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5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470篇
安全科学   492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265篇
综合类   1492篇
基础理论   283篇
污染及防治   187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102篇
灾害及防治   14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垃圾分类系统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以系统分析、全过程控制为核心的“三环一点”的思路 ,设计了厦门市鼓浪屿区的垃圾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62.
被认为“生命禁区” 的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沙漠,实际上并不乏生物种群,因其环境特殊,生物类群、数量和分布呈现特殊的规律和多样性,成为研究沙漠环境变迁的重要依据.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的植物,翻阅古代文献和文物资料,有的记载寥寥数种,有的干脆以“一片黄沙”一笔代之.19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人们直接认识“生命禁区”的机会不断增多,但很少有人专门考察沙漠植物类群和资源.1987年秋,中国科学院沙漠综合考察发现沙漠植物共计20科53属73种.据专家鉴定,73种沙漠植物生活型组成是:高位芽植物占30.1%,地上芽植物占6.8%,地面芽植物占34.3%,地下芽植物占9.6%,一年生植物占19.2%;按叶级划分,小型叶种类占50.7%,微型叶种类占31.5%,细型叶种类只占17.8%;根据与水分的关系,旱生类占13.7%,中生植物占80.8%,湿生植物只占5.5%;73种中有69种均不同程度与盐渍化生境相联系,表现为适盐和耐盐特性.根据调查统计,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共有28个植物群系,其中荒漠类型6个、荒漠河岸林3个、灌丛9个、草甸9个(包括具有特殊生存机能的短命草或类短命草).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及资料调研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监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监管目标指标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农药化肥施用总量减小、粪肥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并不一定代表农业面源水污染负荷量的降低。(2)在监管的主要环节方面,可从节水控污和控肥两个关键点切入,并关注土壤流失带走的氮磷情况,重视水土保持工作。(3)在监管主体责任认定方面,农业面源水污染具有累积性和滞后性,已有研究成果检测出的滞后期从1~100年不等,这增大了辨识区域责任主体、厘清责任边界的难度。因此制定管理目标、评估考核办法时要慎重,水质变化也要区分历史责任。(4)在监测体系建设方面,现有针对点源管理和行政区断面考核为主的水质监测体系和监测规范,无法满足农业面源管理追溯区域责任主体、厘清责任的需要。(5)在管理方式方面,根据水污染物类型和空间传输规律,以流域为单元,识别关键源区,突出重点,针对源头和迁移过程关键影响因子,分区分类采取全过程系统配置治理措施,统筹实施生态治理与污染防治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本效益最优的路径选择。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要充分认识农业面源水污染治理的长期性。(2)应引入流域生态系统治理理念,综合分析水(降水、径流、壤中流等)、土壤、地形、植被、受纳水体的生态功能等多种要素对水质的相互影响,统筹生态治理与污染防治,统筹点源与面源治理。(3)建立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在空间规划、信息共享、政策协同、监测网络建设、治理技术标准与法规制定、资金分配等方面的联动机制。当前要按照流域汇水特点优化监测站点布局,修改已有监测技术规范,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全过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4)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作为监督者,主要负责识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流域、确定责任区域和厘清部门责任、开展有关规划协调与政策环境友好性评估、措施效果与规划执行考核评估等。(5)依托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成果,识别农业面源污染监管的重点区域,选择试点示范区,针对源头和迁移过程关键影响因子,分区分类提出管控目标、评估考核标准、区域责任主体"溯源追踪"技术方法,为在全国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督指导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64.
1993年阳泉矿务局共完成矸石山治理面积9.86万m~2。,其中矸石山灭火面积2.52  相似文献   
65.
本文分析了鲍店矿生活污水站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给正常运行带来的困难,分析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6.
卡劳塞尔是氧化沟污水处理型式的一种。它采用低速表面曝气器取代氧化沟的曝气精刷等设施,具有降低能耗、增加污水处理容量、减少占地、处理效果好、建设费用低等优点。在煤矿采用这项技术,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67.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环境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国际科联环境问题SCOPE中国委员会联合筹备的化学品安全性评价方法学首次研讨会于1988年11月19日在北京医科大学举行。有二十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四位通讯发言。他们从化学、生态学、医学、情报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如何加强这一跨学科课题的研究和国际协作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68.
粉煤灰对矿井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静态热力学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粉煤灰对矿井水中Pb^2+,Zn^2+,Cu6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着重分析了PH值,吸附时间,粉煤灰活化程度等因素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与社会需求相一致。除了加强就业指导之外,还应采取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教育,全方位多渠道实现毕业生与人才市场沟通,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70.
氯氰菊酯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22株氯氰菊酯降解菌,其中G201和G203降解活性较高且稳定性较好,选择这2株菌进一步研究了培养条件对降解率及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菌在中性培养液中降解率达到最大;菌株G201当氯氰菊酯的质量浓度不超过200mg·L-1时降解速率与浓度成正比;外加少量碳、氮源如淀粉、葡萄糖、牛肉膏、蛋白胨淀粉等,可以显著提高菌株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