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双酚A和四溴双酚A对大型和斑马鱼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静态生物急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双酚A和四溴双酚A对大型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命早期阶段的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大型的幼接触不同浓度的双酚A和四溴双酚A,活动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48 h的EC50分别为8.91和0.69 mg·L-1;对斑马鱼也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96 h的LC50分别为9.06和1.78 mg·L-1.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和类的毒性评价标准,这2个化合物都属于高毒物质.双酚A和四溴双酚A对斑马鱼生命早期阶段毒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造成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斑马鱼胚胎72 h孵化畸形是双酚A的最敏感指标,EC50为2.90 mg·L-1,72 h未孵化是四溴双酚A的最敏感指标,EC50为0.14 mg·L-1.双酚A和四溴双酚A对鱼卵发育有显著影响,双酚A对鱼卵有致畸作用,四溴双酚A抑制了鱼卵孵化.  相似文献   
42.
连云港潮滩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GC-ECD检测了连云港地区绣针河口、临洪河口、灌河口北和灌河口南等4个潮滩断面表层沉积物中DDTs和HCHs含量及组成成分.结果表明,连云港潮滩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在2.15—24.84 ng.g-1之间,均值为9.09 ng.g-1.其中DDTs的含量在1.11—11.74 ng.g-1之间,均值为3.72 ng.g-1,HCHs的含量在0.38—20.17 ng.g-1之间,均值为5.36 ng.g-1.4个断面有机氯农药含量的顺序是临洪河口>绣针河口>灌河口北>灌河口南.连云港潮滩沉积物中HCHs主要来源于早期林丹在土壤中的残留,灌河口有新的DDT污染源输入.总有机碳是影响绣针河口和临洪河口潮滩有机氯农药分布的主要因素.以风险低值(ERL)为评价基准,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最大风险商达到7.43,连云港潮滩有机氯农药存在着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3.
改良剂对土壤-芦蒿系统中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开展了硅肥、钙镁磷肥、石灰和骨炭粉等对镉污染土壤的固定修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固定剂后不同程度地缓解了芦蒿吸收Cd,其中硅肥和钙镁磷肥的效果最好,在1%的施用量下,两种固定剂可使芦蒿可食部位的Cd含量降低到卫生限量标准水平以下,而其它处理在本研究条件下未能使芦蒿Cd含量降低到安全范围,固定剂抑制芦蒿吸收Cd的效果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硅肥≈钙镁磷肥>石灰≈骨炭粉>高炉渣≈钢渣,形态提取分析表明,施用固定剂处理使土壤Cd的水溶态、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减少,而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增加,说明促进Cd从有效态向缓效/迟效态转化是固定剂抑制芦蒿吸收Cd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太湖流域局部水质状况有所改善,但太湖藻型生境条件还未根本改变,水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确保太湖湖体水质稳定达标,尤其是加强对太湖重点湖区和水源地重点污染物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调研了太湖重点湖区和水源地水质概况、藻毒素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环境影响因子和迁移转化规律,并总结了藻毒素的环境和健康风险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太湖西部湖区和饮用水源地的主要环境风险,以及未来太湖藻毒素污染相关研究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期为促进太湖流域重点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确保太湖饮用水源地安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5.
稀土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馏效应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稀土背景较高的红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小麦盆栽实验,研究了稀土元素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分馏模式,考察了外源稀土浓度、腐殖酸浓度和土壤酸度对稀土分馏模式的影响.结果发现,红壤中稀土的分馏模式与我国土壤的稀土分馏模式基本一致,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模式.小麦根部的稀土分布模式与土壤类似,小麦茎叶中稀土分布模式则有所不同.加入外源稀土后,小麦根部的稀土分馏模式随土壤中稀土丰度的改变而改变,而小麦茎叶中的稀土分馏模式却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小麦地下部分与小麦地上部分对稀土的吸收方式存在差异.腐殖酸对稀土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分馏效应影响不大土壤酸度对稀土在土壤-小麦系统中的分馏效应有一定的影响,在所试验条件下,观察到小麦中稀土元素的分馏系数随pH值降低而降低,高pH值(pH=6.7)使稀土在小麦中的分馏系数加大.  相似文献   
46.
联苯胺对锦鲤肝脏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锦鲤(Cyprinus carprio)为试验生物,经不同浓度(6.0,3.0,2.0,1.2,0.6mg/L)联苯胺暴露14d,研究其对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以及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锦鲤经联苯胺暴露,肝脏GSH-Px活性几乎持续受抑制;暴露第4d出现CAT的诱导,但随着暴露的延续,在第7,14d出现酶活性抑制;对SOD的影响多表现为诱导作用,但在高浓度(6.0,3.0mg/L)暴露第14d则出现酶活性抑制;对GST和GPT的影响一般表现为在低浓度暴露下的酶诱导,高浓度暴露下酶活性受抑制.GSH-Px对联苯胺暴露最为敏感,有可能成为评价水环境联苯胺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7.
复合厌氧颗粒床处理餐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合厌氧颗粒床反应器处理餐饮废水的研究表明 ,在常温条件下 ,通过控制适宜的液体表面上升流速Vup(1 5~ 3 5m h)和起始CODCr容积负荷 (1 0g L·d)、反应器可在 2周内成功启动 ,CODCr容积负荷可达到 3 5~ 4g L·d以上 ,出水CODCr一直保持在 10 0mg L以下 ,CODCr去除率 >85 % ,处理能力 2 0m3 d,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8.
铜及其EDTA配合物对彭泽鲫鱼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慧  王晓蓉  张景飞  沈骅 《环境化学》2004,23(3):263-267
选择幼龄彭泽鲫鱼为材料,研究Cu^2 及其配合物Cu—EDTA低浓度长期暴露(40d)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形态的铜对鲫鱼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均表现出抑制作用;Cu^2 在低浓度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诱导,而Cu-EDTA的诱导作用在浓度较高时才表现出来.对于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的影响是在低浓度有诱导,高浓度抑制.  相似文献   
49.
污泥循环再利用技术在油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中原油田含油污泥的再利用进行实验研究,得到结果:污泥的平均固含量为75.18%,含水量为24.82%,污泥含油量5.4%;污泥中碳酸钙含量62.15%,碳酸镁含量15.295%,氯化钠含量2.696%;在废液与污泥的掺入比例小于1:4的条件下,废液得到有效净化。污泥循环再利用技术的实施,降低了污泥产生量。  相似文献   
50.
伊犁河谷生态旅游形象定位及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但拥有旅游资源并不等于就拥有旅游产品,旅游资源要成为旅游产品,还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形象设计、加工和再创造。伊犁河谷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世所罕见的生物多样性特征,是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以伊犁河谷生态旅游源为基础,塑造伊犁河谷生态旅游形象,设计开发特色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