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172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皖江城市带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业灌溉、农地翻耕、农机运用、农作物收割后残留根系分解 7个主要碳源,测算皖江城市带1991~2010年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碳排放总量从1991年的273万t增加到2010年的535万t,年均增长率为1035%,同时2010年其排放量约占安徽省碳总排放量的443%。1991~2010年研究区人均农业碳排放年均增幅26%,农业碳排放密度年均增幅584%,碳排放强度年均降幅3769 t/亿元。研究区农业碳排放以农作物收割后残留根系分解为主(占总排放量的5987% ),且化肥碳排放比重年均增长最快达1618%。各市农业碳排放量六安最大,安庆较大,铜陵最小,其中平均增幅最大为六安298万t/a,最小为铜陵009万t/a;碳排放强度最大为六安,较大为滁州,最小为铜陵,平均降幅最大为滁州64774 t/(亿元·a),最小为铜陵19760 t/(亿元·a);人均农业碳排放量最大为滁州,最小为铜陵,人均增加量最大为六安460 kg/a,最小为合肥039 kg/a;碳排放密度年均增幅最大为芜湖836%,最小为马鞍山345%。最后根据该区农业碳源的构成特点和动态特征,为其降低农业碳排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2.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建筑规模迅速膨胀,大量热源集中排放,产生了城市内部温度明显高于郊区的特殊城市气候现象,即“热岛效应”.以安徽省芜湖市为研究区域,采用GIS叠加分析方法、缓冲区分析方法进行地表辐射亮温与土地覆盖类型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辐射亮温与地表类型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建筑与辐射亮温的相关系数为0.87,植被、水体与辐射亮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78.人工建筑因素是产生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大植被、水体在城市土地用地中的比重,是控制城市热岛效应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利用辐射亮温图可很好地指示城市土地覆盖类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43.
对武汉市现有市政污泥的产生情况和处理作了介绍,并对比了现有的污泥处理技术.结合武汉市的市政污泥处理处置的规划和武汉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将来适合武汉市市政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4.
魏宁  刘胜男  魏凤  李小春 《环境科学》2023,44(12):6621-6629
中国水泥行业面临巨大的碳达峰与碳中和压力.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能够实现化石资源低碳利用的碳减排技术.在中国水泥企业数据基础上,采用全流程CCUS系统模型(ITEAM-CCUS)评估CCUS的碳减排潜力对水泥企业碳中和非常重要.模型从源汇匹配距离、捕集率、CCUS技术和技术水平这4个方面设置了10种情景,完成了水泥行业的企业筛选、场地筛选、CCUS技术经济评估和源汇匹配,初步回答了水泥企业结合CCUS的封存场地、减排规模、成本范围和优先项目分布等关键问题.在250 km匹配距离、85%净捕集率、CO2-EWR技术和当前技术水平情景,44%的水泥企业可以利用CO2强化地下水开采(CO2-EWR)技术开展碳减排,累计年碳减排量为6.25亿t,平准化成本为290~1838元·t-1;具有全流程CO2-EWR早期示范优势的地区为新疆、内蒙古、宁夏、河南和河北等.水泥企业开展全流程CCUS项目技术可行,可以实现大规模CO2减排,低成本项目具有早期示范机会.研究结果可为水泥行业低碳发展和CCUS商业化部署提供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开展某新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服役环境适应性研究,探究压气机叶片服役环境下的耐蚀性及腐蚀萌生周期.方法 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开展压气机材料典型环境下标准三电极电化学试验,获取腐蚀电流.结合机场环境谱与当量折算法,利用计算得到的当量折算系数,对机场环境谱进行当量折算,编制模拟该型发动机后续服役环境的仿真加速腐蚀试验环境谱.依据该环境谱,开展压气机叶片试件仿真加速腐蚀试验.结果 在模拟服役环境下的第8个当量腐蚀年限时,新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开始出现局部点蚀.随着腐蚀年限的延长,腐蚀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结论 在服役环境下,新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满足6~8 a首翻期内的环境适应性要求.  相似文献   
46.
