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38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乳化液废水均相催化湿式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2L高压间歇反应釜中,以高浓度难降解乳化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温度对铜盐均相湿式氧化的影响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对加快后期反应速度更为有利,催化剂有利于中间产物氧化,在200℃催化活性最高,在进水COD48 400mg/L,反应2h去除率为86.6%;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作用下机制有所差别:200℃时3个途径反应速度均加快,中间产物加速氧化更明显;220~240℃时反应向生成中间产物方向偏移,活性降低;通用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均相催化过程.  相似文献   
82.
好氧颗粒污泥在生物强化除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近年来好氧颗粒污泥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结构特征,并从生物除磷、反硝化除磷和沉淀作用三方面对好氧颗粒污泥除磷现象进行探讨。旨在为好氧颗粒污泥在生物强化除磷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83.
厌氧膨胀床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污泥颗粒和生物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的聚集形态和活性,是影响厌氧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厌氧膨胀床反应器(anaerobicex—pandedblanketreactor,AEBR)处理低浓度城镇污水在启动和稳定运行期的污泥活性研究,AEBR在启动运行期内,接种颗粒污泥为适应低浓度基质条件,污泥粒径经历从大变小,再重新颗粒化粒径变大的过程。在运行期第10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达到44.7%,平均粒径为952μm,到运行期第173天,粒径小于1000μm污泥的体积比降为28%,平均粒径达1179μm,污泥重新颗粒化完成。颗粒污泥适应新的环境后,单位重量污泥的最大比产甲烷活性(specificmetha.nogensisactivity,SMA)值和胞外聚合物含量增加,分别达到112mLCH4/(gVSS·d)和215mg/gVSS。在处理实际城镇污水的AEBR反应器内,辅酶F420含量可以有效指示污泥样品的产甲烷活性,AEBR反应器不同高度位置的污泥活性不一样,反应器底部污泥活性低于中上部区域污泥的活性。  相似文献   
84.
我国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及其改进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我国历年生态效率状况,应用两种预测方法探讨了至202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预期目标,并从宏观角度提出了系统性的改进策略。研究表明,1997~2005年,我国水资源生产率、工业用水资源生产率、能源生产率、COD排放生产率、SO2排放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77%、7.19%、2.56%、11.94%、7.35%。根据“十一五”规划,至2010年,我国拟采用的水资源生产率倍数、工业用水资源生产率倍数、能源生产率倍数、COD排放生产率倍数、SO2排放生产率倍数分别为1.924、2.081、1.223、2.570、1.969,与根据我国历年变化趋势所预测的相应值基本持平,有的甚至还相对低一些;按“十一五”规划期生态效率增长趋势所推测的2020年上述值分别为3.006、4.247、1.912、6.540、5.009,根据我国历年变化趋势所预测的相应值分别为5.37、4.01、1.66、9.54、4.13。我国生态效率改进的基本策略是: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强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85.
对经特殊的稳定化预处理所得的海洋巨藻 (Durvillaeapotatorum)生物吸附剂对Hg2 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报导了不同Hg2 初始浓度、温度以及生物吸附剂平均粒径下动态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 ,各吸附动力学曲线呈优惠型 ;当生物吸附剂平均粒径为 0 .45mm时 ,Hg2 的半饱和时间tS均不超过 6 0min ;Hg2 初始浓度和生物吸附剂粒径越小 ,吸附温度越大 ,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在测试范围内 ,生物吸附剂的平衡吸附容量与粒径和温度无关 .同时考察了吸附过程中的传质效应并对液膜传质系数kL进行了关联 ,结果表明 :当吸附时间t≤tS时 ,Hg2 的吸附速率为液膜传质控制 ;在测试范围内 ,kL为 0 .0 40 7~ 0 .112cm/s.本研究结果为利用海洋巨藻 (Durvillaeapotatorum)生物吸附剂处理含汞废水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图 5表 2参 11  相似文献   
86.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甘肃省环县的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因子分析对环县21个乡镇的井水水样进行分析,综合得到了三个主要影响因子。因子1包括电导率、盐度和溶解性总固体,受到自然地理地质因素影响;因子2包含了氟化物、六价铬、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与地下矿物资源分布与农牧业活动联系密切;因子3包括浊度、色度和溶解氧,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聚类分析将环县地下水水质按其相似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北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其水质状况也随地域不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87.
AB工艺A段耐(低PH值)冲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AB工艺A段受到低PH值的恢复情况,从水力学和生物学方面分析了A段缓解冲击的原因,总结出A段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后的恢复特性及影响因素,对A工艺A段缓解PH值冲击原因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8.
有机废气催化燃烧技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催化燃烧处理有机废气的基本原理、特点及经济性,以及催化剂、动力学和工艺流程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
混合化工废水集中预处理提高可生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铁还原-中和絮凝沉淀作为某经济开发区混合化工废水的集中预处理工艺,该混合废水具有酸度大,色度深、有机有毒物质难降解含量高等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该工艺预处理后,混合废水的可生化性明显提高,同时,色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COD可去除50%左右,是上述混合化工废水的经济,有效的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0.
张昕  郑广宏  乔俊莲  顾国维 《环境科技》2007,20(Z2):104-107
目前普遍使用的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存在处理效果不理想、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对新型絮凝剂的研究成为迫切而又有意义的课题.微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有絮凝活性的代谢产物.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降解性能好、应用广泛、成本低、操作简单以及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等优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比传统理论更为复杂,目前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各种解释其絮凝行为的理论.在此将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就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