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五氯酚钠与二英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五氯酚钠(Na-PCP)与二(噁)英(2,3,7,8-TCDD)作为受试物,观察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彗星率和微核率.结果显示:Na-PCP与二噁英各质量浓度组的彗星率与微核率均比阴性对照组有明显的增高(P<0.001),而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阴性对照组与助溶剂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Na-PCP与二(噁)英(2,3,7,8-TCDD)会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造成损伤,而且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对DNA的损伤将更加严重;Na-PCP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造成的损伤为联合毒性所致.   相似文献   
82.
应用彗星试验技术,通过检测分级与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氨基酚类化合物在鲤鱼体内暴露72h后对其肾脏细胞DNA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3种氨基酚类化合物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其损伤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 05,P<0 01);同时,4个损伤指标AU,TDNA,MT及MOT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结果也表明3种化合物所表现出的基因毒性差异可能与其结构有关。试验表明鱼类肾细胞彗星试验在环境质量监测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长江河口区域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对2002-2003年采集于长江河口区域的水样进行了检测分析.共鉴定出有机污染物9类234种,包括VOCs23种、SVOCs211种;其中属美国列出的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49种,属我国列出的58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24种,属GB3838-2002控制的有19种.VOCs主要包括卤代烃类和单环芳香族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42和0.17μg/L.SVOCs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酯类、单环芳香族类、卤代烃类、酚类和醚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 50,1.13,0.41,0.06,0.07和0.16 μg/L;其中多环芳烃类、酯类和单环芳香族类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分别超标1.78,0.16~0.37和0.002~0.44倍.   相似文献   
84.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污染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作为重要的增塑剂被广泛应用于涂料、食品包装、医疗器材、儿童玩具等产品中。研究表明DEHP在水、土壤、空气等各个环境要素以及食物、饮用水中已被普遍检出,并对环境产生潜在的危害。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DEHP的环境暴露和毒性效应的研究成果,总结了DEHP在室外大气、室内空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食品和饮用水中的污染现状,并对DEHP的替代产品进行总结;此外,本文深入探讨了DEHP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以及对生殖发育、肝脏、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健康毒性效应。最后,结合DEHP在环境暴露调查和毒性效应研究方面的不足,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DEHP的环境暴露调查,制定相关环境基准值与标准限值,开展慢性生态毒性效应和人体健康毒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
以国标(GB/T 15441—1995)方法中推荐使用的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T3 spp.)为测试生物.针对《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 发光细菌法》(GB/T 15441—1995),从数据处理、参比毒物和测定方法3个角度,对国标方法进行了改进。应用Origin 7.5程序对测试数据进行拟合,并选择出拟合效果较为理想的Sigmoidal函数与国标中使用的线性函数进行了拟合对比。针对国标中使用的剧毒性物质HgCl2,选择了毒性较低的ZnSO4 ·7H2O作为替代参比物,并对2种金属离子的毒性测试数据进行了比较。因为使用的生物毒性测定仪的国标方法要求严格的操作并且步骤繁琐,选择利用酶标仪进行测定,并对2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验证了酶标仪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
重金属铬(Ⅵ)的生态毒性及其土壤环境基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前我国正在系统的开展水质基准研究,但是关于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以保定市农田潮土为研究对象,进行重金属Cr(Ⅵ)对8种土壤植物(小麦、莴苣、黄瓜、玉米、白菜、大豆、韭菜、番茄)的发芽及根伸长和对1种土壤动物(蜗牛)的生长抑制的慢性生态毒理学试验,结合搜集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基于log-normal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计算Cr(Ⅵ)的HC5(对5%物种产生危害的浓度)值和土壤环境基准值.结果表明,Cr(Ⅵ)对小麦、莴苣、白菜、玉米、黄瓜、大豆、韭菜、番茄和土壤无脊椎动物蜗牛的生长影响的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值分别为19.0、21.0、28.0、32.0、28.0、32.0、32.0、12.0和20.0 mg·kg-1.通过对相同试验条件下生物毒性数据的比较可知,番茄对Cr(Ⅵ)污染的敏感性最高,小麦和莴苣对Cr(Ⅵ)污染的敏感性相似,而玉米、黄瓜、白菜、大豆和韭菜对Cr(Ⅵ)污染的敏感性相似.基于log-normal SSD的保定市潮土中Cr(Ⅵ)的HC5值为7.7(4.1相似文献   
87.