健康风险评价是定量描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重要方法. 对贵州省遵义市高坪水源地岩溶地下水21个采样点中Cd,Cr,Pb和Cu的含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应用目前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岩溶地下水中重金属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做出初步评价. 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丰水期健康危害的个人致癌风险最大值为3.52×10-5 a-1,没有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0×10-5 a-1);枯水期各采样点的个人致癌风险值为10-8~10-7 a-1,远低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 丰水期的健康风险明显大于枯水期,重金属Cr是产生风险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47.
广州市室内尘土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点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机采集了广州市46个家庭和12个办公室内尘土样品,同时采集了17个室外尘土样品、2个电视机和2个电脑尘土样品并分析了室内尘土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含量、单体分布及来源.结果表明,家庭尘土中∑10PBDEs(BDE28,47,66,85,99,100,153,154,183,209之和)的含量为 564.3~9654ng/g,中值和均值分别为 2686,3407ng/g;办公室尘土中∑10PBDEs 的含量为 1737~4408ng/g,中值和均值分别为3133,3179ng/g.室内尘土中PBDEs的最主要单体为BDE209,分别占家庭尘土和办公室尘土∑10PBDEs的97.4%和99.0%.BDE47、99和183在室内尘土中含量也较高.大多数室内尘土中∑10PBDEs的含量高于室外,说明室内可能有重要的PBDEs释放源.室内尘土中PBDEs的主要工业品来源为十溴联苯醚,五溴联苯醚次之,八溴联苯醚较少.  相似文献   
48.
稻、麦籽实中Cd的结合形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污染区稻、麦籽实中Cd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主要营养成分以蛋白质中结合Cd的比例最高;根据籽实中蛋白质在各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区分清蛋白、醇溶谷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对其中Cd的分析表明,以球蛋白和谷蛋白结合Cd的比例为高;通过Sephadex G75柱层析对Tris-HCl可溶性组分的分离分析表明,Cd-蛋白质结合体的表观分子量为54.5103和5.5103,并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9.
上甸子本底站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利用TE Model 49C型臭氧监测仪,于200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上甸子本底站进行了地面φ(O3)的连续在线监测.分析了全年φ(O3)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同期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并对φ(O3)高值日的个例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上甸子本底站地面φ(O3)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规律,并且与同期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主要特征:①夏初φ(O3)较高,6月的平均值达到最高,小时平均最大值可达129.7 μL/m3;而冬季φ(O3)较低,12月的平均值达到最低,小时平均最大值仅为32.7 μL/m3.②日变化趋势较为明显,在4:00-7:00出现最低值,在15:00-18:00出现最高值,变化幅度为夏季最大、冬季较小.③气温与φ(O3)呈显著正相关,夏季相对湿度与φ(O3)呈显著负相关,风向和辐射强度也与φ(O3)及其变化规律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0.
湿地重要性评估是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有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湿地功能要素的识别是科学、客观地评估湿地的保护价值及其重要性的前提条件,同时是识别湿地保护地空缺,加强湿地保护规划的重要基础.结合安徽省湿地特点,采用熵权法从湿地的必要性、稀有性、及其调节功能、资源功能等9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了安徽省湿地重要性评估指标体系,对安徽省湿地斑块进行生态保护价值重要性评估,并根据自然断裂法,将安徽省湿地划分为极重要、高度重要、较重要和一般重要湿地,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湿地重要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安徽省湿地重要性评估分值在0.9741~6.5588之间,其中极重要湿地(4.0271~6.5588)居多,主要分布在长江、淮河流域,面积约50.30万hm2,占研究区域湿地面积的48.29%,高度重要湿地(2.4049~4.0270)约13.25万hm2,较重要湿地(1.4351~2.4048)面积约18.17万hm2,一般重要湿地(0.9741~1.4350)约22.40万hm2,零星分布于全省;湿地鸟类资源、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数、水资源、水质以及湿地的自然性等是安徽省湿地重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为安徽省湿地的保护价值定位、优先建立建设和等级划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