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2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623篇
安全科学   393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227篇
综合类   1917篇
基础理论   268篇
污染及防治   79篇
评价与监测   180篇
社会与环境   147篇
灾害及防治   10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天津市颗粒物中元素化学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的8月—12月采集天津市PM2.5和PM10样品,分析了Na、Al等17种元素质量浓度及月变化特征,PM2.5中元素平均质量浓度为17.2μg/m3,占PM2.5的10.3%。微量元素Zn、Pb在PM10和PM2.5中含量较高,Cr、V、Ni、As等则在细粒子中有明显分布。用富集因子法分析发现,PM2.5中元素富集程度高于PM10。地壳元素除Ca外,均无明显富集,微量元素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富集,以Cd富集最为明显。颗粒物分析表明,土壤尘、燃煤、机动车尾气及化工行业是PM2.5中无机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山东综合人口承载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全国第二人口大省,山东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本文以广义资源供给为立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构建基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山东综合人口承载力框架结构和指标体系,分别预测对山东人口发展具有显著制约作用的15项要素人口承载力;接着利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和子系统权重,测算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子系统和综合人口承载力。结果表明,2020年山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时,预期人口将处于综合承载力之内;2050年实现基本现代化时,预期人口将超出综合承载力阈值;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始终是制约人口承载力的主要瓶颈,经济发展子系统承载力的略有盈余难以弥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足。上述研究一方面完善省域层面综合人口承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另一方面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和人口合理调控提供重要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993.
在对我国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运用Theil系数等方法对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Theil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区域差异性,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东部和中部地区内部差异是导致区域内差异的主要原因;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总量东部地区差异最大、中部最小,人均碳排放西部地区差异最大、东部最小,碳排放强度中部地区差异最大、东部最小;基尼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碳排放差异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运用聚类分析将全国各省碳排放现状分为优、良、中、差四大类。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转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等节能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994.
2009年4-5月对抚河下游分流处及河口进行浮游生物及水质状况的调研,基于优势种评价法和污水生物系统法并结合化学评价对其富营养化状况进行评价.共检出11大类,230种浮游生物.生物优势种评价法与化学营养状况指标法分析均表明,抚河下游分流处、东支河口和西支河口水体均呈富营养型.污水生物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抚河下游分流处水体介于多污染带与β中污带之间;东支河口水体介于多污染带与β中污带中间;西支河口水体处于多污染带.与分流处相比,河口浮游生物密度激增,还增加了金藻、黄藻、甲藻等浮游植物种类,说明河口富营养化程度比分流处严重,其中金溪湖处河口营养化程度最严重.  相似文献   
995.
对在滩涂湿地建立的生态工业园区进行调查研究,用生态方法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对各物种和生物体进行研究,初步构建了滩涂湿地污灌系统生态监测指标体系,期望能够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滩涂湿地的开发利用以及滩涂湿地生态系统起到较好的保护和改善作用,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提供较好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996.
简述了原有广州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情况,通过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的集成优化,增设站点、扩展监测项目和引入新技术,建立了一个"金字塔形"的集天地空一体化的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弥补了原有监测网络在反映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污染来源解析、预报预警所需的环境质量信息、对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估等方面的不足,该网络已成功应用于广州亚运会的空气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997.
基于“两型社会”的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综合考虑土地集约利用的环境、社会、经济效应,阐述了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依据投入-产出等理论,构建了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法,对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武汉城市圈中仅有武汉、仙桃、天门三个城市是DEA有效的,DEA无效的6个城市DEA有效性从高到低分别是为黄冈、孝感、潜江、咸宁、鄂州、黄石;②影响武汉城市圈中城市DEA无效的因素是多样的,但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单位GDP能耗等投入过多,GDP、社会商品销售额、财政收入、就业人员、生活垃圾处理率等产出率低。文章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并指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而探讨"两型社会"框架下武汉城市圈应如何集约利用土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文献资料,估算了2004-2009年中国晶硅光伏组件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强度。研究发现,2004-2009年,晶硅光伏组件制造过程中的能耗强度和CO2排放强度均逐年下降。2009年,单晶、多晶光伏组件制造过程中的能耗强度分别为2 629 kWh/kWp和2 242 kWh/kWp,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 829 gCO2/Wp和1 559 gCO2/Wp。由于晶硅光伏组件的大量出口,中国不仅出口了大量的隐含碳,还损失了数量可观的、潜在的CO2减排能力。2004-2010年,中国的隐含碳净出口量由3万tCO2增加到852万tCO2;如果出口的晶硅电池全部用于国内,在其生命周期内累计可减排CO23.4亿t。除2004年和2010年外,国内安装的晶硅光伏组件在其生命周期内所能减少的CO2排放不足以抵消晶硅光伏行业的CO2排放,晶硅光伏行业对中国CO2减排的贡献为负。在多晶硅全部国产的情况下,中国若维持晶硅电池应用中的CO2减排量与全行业CO2排放量的平衡,至少应将晶硅组件制造的7.2%安装在国内使用。若多晶硅进口比例仍保持在50%左右,则至少应将晶硅组件制造的4.9%安装在国内使用。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1981~2012年24例长江上游流域大洪水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影响长江上游大洪水强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巴湖槽东移型、贝湖槽稳定型和东北冷槽型。采用统计、诊断及合成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天气类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及致洪降水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特点及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洪水的洪水特征及降水特征各不相同,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也有所差异。副高及500hPa中高纬环流形势异常是导致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因素,西南涡、冷暖式切变线及冷空气在不同的类型洪水降水中作用各不相同,异常气旋性环流场、水汽输送方向及水汽通量辐合区与强降水的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着生藻类的群落特征常被用作评价水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对2014~2019年夏季松花江干流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分析,对松花江干流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14~2019年夏季松花江干流共鉴定着生藻类4门和58属.其中硅藻门28属、绿藻门17属,蓝藻门10属和裸藻门3属.流域主要组成物种为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分别占总数48.28%、29.31%和17.24%.着生藻类细胞密度平均值为4.35×104 ind·cm-3,变化范围在1.29×104~8.42×104 ind·cm-3之间,优势属主要为硅藻门小环藻属(Cyclotella)、直链藻属(Melosira)、星杆藻属(Asterionella)、桥弯藻属(Cymbella)、针杆藻属(Synedra)、羽纹藻属(Pinnularia)、舟形藻属(Navicula)和绿藻门的栅藻属(Scenedesmus)等.分析松花江干流水环境质量演变趋势,溶解氧含量逐年升高,氨氮、总磷和总氮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2019年水体改善效果显著.运用冗余分析(RDA)探究着生藻类与环境因子间的变化关系,发现驱动松花江干流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随时间推移而有所变化,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和生化需氧量等指标是这一区域着生藻类种类分布的重要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