1.11×103t·a-1,负荷强度为(0.75±0.22)t·km-2.在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水田的DN负荷强度最大[28.60kg·(hm2·a)-1],林地的DN负荷强度最小[2.71 kg·(hm2·a)-1].农业生产用地(水田、谷物、经济作物、果园和茶园)对DN负荷的贡献最大,表明人类影响下的农业生产活动是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基于污染负荷适量削减和农业经济产值最大化原则,开展了流域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分析,规划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结构最优情况下,经济收益的增长依然伴随着负荷的增加,但经济产值的增幅大于DN负荷的增幅.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城市人工湖泊中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状况,利用GC/MS技术测定了滴水湖及其环湖水系沉积物、土壤中14种PCBs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滴水湖及其环湖水系沉积物、周边农田土壤中Σ_(14)PCBs含量分别为0.65~16.41 ng·g~(-1)(以干重计)和0.47~1.27 ng·g~(-1),总体处于较低污染水平.但环湖水系表层沉积物高于湖区表层及柱样沉积物中PCBs含量,引水过程可能会对湖区造成污染.湖区沉积物中PCBs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明自成湖以来湖区沉积物中PCBs有污染加剧的趋势.研究区沉积物、土壤中PCBs均以四氯联苯(Tetra-CBs)和五氯联苯(Penta-CBs)为主,分别占Σ_(14)PCBs的20.65%和67.12%,主要特征单体为PCB105、PCB118和PCB77.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PCBs主要来源于国产2号、1号PCB产品的使用残留、城市固废焚烧及煤、木材的燃烧排放.研究区沉积物及土壤中12种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DL-PCBs)的毒性当量浓度(TEQs)为0.01~79.40 pg·g~(-1),其中环湖水系及湖区表层沉积物有7个样点中DL-PCBs-TEQs超过了美国EPA沉积物质量指导值(ISQGs),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3.
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环境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义了环境公平性包括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及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为表征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构造并计算了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各地环境压力指数。为表征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构造了环境基尼系数与绿色贡献系数。根据2004年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污染排放数据(COD与SO2排放量),计算了长三角各地级市的环境压力与基于GDP的COD与SO2环境基尼系数与各地的绿色贡献系数。借助分层聚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上讲,上海面临的环境压力最高,江苏省城市较浙江省高;(2)从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上讲,长三角地区基于GDP的COD、SO2环境基尼系数分别为017与013,相较全国,长三角实现了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均衡;(3)在长三角内部比较,镇江、泰州等部分城市COD、SO2排放的生态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最后指出:在区域层面上合理分布区域环境压力,在比较中提高各地生态效率是推动长三角环境保护发展、促进长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4.
以钱塘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以亮蓝作为染料污染物的代表,研究感潮河口沉积物对染料的吸附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沉积物吸附亮蓝是一个快速吸附过程,在很短的振荡时间内就有较高的吸附率,振荡10 min吸附率即达49%.当亮蓝等染料污染物因突发事故或偷排、漏排等进入钱塘江后,染料分子能在很短时间内吸附在沉积物上,随沉积物的运动在钱塘江中迁移.(2)亮蓝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主要以表面吸附作用为主,等温吸附线可用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经计算,亮蓝在钱塘江沉积物上的饱和吸附量约为2 780 mg/kg.(3)含沙量、盐度等因素对钱塘江沉积物吸附亮蓝有显著影响.沉积物用量越大,亮蓝吸附率越高,但当20 mL亮蓝溶液中沉积物用量高于0.4g(即含沙量20 kg/m3)时,其吸附率基本保持不变;在低盐度范围内,等温吸附线区分度不大,当盐度上升到0.100 mol/L(以NaC1摩尔浓度表征盐度)时,吸附量出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5.
蓝藻水华暴发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太湖作为流域重要的水源地,2007年蓝藻水华事件的暴发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无锡市区489名公众的太湖蓝藻水华生态风险感知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蓝藻水华生态风险被公众知觉为总体风险是陌生和完全可控的;蓝藻水华暴发原因是陌生和不可控的,这是引起公众风险意识的主要因素。影响公众蓝藻水华生态风险感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媒体、信息和个体因素。报纸广播电视是主要的媒体因素。信息因素有灾害信息、灾害治理信息、政府防范措施信息。灾害治理信息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灾害信息和政府防范措施信息。不同性别、年龄段、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职业的人群,对不同类别的风险信息关注程度不同,影响到个体风险偏好的不同。研究结果有助于决策者更全面地理解蓝藻水华风险的本质,开展风险沟通,针对不同特征的人群选择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46.
旅游主题口号是对旅游地形象集中提炼和浓缩后所形成的一种极富感染力、吸引力和推广力的创造性文字,是旅游地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河南"旅游立省"的背景下,以提升形象、带动河南旅游业跨越式新发展为目的的河南旅游主题口号的设计更需要体现河南的特色旅游资源。在形象驱动理论指导下,结合河南自身的文化底蕴、文化特质和方言因子,设计"中(zhǒng)"作为河南旅游主题口号。  相似文献   
47.
设计了一种基于频域反射法(FDR)且具有充电功能的无线便携式传感器,能够实现自动采集、无线传输、便携充电等功能。该采集单元以单片机为核心,采用MC9S082AW60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无线传输技术进行实时传输,实现了FDR传感器的高精度、实时性强、携带方便等优点。该传感器使用简单,携带方便,适合操作人员在现场随时进行采集。  相似文献   
48.
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和煤矿开采中环境系统的演化规律.从资源循环与资源损失正反两个方面构建了煤矿区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指标类别层和单项指标层3个层次,单项指标层是具体舒化指标.由它直接计算指标类别层的值,进而计算目标层的评估结果.将此指标体系运用到重庆市某县煤矿,对该县近年来煤矿资源开发中环境可持续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揭示了该县煤矿开发中环境可持续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探讨了煤矿开发中环境能力提高和循环经济理念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49.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的空间分异及控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盐酸羟氨-25%醋酸溶液,提取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占总量的百分含量依次为Cu 26%,Pb 36%,Fe 7%,Mn 49%,Zn 32%,Cr 14%和Al 16%,沉积物基本未受到Cr污染,其余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除Zn、Cr外,其余活性重金属在夏季沉积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春季,其主要原因是夏季风暴潮将大量细颗粒泥沙及其富集的重金属带离潮滩进入了河口水体中。受点源污染排放及沉积物粒度影响,活性重金属在长江口南岸的浒浦、顾路和浦东机场出现峰值含量,且高潮滩含量明显高于中、低潮滩。在垂向上,重金属一般在沉积物表层或亚表层形成富集。在口门附近的滨岸潮滩沉积物中,Cu、Pb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早期成岩作用的控制,在污染较为严重、水动力作用相对较弱的潮滩沉积物中,Cu、Pb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50.
铁炭微电解工艺处理采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采油废水产生量的逐渐增大以及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寻找一种经济、高效的处理方法显得十分必要。采用铁炭微电解技术对冀东油田采油废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铁屑粒径、pH值、Fe/C质量比和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并设计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微电解工艺的因素主次关系为:pH>Fe/C质量比>反应时间,在最佳条件pH=5,Fe/C质量比为7∶1,反应时间50 min下,原水COD由170 mg/L降至95.6 mg/L,去除率达43.85%,出水满足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