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9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采用自制的负载型纳米RuO2-TiO2光催化剂对农药厂生产废水进行光电催化降解试验。考察了煅烧时间、催化剂用量、光辐照强度、电流密度、废水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对废水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光催化剂光电催化性能显著,最佳光电催化活性是同样降解条件下、同样含量的Degussa P-25 TiO2的1.38倍,是Ru0.3Ti0.7O2的1.81倍。其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64.3%和95.2%。  相似文献   
42.
在硫化物的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 (GB/T1 71 3 3 -1 997)的基础上 ,对在线气体扩散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测定废水中硫化物的管路参数等条件作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 ,硫化物的浓度在 0~ 1 0 mg/L范围内 ,具有良好线性关系。通过在线气体扩散分离技术 ,提高了分析速度 ,分析频率达 2 6次 /小时 ,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 3 .0 3 %~ 8.5 3 %之间 ,回收率在97.0 %~ 1 0 4.0 %之间。  相似文献   
43.
北京大气PM10中水溶性金属盐的在线观测与浓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北京大气可吸入气溶胶(PM10)中水溶性金属盐的变化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钠盐、钾盐、镁盐和钙盐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1.4、0.5~2.5、0.1~0.5和0.6~5.8 μg/m3,不同水溶性金属盐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季节不同.水溶性金属盐没有明显的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差异,说明冬季采暖不是它们的主要来源.海盐和土壤源是北京大气PM10中Na 的主要来源,K 的主要来源包括秸秆燃烧和生物质排放,土壤源是Mg2 和Ca2 的重要来源.水溶性金属盐的日变化规律不同.降水对Na 、K 、Mg2 、Ca2 的清除分别为10%~70%、20%~80%、10%~77%、5%~80%.  相似文献   
44.
北京奥运时段河北香河大气污染观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为监测评估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对北京的可能影响,2008年6~9月北京奥运时段,在北京东南方向河北香河开展了大气污染物SO2、NOx、O3、PM2.5和PM10的连续在线观测,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HYSPLIT轨迹模式探讨了污染物的来源与传输过程.结果表明,香河地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上述污染物观测期间日均最高值(日均值±标准差)分别达到84.4(13.4±15.2)、43.3(15.9±9.1)、230(82±38)、184(76±42)和248(113±52)μg.m-3,特别在奥运会开幕前后的7月20日~8月12日之间出现了2次持续污染过程,导致O3和PM10分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46 h(超标率9%)和11 d(46%),PM2.5则超过美国EPA标准18 d(75%).奥运时段8~9月的大气污染物日均值较6~7月日均值有明显降低:SO2从27.7μg.m-3下降到5.8μg.m-3;NOx从18.6μg.m-3下降到13.2μg.m-3;O3从96μg.m-3下降到80μg.m-3;PM2.5从90μg.m-3下降到60μg.m-3;PM10从127μg.m-3下降到106μg.m-3.NOx、PM2.5和PM10统计(月为单位)日变化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07:00和20:00左右;臭氧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4:00~16:00之间.香河地区大气污染受局地排放和外源输送共同影响,持续的偏南气流易造成污染物积累,而偏北气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降水可明显清除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通过计算7月20日~8月12日香河和北京奥运村PM2.5小时平均浓度之间的超前相关系数,发现香河超前北京6~10 h时相关性较大(0.57r0.65,p=0.01),最大相关系数出现在超前8 h,表明上述时间段内香河实时观测数据对北京大气PM2.5污染超标事件可能具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45.
基于野外样方数据,按照林龄与垂直分布层次,分别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生态优势度指数(C)计算式,对闽西北地区主要优势种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甜槠(Cadtanopsis eyrei)、青冈(Quercus glauca)等壳斗科植物为主的天然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中龄林最为丰富,近熟林与成熟林次之,幼龄林最低,各龄组间的物种分布的均匀度与优势度差异不明显(P﹥0.05),近熟林J值最大,幼龄林C值最大;(2)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灌木层间的Dm、J、C值差异显著(P<0.05),以中龄林与成熟林内物种较为丰富,近熟林次之,幼龄林最低,物种分布以幼龄林内最为不均;(3)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草本层间的Dm、J、C差异显著(P<0.05),物种多样性以成熟林内最为丰富,幼龄林次之,近熟林内最低,成熟林与幼龄林内草本层物种分布较均匀,中龄林与近熟林内则分布较集中,其物种优势度较高;(4)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乔、灌、草层间的物种多样性不同。在幼龄林中,Dm值大小顺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J值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的Dm值大小顺序均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J值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闽西北地区不同龄组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与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常绿阔叶混交林近自然经营及其残次林改造技术,制定其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保护决策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北京冬季工作日、双休日和春节期间大气PM10中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水平和日变化特征,2006年1月15日—2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铁塔分部对大气PM10中水溶性离子状况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工作日、双休日和春节期间大气PM10中主要水溶性离子均为SO42-,NO3-和NH4+.与工作日相比,双休日中ρ(SO42-),ρ(NO3-)和ρ(NH4+)平均值分别下降15%,36%和27%;春节期间三者的平均值依次下降41%, 70%和67%.工作日、双休日和春节期间ρ(Cl-)和ρ(NO2-)日变化相似,表现为白天低,晚上高; 春节期间ρ(SO42-)和ρ(NO3-)由于源排放的减弱,日变化较平缓,没有明显的峰值.   相似文献   
47.
