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铭骏  汪旭  孟玲珑  李天昕 《环境化学》2022,41(3):987-1000
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大量开发,使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等海岸带环境问题加剧.为了研究沿海发展区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程度与驱动因素,探究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关联性,选择沿海的海绵城市试点—庄河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地下水与土壤的野外采样检测,运用kriging插值法分析研究区地下水与土壤盐渍化空间分布特征,利用...  相似文献   
32.
鄱阳湖河湖交错区鱼类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湖交错区是流域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湖泊的主要通道,也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场所.本文通过在鄱阳湖河湖交错区采集10种114尾大型经济鱼类,从组织、体长体重、食性、栖息水层、区域等多个方面分析鱼类重金属Cr、Mn、Co、Ni、Cu、Zn、Cd和Pb的含量特征及差异,识别影响鄱阳湖鱼类重金属含量水平的关键因素,评估居民摄取鱼类重金属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鄱阳湖不同鱼类体内Zn的含量最高,而Cd和Pb的含量最低,鱼鳃是Mn和Ni的主要富集组织,肝脏是Cu和Cd的主要富集组织;体长体重与肌肉中Cr、Mn、Ni、Zn、Cd和Pb含量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杂食性鱼类肌肉中Cu、Zn和Cd的含量最高,而Co在草食性鱼类肌肉中的含量最高;鱼类不同生活水层对肌肉中Cr、Mn、Zn和Co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除Cd外,不同区域对鱼类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利用RDA排序分析结果显示,体长和食性是影响鄱阳湖鱼类重金属含量水平的关键因素.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复合目标危险系数(TTHQ)均小于1,表明鄱阳湖鱼类重金属的富集不会对人群食用产生潜在危害.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水生态安全、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食品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3.
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红土地站双洞隧道5.06m小间距下穿轨道六号线,为保证六号线的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行,采用铣挖机开挖与爆破开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有限元爆破动力分析表明,与全部采用爆破开挖相比,六号线结构竖向最大振动速度由4.74cm/s减小到0.941cm/s,满足轨道安全需要。施工中监测数据证明了数值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文提出采用铣挖机开挖与爆破开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既能保证施工进度,又满足安全稳定需要,值得在同类工程施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分析了主成份子集合选择法的应用过程,指出该方法只考虑了各测点的污染随机变化信息.而忽略了各测点的污染水平信息;用该方法所得到的优化点集不能正确地反映地区大气污染水平.因而主成份子集合选择法不宜应用于大气例行监测的优化布点研究中.  相似文献   
35.
为解决传统防尘面罩容尘量低、在高浓度粉尘环境有效使用时间短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轻质微球的多级过滤防尘面罩.该防尘面罩第1级采用轻质微球,不仅能够提高面罩的孔隙率、增加容尘量,而且能够实现及时清灰和水洗的功能;第2级采用高精度纤维滤膜,保障吸入空气的质量.采用3D打印对多级防尘面罩进行结构设计,并在煤矿井下进行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36.
天水市大气颗粒物输送通道及污染源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7.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concentrations, sources, and risks of heavy metals (Fe, Al, Mn, Cr, Co, Ni, Cu, Zn, As, Cd, W, Pb, and Tl) in sediments in five river-lake...  相似文献   
38.
The pollutants that are discharged from roads and traffic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recently. Nonetheless, most studi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highways and seldom on railways. In this study, soil samples were selected at the embankment and perpendicularly at different distances (2, 5, 10, 20, 30, 50, 60, 70, 80, 100, and 150 m) from the embankment bottom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Furthermore, soils were selected at four soil depths (5, 10, 20, and 30 cm) of each sample at the flat. The enrichment of nine heavy metals (V, Cr, Co, Ni, Cu, Zn, Rb, Cd, and Pb) in soils along the DelhiUlan sec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Cr, Ni, Cu, Zn, Pb, and Cd were highest at the embankment. The Cu concentrations in soils decreased by an S-curve-shaped function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embankment, while Cd, Pb, and Zn decreased by inverse functions (p?<?0.0001). The concentrations of other studied metal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change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After performing a statistical analysis, Pb, Cd, and Zn in soils were considered to be influenced by railway operations. However, the influence was weak and only spanned less than 5 m from the bottom of the embankment horizontally and 10 cm from the surface vertically.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along the DelhiUlan sec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were considered lower compared with those along other railways.  相似文献   
39.
为分析人类活动强度对锦江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于2021年1月(枯水期)和7月(丰水期)在锦江21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水样,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浮游细菌群落特征,运用网络分析等方法阐明浮游细菌群落的交互作用,并探讨人类活动强度对其结构及构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枯/丰水期第一优势浮游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3.08%/37.84%),其次是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30.89%/32.05%)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9.41%/13.94%);(2)与枯水期相比,丰水期浮游细菌群落的距离衰减效应更强,且其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大于人类活动强度影响下的空间变化,平均最近邻体指数(ENN_MN)和农田是影响河流细菌群落的最主要因子,而该群落构建过程主要由不同水化学指标驱动;(3)Proteobacteria和Patescibacteria是浮游细菌群落交互作用的关键物种,低干扰强度下浮游细菌群落交互网络的稳定性优于其他干扰强度,林地和温度(T)分别是影响枯/丰水期网络稳定性的主要环境因子.(4)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可通过调...  相似文献   
40.
目前有关天然湿地植物生物炭衍生溶解性有机质(BDOM)光谱特征尚缺乏系统的分析,因此,本研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荧光区域积分法(FRI)对鄱阳湖3种湿地植物(苔草、南荻和芦苇)的物质组成和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对湿地植物BDOM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有很大影响,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其稳定性提高,在500℃及以上的热解温度下可产生有效固碳生物炭.热解温度是影响BDOM释放的关键因子,BDOM释放量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BDOM释放含量总体上呈苔草>南荻>芦苇的规律.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BDOM的分子量、类蛋白质浓度、有色溶解性有机质相对丰度、富里酸比例和芳香性逐渐下降,而腐殖化程度、自生源成分则先上升后下降.此外,通过PARAFAC解析出2个类腐殖质组分和2个类蛋白质组分,且苔草BDOM中荧光组分总体多于南荻和芦苇.FRI结果表明,300℃下BDOM以类富里酸为主,其他条件下BDOM以络氨酸类蛋白质、色氨酸类蛋白质为主.并且,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探究了这些光谱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苔草的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