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Ag-ZSM-5选择性催化还原NO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评价了Ag-ZSM-5分子筛催化剂选择性还原NO的活性,并运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NO在该催化剂上的选择性还原机理.结果表明,以丙烯为还原剂,有O2(3.6%)存在时,Ag-ZSM-5有良好活性,在773K时N0还原成N2的转化率达68.8%.基于漫反射红外光谱,认为N0还原为N2的过程中,NO以NOx吸附态形式与丙烯的活化物种CxHy或CxHyOz反应,生成有机-氮氧化物(R-NO2或R-ONO)中间体,再进一步反应,最终生成N2;催化剂表面形成有机-氮氧化物是关键步骤,Ag的作用是促进形成NOx,O2 的作用是促进C3H6活化及NO转化成Nox,并且O2是有效产生有机-氮氧化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92.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E 9,初步鉴定其为大肠杆菌。首次发现大肠杆菌能产生微生物絮凝剂。该菌产生絮凝剂的适宜培养条件为:乙醇为碳源,大豆粉为氮源,初始pH值为6. 5~7 .2、温度为30℃。絮凝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7% ~99. 5%,而絮凝剂投加量仅为通用发酵培养基的1 /15,絮凝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等常用絮凝剂。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微通道内可吸入颗粒的声波会聚现象,在两相流的框架下,对三出口微通道颗粒分离元件实现了声-流场中的颗粒运动的两相流动计算;计算方法中,首次提出的颗粒方程全导数离散方法,并成功运用于两相流动颗粒轨道的计算;模拟结果表明了超声换能器的长度对颗粒会聚的影响和出口流量对颗粒分离的影响。计算结果为三出口微通道颗粒分离元件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在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海域污染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国内外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将人口、社会经济、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系统服务功能纳入一个综合系统,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引入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中,构建了以系统动力学(SD)模型、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多目标规划( MOP)模型为主,以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灰色预测模型GM(1,1)和曲线回归模型等为辅助手段的海洋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复合系统(以下简称复合系统),并选取渤海湾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复合系统在渤海湾的应用,定量评价和预测渤海湾的承载状况,为海洋开发与管理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评价和决策支持的技术方法,促进中国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5.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苯胺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吸附剂,研究了生物炭对水中苯胺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生物炭的比表面积为449.7 m2/g,体积平均粒径为103μm,主要以小粒径存在;制备的生物炭表面以碱性含氧官能团为主,含量为1.31 mmol/g。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p H 3、生物炭加入量10 g/L、吸附温度313 K、吸附时间3.0h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处理初始苯胺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苯胺溶液,苯胺去除率为94.0%,吸附量为37 mg/g;生物炭对苯胺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满足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生物炭对苯胺的吸附是自发、吸热的过程;吸附过程中存在着水分子从生物炭表面的解吸。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水样中双酚A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评述了光谱分析、传感器检测、免疫检测及生物检测等四种方法的特点及实际应用情况,探讨了水样中双酚A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7.
能源短缺和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2个主要问题,利用光催化水解制氢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清洁太阳能转换技术。该文系统介绍了用于光催化水解制氢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钛、离子掺杂二氧化钛和半导体复合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基于二氧化钛、离子掺杂二氧化钛和半导体复合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讨论了光催化剂水解制氢的影响因素,综述了在光催化制氢领域的应用,展望了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趋势,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二氧化钛和二氧化钛基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制氢性能相关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耐Cd菌株实际应用的可能性,用海藻酸钠(SA)联合自制的玉米秸秆炭包埋固定耐Cd菌株蜡样芽孢杆菌H6,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优化了包埋固定的最佳配比,并以1 mol·L~(-1)的HNO_3溶液作为解吸剂,考察了固定化小球的重复利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的条件下,固定化小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SA浓度4%,包炭量2%,包菌量25%,交联剂CaCl_2浓度2.5%.SA、玉米秸秆炭和菌三者组合制备的小球对Cd~(2+)的吸附能力强于SA或SA单独包埋炭或菌,最高Cd~(2+)吸附量可达5.80 mg·g~(-1).解吸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小球在解吸4次后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固定化小球能有效循环利用且吸附能力较稳定.  相似文献   
99.
以火救火     
张平 《安防科技》2013,(6):45-46
拼音:yi huo jiu huo释义: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危险或恶行不仅不能够制止,反而助长其势。出处:《庄子·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人如果不幸中毒,要想办法去毒才能获救。有一种观点,不是去旧毒,而是用新毒化解旧毒,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以毒攻毒。以毒攻毒是可以期待一个好结果的。但是,如果哪里失火,却不能试着以火救火,以火救火绝对没有好结果。以火救火这则成语源于庄子的《庄子·人间世》。《人间世》以义名篇,所谓"人间世"即指人间的社会,主要是庄子关于人与人的关系的处世哲学。孔子字仲尼,颜回是孔子的学生。文章用孔子与颜回的对  相似文献   
100.
王春霖  陈永亨  张平  张永波  王津  齐剑英 《环境化学》2011,30(11):1894-1899
通过焙烧实验探讨了含铊硫铁矿生产硫酸过程中铊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硫铁矿焙烧过程中,铊排放与焙烧温度、停留时间、焙烧气氛、硫铁矿的粒度等因素有关.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铊排放率不同,这主要是与矿石中铊的赋存形态有关;实验条件下,550℃—950℃是Tl排放的主要阶段,Tl排放量约占硫铁矿中总Tl的33.9%.Tl的排放率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