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323篇
安全科学   203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09篇
综合类   891篇
基础理论   184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87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呈贡新城环湖片区位于滇池东岸,目前主要以农田为主.呈贡新城环湖片区在《昆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中将规划为城市生态湿地保护区.对呈贡新城环湖片区湿地建设的设计思路和预期效益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2.
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寻求再生能源,节能减排已成为目前国际科技发展的方向。通过"十一五"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每年污泥产量已接近3000万吨(含水率80%脱水污泥计)以上,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其处理与处置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城市污泥蕴含有大量生物质能,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开发城市污泥生物质能提取和利用技术,对我国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由于细胞壁的存在,使得污泥水解成为限制厌氧消化效率的重要瓶颈,而污泥强化预处理可有效提高污泥细胞壁的破坏,溶出胞内有机物,最大化回收剩余污泥中的有机能源。目前,预处理技术较多,如超声波预处理、热处理、微波预处理、碱解处理、臭氧预处理等,本文从物理、化学等角度分析了不同预处理对厌氧消化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讨灭活面包酵母菌对Pb2+、Cd2+的单、双重金属离子体系(以下简称双离子体系)的吸附效果及影响机制,选择灭活面包酵母菌为吸附剂,对Pb2+、Cd2+的单离子体系和Pb2+-Cd2+双离子体系吸附动力学过程和等温吸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离子体系中,在相同初始浓度情况下,面包酵母菌对Pb2+的吸附量总是大于对Cd2+的吸附量.试验条件下,面包酵母菌对Pb2+、Cd2+的单离子体系和Pb2+-Cd2+双离子体系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qmax分别为0.414 9 mmol/g、0.346 8 mmol/g和0.488 5 mmol/g.SEM/EDS分析表明,Pb2+、Cd2+被吸附到菌体上,造成菌体变形或出现破裂,并使内部物质外泄,这可能是吸附进行一定时间后出现二次吸附过程的主要原因.灭活面包酵母对Pb2+和Cd2+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对Pb2+-Cd2+双离子体系的吸附,离子间的点位竞争和联合毒性作用是影响体系总体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4.
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成本效益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装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是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成本组成和效益组成进行分析,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益.指出影响包装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成本组成有:回收支付成本、回收运输成本、检测分类成本、拆卸分离成本、再利用修复成本、资源化生产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效益组成主要有:再利用修复效益、资源化生产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通过优化各个影响因素,企业实现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5.
We investigated movements of female big brown bats (Eptesicus fuscus) roosting in maternity colonies in buildings in Fort Collins, Colorado (USA), during the summers of 2002, 2003, and 2005. This behavior can be of public health concern where bats that may carry diseases (e.g., rabies) move among buildings occupied by people. We used 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s (PIT tags) to mark individual bats and hoop PIT readers at emergence points to passively monitor the use of building roosts by marked adult females on a daily basis during the lactation phase of reproduction. Multi-strata models were used to examine movements among roosts in relation to ambient temperatures and ectoparasite load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high ambient temperatures influence movements. Numbers of mites (Steatonyssus occidentalis) did not appear to influence movements of female bats among building roosts. In an urban landscape, periods with unusually hot conditions are accompanied by shifting of bats to different buildings or segments of buildings, and this behavior may increase the potential for contact with people in settings where, in comparison to their more regularly used buildings, the bats may be more likely to be of public concern as nuisances or health risks.  相似文献   
106.
控制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近年来面临的重大任务。碳排放研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从碳排放测算、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行业碳排放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碳排放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主要成果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双碳”目标提出现阶段我国“以完善政策标准与加大政府扶持为基础,以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发展、能源结构调整与新能源技术发展为核心,以探索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和增加碳汇及对居民低碳消费倾向的引导和培养为导向”的碳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107.
A maize variety, Huatian-1, had an unusually low translocation rate of cadmium (Cd) (59.6 mg°kg−1 in the roots and 0.093 mg°kg−1 in the grain) compared to 24 other varieties while being grown in soils with 16.50 mg°kg−1 Cd. This indicates that this particular species may have special mechanisms that affect the absorption and translocation pattern of Cd. In this paper, the technique of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SSH) was used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Cd-induced genes from Huatian-1 hydroponically exposed to 0.1mM CdCl2 for 1 h, 12 h, 24 h, and 48 h. We found a total of 15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four groups; 2, 3, 4, and 6 genes were from the groups of 1 h, 12 h, 24 h, and 48 h treatment, respectively. Phospholipase PLDb1 mRNA,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2, and Sp17 were turned on in the maize in response to Cd stress, and it might provide new clues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maize tolerance to Cd.  相似文献   
108.
污泥中重金属的稳定化研究进展与去除方法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十一五"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我国污泥产量也随之大幅增长,污泥的处理处置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国际上的经验表明土地利用是污泥最终处置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污泥中的重金属成为其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重金属的环境危害不仅仅取决于其总量,更取决于重金属存在形态。目前,Tessier分步提取法作为主流的污泥重金属划分方法,取得了广泛应用,该法将污泥中的重金属分成5种形态,分别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本文以此为基础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污泥重金属稳定和去除方法的原理及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重金属稳定及去除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对西部某老工业区土壤中As、Pb、Cr、Cd、Hg、Zn的含量、空间分布状况展开了研究,并依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对该老工业区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老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6种元素与陕西土壤背景值相比超标100%,表明其不适宜作为居住用地开发。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As、Pb、Cr、Cd元素的非致癌风险值分别为3.83、1.7、1.94、1.09,均超过非致癌风险可接受值1,表明该老工业区对人们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对于致癌风险,As、Cr、Cd元素的致癌风险值远大于致癌风险边界值,分别超过致癌风险值的2个数量级(2.64×10-4)、4个数量级(1.94×10-2)、1个数量级(6.12×10-5),表示As和Cr已经达到了显著致癌风险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雨天驾驶员对障碍物颜色的感知特征,保障雨天驾驶安全,利用仿真驾驶平台,研究大雨、中雨、小雨3种状况下,驾驶员面对红、白、黑3种颜色障碍物时的鸣笛点(与障碍物距离设为L1)、刹车点(与障碍物距离设为L2)的选择和行驶初速度(V1)与通过障碍物最小速度(V2)的关系。最后,依据模拟驾驶采集得到的23位驾驶员经过各颜色障碍物的驾驶数据,通过SPSS分析L2,V1的拟合关系,结合安全制动距离模型,建立不同雨量下驾驶员受障碍物颜色影响的行车安全模型。结果表明:运行速度相同时,红色障碍物对应的L1,L2值明显大于黑色和白色对应的值;面对同种颜色的障碍物时,随着雨量的增加,V2值不断减小,而V1越大,V2值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