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4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1775篇
安全科学   735篇
废物处理   106篇
环保管理   439篇
综合类   4211篇
基础理论   891篇
污染及防治   283篇
评价与监测   298篇
社会与环境   375篇
灾害及防治   21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431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458篇
  2011年   465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87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47年   1篇
  1921年   1篇
  1920年   1篇
  19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堆放垃圾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堆放垃圾渗滤液物质组成特性及其变化规律,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对4个不同垃圾堆场渗滤液水溶性有机物(DOM)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堆放垃圾渗滤液样品S1中含有2类蛋白荧光峰:类酪氨酸荧光峰和类色氨酸荧光峰,其他3个样品(S2、S3及S4)只含有类色氨酸荧光峰,此外还出现了类腐殖质荧光峰,且不同样品中该峰的数目、类型及位置均存在差异,显示渗滤液样品S1只含有类蛋白类物质,而其他3个样品除此之外还含有类腐殖质物质,且腐殖化程度各异.类蛋白类物质-Hg(II)配位研究显示,与类色氨酸荧光峰相比,类酪氨酸荧光峰更易受介质微环境改变影响;室温培养模拟研究显示,与类腐殖质物质相比,类蛋白类物质更易发生降解.三维荧光光谱可以有效表征堆场渗滤液DOM物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2.
韩梅 《环境工程》2010,28(6):16-20
钢铁企业综合污水经污水厂处理后作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补充水,是解决新水用量大问题和减少外排水的有效途径之一。以首钢污水处理厂出水和除盐水的混合水(TDS分别为700 mg/L和500 mg/L)为动态模拟系统补充水,采用药剂控制方法,年污垢沉积率14.63~18.09 mg/(cm2.月),腐蚀速率小于0.03 mm/a,循环水的费用为0.0174元/t,可以实现安全回用。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将单层Langmuir模型(MLM)和Freundlich经验模型(EFM)应用于单层或多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蒙脱土对单溶质水溶液中溶质苯酚或三氯乙烯的吸附作用.MLM和EFM中各溶质的参数由单溶质吸附等温线拟合算出,并应用于双溶质吸附模型中.应用基于单溶质MLM的Langmuir扩展模型(ELM)和基于单溶质EFM的理想溶液吸附理论(IAST)预测了CTAB-蒙脱土对苯酚和三氯乙烯双溶质系统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描述单溶质在CTAB-蒙脱土上的吸附作用时,EFM要好于MLM;描述双溶质在CTAB-蒙脱土上的吸附作用时,IAST要好于ELM。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30℃条件下,浓度为1.2×10-4mol·l-1—2.88×10-2mol·l-1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的吸光度及相应浓度条件时对典型苯系物(苯、甲苯和乙苯)的增溶作用.利用表面活性剂的紫外吸收随浓度变化这一特性,从其不同的拐点处求得CTAB的第一、第二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7.2×10-4mol·l-1和9.6×10-3mol·l-1.在实验浓度范围内,CTAB溶液对苯、甲苯和乙苯的表观溶解度增溶曲线上同样得到两个拐点,即苯7.2×10-4mol·l-1和9.6×10-3mol·l-1,甲苯7.2×10-4mol·l-1和7.2×10-3mol·l-1以及乙苯7.2×10-4mol·l-1和9.6×10-3mol·l-1,这与第一、第二临界胶束浓度相等或相近.由于溶液中CTAB胶束形态随浓度增加而变化,表明胶束形态对CTAB增溶苯系物的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宜居城市为总体目标,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优化城市布局为主线,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核心,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与经济发展同步,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持续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自然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责权明晰的生态环境执法和保障体系,建立了《大连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 该规划的指标体系是以《生态市建设指标》、《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的相关指标为基础,通过污染物排放量预测、环境容量分析、资源承载力分析,比较分析了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的环境质量目标,综合考虑了环境质量标准而设定. 采用数值模拟,系统分析,动态分析,生态足迹,虚拟水计算,决策分析,SWOT分析和3S等技术方法,在大气与海域环境容量、生态功能分区、环境发展战略、生态承载力等方面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大气环境规划、水环境规划、声环境规划、固体废物处置规划、核与辐射污染控制规划、工业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自然生态系统规划、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环境风险防范以及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规划等10个方面的规划. 《规划》通过全域谋划、统筹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地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有效协调生态保护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关系,最终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6.
三峡库区淹没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对水质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结合三峡水库调度模式,在汛期及汛后对库区淹没区土壤中重金属Cu,Pb,Cd,Cr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对水体水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在库区土壤中存在形态不同,Cu和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w(残渣态Cu)和w(残渣态Cr)平均值为87.41%和96.04%,而w(可提取态Pb)和w(可提取态Cd)较高,平均值为41.95%和88.14%,生态风险相对高于Cu和Cr.在汛期三峡水库低水位运行,水体重金属含量较高,汛期水体ρ(Pb)和ρ(Cd)分布特征与土壤w(Pb)和w(Cd)分布呈显著相关性,而汛后水库首次172 m高水位蓄水,由于水环境因素的改变,水体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汛后淹没土壤重金属形态含量变化细微,土壤淹没对库区水体水质影响小,不构成汛期、汛后水体重金属含量波动的主因.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探讨土壤气相抽提去除红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污机理,建立了一维稳态条件下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传质的总微分方程,分别求出了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并用实验结果对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拟和验证.实验结果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在描述污染物在土柱通风过程中的传质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阶段.在通风初期平衡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实验结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平衡模型的预测曲线逐渐偏离数据点,到了通风中后期,只有动力学模型才能够较好地描述和预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98.
以联苯和萘为研究目标,分别进行了厌氧污泥对这两种有机物单独及混合存在条件下的吸附试验,并考察了双模式模型(分配作用加表面吸附)对厌氧污泥吸附有机物的适用性.研究发现,联苯或萘单独存在时,厌氧污泥对其吸附的实验结果与双模式模型基本吻合;当两种物质同时存在时,实验结果表明在竞争溶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较低浓度联苯和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作用.此外,还考察了高含盐量对厌氧污泥吸附萘及联苯性能的影响,发现含盐量对其影响不显著,双模式模型在高含盐量的情况下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999.
应用光谱法研究了硫酸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降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的动力学性质,探讨了高锰酸钾和硫酸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氧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降解反应的速率常数(k)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却随着高锰酸钾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较好地遵循阿累尼乌斯公式.通过对反应混合物浊点变化的分析,说明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分子中存在活性较高的氧乙烯结构单元,是其被高锰酸钾氧化降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以淮南市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试了130个水样中Fe、Mn、Cu、Zn、Pb、Cd、Ni等元素的含量及相关指标。通过分析pH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得出了重金属在水中的富集速率,即VFe〉VCu〉VZn〉VPb〉VMn〉VNi〉VCd。利用主成分对7种重金属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富集成因,最后将测试结果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相比较,确定了浅层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