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热处理对猪粪高固厌氧消化产甲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畜禽粪便属于有机物含量高、卫生风险大的污染物.本研究探寻不同热处理时间下,猪粪(含固率27.6%)不稀释直接进行70℃热处理的情况及热处理对中温高固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能够去除猪粪的部分有机物,并能明显提高高固厌氧消化的产甲烷能力和产甲烷速率.热处理时间为1、2、3和4 d时,热处理对猪粪的VS去除率分别为15.1%、15.5%、17.8%、20.0%,甲烷产率(以CH4/VSadd计)分别为284.4、296.3、309.2、264.4 m L·g-1,相比原粪的甲烷产率分别提高49.7%、55.9%、62.7%、39.2%.热处理时间为3 d时,猪粪的甲烷产率最高.热处理对猪粪产甲烷的促进效果显著,能耗适中,并能够起到巴氏消毒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厌氧反应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军  阎中 《环境科学》2008,29(9):2507-2512
以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存在于变量之间的3种基本关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复杂系统的分块建模理论.将以葡萄糖为进水基质的厌氧反应器划分为3个子系统.确定了该系统的系统结构图,在此基础上构建厌氧消化系统的SD模型.根据分块建模的优势及特点,对模型中的3个子系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式,通过对比模拟结果表明,SD模型静态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传统结构模型模拟结果之间的误差<10%,动态模拟结果与实际趋势一致,说明SD模型的模拟结果是可信的.根据其特性,对取消物化子系统的简化模犁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表明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模型结构是必要的,采用系统动力学的分块建模方法有利于模型的简化与升级、减少计算量、提高模型的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3.
污泥干化协同焚烧的环境影响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达国家污泥处置领域的主流工艺干化焚烧技术在中国的实践性较低,目前只有3%的市场占有率。究其原因,固然有技术、经济、国情的不同,人们对污泥干化焚烧产生二次污染的担忧造成的反建反烧的社会舆论也是阻碍垃圾焚烧工艺推广的重要原因。以苏州园区污泥干化焚烧项目为实例,从环境效益和环境排放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将环境排放分为干化和焚烧两个过程,从水、气、固和职业健康4方面研究干化焚烧过程造成的环境影响,并从中总结经验,为污泥干化协同焚烧项目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成核方式对诱导结晶工艺处理含铜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娅  阎中  张国臣  郑明霞  王凯军 《环境科学》2011,32(10):2961-2965
研究了诱导结晶过程中成核方式对诱导结晶工艺处理含铜废水的影响.在2组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分别考察均相成核和非均相成核下诱导结晶工艺运行效果,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等手段考察了2种成核方式下回收的结晶产物的生长状态以及纯度.结果表明,当废水中铜的浓度为50 mg.L-1时,均相成核条件下,结...  相似文献   
15.
水解池-稳定塘工艺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色谱-质谱联机测定结果表明,水解池能将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从而加速了污水在后续稳定塘中的降解。这使得新工艺比对照的传统初沉池-稳定塘工艺减少停留50%,占地面积50%以上。本文还研究了三氯甲烷,二氯乙烯,二氯乙烷和四氯乙烷和四氯化碳在新工艺中的去除情况,实验表明,水解池中存在还原脱卤过程,而挥发是稳定塘去除卤代烃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统一的活性污泥丝状菌型膨胀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凯军 《环境科学》1993,14(2):44-48
在总结分析各种污泥膨胀问题理论和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的丝状菌膨胀理论。所提出的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目前常见的大部分膨胀现象。根据此理论可以很好地指导高、低负荷污泥膨胀的控制和防治。笔者在实验中采用曝气池首端强制曝气的阶段曝气措施,有效控制污泥膨胀,使污泥指数(SVI)从300ml/g降到100ml/g以下.  相似文献   
17.
在流化床中,以含Cu2+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碳酸盐体系中pH的改变对Cu2+诱导结晶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进水ρ(Cu2+)为200 mg/L、沉淀剂pH为10.2时,经回流系统拦截,微晶产率可降低0.5%~1.0%,Cu2+的去除率可达99.0%以上. 经XRD(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结晶产物以碱式碳酸铜为主,晶型呈短杆状,尺寸较为均一;当沉淀剂pH升至12.2时,Cu2+的去除率降至95.0%,系统出水结晶产物晶型特征不明显,尺寸不均,XRD结果显示为氢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碳酸钙等混合结晶产物,晶体衍射峰多存在宽化现象,表明高pH下结晶产物晶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两级串联质谱(SPE-UPLC/MS/MS)技术,建立了制药废水中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噻吩和头孢拉定共9种头孢类抗生素的测试方法,定量限为27.5~131.8ng/L,目标物回收率为72.8%~102.2%;利用该技术,检测某采用两级生物氧化工艺的制药废水处理厂各级单元出水,共检测出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和头孢呋辛4种头孢类抗生素,其在进水中平均浓度分别为7.6,12.9,5.6,91.6μg/L,在一级氧化出水中平均浓度分别为4.2,5.2,2.2,37.4μg/L,在二级氧化出水中平均浓度分别为2.0,2.7,0.6,24.4μg/L;风险商值法评估制药废水出水中残留的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和头孢呋辛的环境风险均为高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处理工艺偏重生物技术、一定程度忽视固液分离技术开发的倾向,分类回顾常见分离技术以强调其地位与作用,着重介绍硅藻土、磁分离及微砂沉淀等三种新型沉淀技术和活性砂过滤、动态膜及滤布滤池等新型过滤技术,总结新型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新技术在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活性污泥工艺中微生物抑制动力学的理论分析,把好氧微生物呼吸速率动力学引入与抑制动力学的研究中。在对不同抑制类型的呼吸速率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基质降解的动力学公式和呼吸速率的动力学公式的差异,确定了判别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的方法,就是通过测量投加抑制物和不投加抑制物的情况下最大呼吸速率的变化情况,当不投加抑制物和投加抑制物最大呼吸速率的比值超过1.2~1.5时,可以认为该抑制为非竞争性抑制。本文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