北京市大气中CO的浓度变化监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薛敏  王跃思  孙扬  胡波  王明星 《环境科学》2006,27(2):200-206
CO是城市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污染物,在城市和区域的光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用装配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HP5890II气相色谱(GC)方法,以每10min的采样频率,在北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m气象环境观测铁塔上(39°9′N,116°4′E),对北京城市大气CO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时间为2004-01~2004-12.结果显示北京城市大气CO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1d之中出现2个高峰期,早晨07:00~08:00和夜晚22:00~23:00,最高浓度值分别达到13.8mg·m-3,17.1mg·m-3.不同季节CO的日变化存在差异:冬季、秋季的日变化幅度大,而夏季、春季的日变化幅度小.秋季、冬季早晨上班高峰期后CO浓度下降快,春季、夏季上班高峰期后CO浓度下降慢.CO的这种日变化是由地表排放源和气象条件共同决定的.另外,CO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总的表现为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12月份(4.0±3.4)mg·m-3,浓度最低值出现在5月份(1.7±0.7)mg·m-3.整个观测期间1a的平均浓度为(2.6±1.9)mg·m-3,采暖期平均浓度为(3.5±2.6)mg·m-3,非采暖期平均浓度为(2.2±1.2)mg·m-3.  相似文献   
48.
北京大气重污染过程PM10中水溶性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大气颗粒物快速捕集及化学成分在线分析系统,观测了2004年秋季北京出现的一次长时间严重污染天气过程中PM10的水溶性无机盐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盐浓度在这次重污染过程中升高了4.7倍.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的浓度分别升高7.9,4.1,5.4倍,这3种无机盐的日变化在污染期和非污染期有明显差异.污染期S2、Nox向SO42-、NO3转化率明显高于非污染期.  相似文献   
49.
通过专利对菌丝体进行了改性。所制备的改性菌丝体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 ,其对Ni2 + 的吸附容量 6 3.2mg/g (初始水溶液中Ni2 + 浓度为 2 0 0mg/L) ,是甲壳素吸附剂的 3.3倍 (19.1mg/g) ,与壳聚糖吸附剂相比吸附容量提高了 135 % ,与D75 1与南开 15 2相比吸附容量非常接近。用 0 .5 %— 0 .2 %的解吸剂便可以完全解吸 ,能够重复使用达 6次以上。本文还研究了改性菌丝体对Ni2 + 的吸附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结果发现 ,在微碱性 (pH =8— 9)条件下 ,改性菌丝体可以把初始浓度高达 80 0mg/L的Ni2 + 溶液一次性降低到 17mg/L ,为改性菌丝体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
通过在2010~2012年8月份对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土壤进行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酸沉降对研究地森林土壤酸化的影响,并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了4种林分土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酸化机理。结果表明:(1)在常年酸沉降的影响下,缙云山森林土壤酸化现象非常严重,pH值较低,表层土壤pH值为387~447,4种林分土壤pH值都随土层加深递增;(2)4种林分有机质含量相差较大,灌木林最高(377 g/kg),毛竹林最低(1144 g/kg),且随土层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受枯落物类型和来源的影响;(3)由于长期酸雨淋溶作用,4种林分土壤CEC含量均较低为1276~1973 cmol/kg,表层含量最高,随土层加深递减;(4)4种林分Al3+含量均较高,阔叶林(4097 mmol/kg)>灌木林(3132 mmol/kg)>针阔混交林(3006 mmol/kg)>毛竹林(2615 mmol/kg)。Al3+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