应用生物配体模型(BLM)预测我国辽河与太湖的丰水期和枯水期4个点位铜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48 h-LC50),与实际水样的毒性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辽河红庙子、太湖平台山和拖山这3个点位中的BLM预测48 h-LC50值为232.75~411.49μg·L-1,实测48 h-LC50值为134.55~350.00μg·L-1,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辽河通江口点位,丰水期和枯水期BLM预测48 h-LC50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BLM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得到的水效应比(WER)范围分别为2.18~5.79与1.88~11.15,均大于1.各点位的枯水期Cu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均大于丰水期,可能是Cu与溶解性有机质(DOC)络合降低了其毒性.  相似文献   
88.
生态毒性数据缺乏是我国土壤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研究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开展本土受试植物的筛选可提供更多的生态毒理试验选材,从而获得不同物种的生态毒性数据.鉴于植物对土壤污染物的敏感性,从被子植物中依据分布范围、代表性和易于获得性等原则,对我国潜在的受试植物进行筛选,结果发现,13科53种被子植物分布广泛且易于获取,可作为本土受试植物;结合生态毒性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其中12种受试植物的生态毒性数据相对丰富,并对部分典型污染物表现高敏感.此外在受试植物生态毒性预测模型研究方面,对12种受试植物两两进行建模预测,共得到132个物种种间关系估算模型(Interspecies Correlation Estimation,ICE),其中88个为显著性模型(F检验P<0.05);此处,回归分析了已构建ICE模型的评价参数,得出预测效果较好的ICE模型应满足交叉验证成功率≥ 80.00%、MSE ≤ 0.62、R2 ≥ 0.76和分类学距离≤ 4的标准.最终筛选出25个符合上述标准的ICE模型,涉及禾本科-禾本科、十字花科-十字花科的相互预测,其中当燕麦Avena sativa、芜青Brassica rapa、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蜀黍Zea mays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等作为替代物种时,预测物种的实际生态毒性值与预测值较为接近.受试植物的筛选与生态毒性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生态毒性数据的产生,并为土壤污染管理和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甲基汞是影响水生生物的毒性物质,其在淡水环境中的安全阈值研究非常少。查阅国内外数据库,搜集筛选了中国淡水水生生物藻类、溞类、鱼类的12种生物甲基汞急性毒性数据、5种生物慢性数据,采用加拿大开发的评估因子法推算淡水水生生物的甲基汞的安全阈值。结合甲基汞典型易生物富集的特点,搜集甲基汞生物富集因子数据,引入最终残留值综合比较,得出甲基汞水生生态系统安全阈值为1.22 ng/L。基于此数据,利用生态风险评估商值法对目前报道的主要流域地表水溶解态甲基汞检出值做出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大部分水域不存在甲基汞带来的风险,只有贵州的乌江渡水库和阿哈水库存在甲基汞带来的食用鱼风险。  相似文献   
90.
荧蒽的淡水沉积物预测无效应浓度推导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本土淡水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采用平衡分配法,推导了荧蒽的淡水PNECsed(沉积物环境预测无效应浓度)为551.0!g·kg-1.结合获得的PNECsed,采用商值法,评价了我国主要河流沉积物中荧蒽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各河流沉积物中荧蒽的RQ平均值(风险商平均值)均小于1,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辽河松花江淮河海河黄河珠江长江.研究结果可以为荧蒽的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