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在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已成为目前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源均主要来自于机动车。2012年,环境保护部和机动车污染型大城市的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新生产机动车、在用机动车环境监管,全力削减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为了进一步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本刊专访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机动车污染控制防治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方茂东,深入探析全社会关注的机动车污染防治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52.
碳氮比及HRT_S对交替缺氧/好氧CAST去除营养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丽  彭永臻  马娟  刘洋  马宁平 《环境科学》2010,31(10):2370-2375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分别研究了碳氮比(COD/TN)为2.6、3.5及4.4时,HRTS(选择器水力停留时间)对交替缺氧/好氧(A/O)CAST工艺去除营养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交替A/O运行方式,进水COD/TN比及HRTS的变化对COD去除性能影响不明显;而对脱氮性能影响较大.当进水COD/TN比分别为2.6和3.5时,系统氨氮去除率均维持在98%以上,TN去除率则随HRTS的增大而升高;HRTS由1.8h增至5h时,2种碳氮比下的TN去除率分别由62.9%、72.1%升至76.2%、84.6%.当进水COD/TN比为4.4时,HRTS由1.8h增至5h导致系统硝化不完全,TN去除率由86.3%降至58.2%.研究还发现,提高COD/TN比和增大HRTS均能改善系统的除磷性能.本研究中交替A/O运行方式下,进水COD/TN比为4.4(远低于一般城市生活污水的8~10),HRTS为1.8h时,CAST工艺获得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TN及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6.3%和93.8%,出水达到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要求.  相似文献   
253.
环境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由于其自身属性和使用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环境保护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和合作。由于立法、历史等原因,条块分割的环境管理体制下各部门之间管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限不清,缺乏有效的跨部门环境管理协调机制。根据国外环境管理的先进经验,政府各部门间的有效协调,需要在完备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高规格、跨部门的环境管理协调机构,并采用多种形式的协调手段,建立健全部门协调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的行政协助制度,并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有助于环境政策的优化以及提高政府各相关部门执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4.
综合考虑流域水系完整性、水体污染程度以及控制方案可实施性等因素,对苏南运河小流域控制单元进行了划分.并通过控制单元内、外的污染物入运河量贡献率比较,验证划分结果的合理性;根据确定的水质目标,分别计算了各控制单元90%水文保证率下的水环境容量和排污削减量:根据各项污染防治指标目标,计算各控制单元六类主要工程项目的污染物削减能力.并提出各河段水质目标实现的补充措施。结果表明:控制单元划分合理,各控制单元内污染源对运河各河段污染负荷的贡献率约占71%~91%.为运河水质主要影响源;各控制单元大部分水体的预测排污量超过了水环境容量.近期运河各段COD、氨氮、TP削减率分别为21.2%-54.5%,46.3%~60.2%,45.8%-71.5%;远期污染物削减率更高:6类主要工程项目的实施仅能保证运河镇江段水质目标实现,对运河常州段需从长江引水45万m^3/d,对运河无锡段需从长江引水40万m^3/d.再结合适量的排水和中水回用措施可实现控制单元内运河各段水质目标。  相似文献   
255.
不同运行方式对人工湿地强化除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洋 《环境工程》2012,30(3):15-18
采用改变湿地构型、不同进水方式和曝气运行3种方法,开展不同运行方式对人工湿地的强化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流湿地TP的去除率比水平流湿地平均高10%左右,串联方式对改善人工湿地系统除磷效果不明显,而当水平流湿地多点进水的配水比为2∶1∶1时,湿地对TP的去除率可上升5%~10%。湿地间歇运行当停置时间为2d时,TP去除率可提高6%左右;人工湿地曝气运行当气水比为6时,总磷去除率可达到最大。湿地间歇进水、曝气运行方式都可一定程度地提高湿地除磷效率,但要综合考虑对其他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系统运行费用影响。  相似文献   
256.
为了解原生滨海滩涂不同植被演替带土壤镉(Cd)的含量特征、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以盐城地区原生滨海滩涂为研究对象,利用BCR 3步提取法分析了不同植被演替带土壤Cd的含量及赋存形态,并采用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SQG-Q)和风险评价准则(RAC)对Cd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原生滩涂土壤中总Cd(CdT)含量在2.21~3.61 mg·kg~(-1)之间,远高于江苏沿海土壤Cd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不同植被演替带间,CdT含量表现为互花米草滩碱蓬滩芦苇滩光滩;SQG-Q系数显示该地区土壤CdT处于中等风险,互花米草滩风险相对较高;总体上原生滩涂土壤中可还原态Cd比例较低(12.8%),而酸溶态、可氧化态、残渣态三者差异不大(分别为28.2%、29.8%,29.2%);互花米草滩和芦苇滩酸溶态Cd比例(30.5%、37.0%)显著高于碱蓬滩和光滩(28.2%、20.6%),而残渣态Cd(21.5%、20.9%)则显著低于碱蓬滩和光滩(41.5%、45.6%);RAC评价结果显示,滩涂土壤Cd总体上呈现中等风险,而互花米草滩和芦苇滩达到高风险。以上结果显示,原生滨海滩涂土壤Cd已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其中互花米草滩风险相对较高,随着互花米草的扩张及围垦面积的扩大,其重金属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57.
交通行业是仅次于电力和工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第三大重要产业,其碳减排能力直接影响中国“双碳”目标的达成时间节点。为探究中国交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格局,该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及社区发现算法,利用2003-2020年各省交通碳排放数据,从拓扑结构、角色特征、组织方式等视角探究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与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各省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拓扑特征呈周期性波动,并呈现显著的小世界性和无标度特征。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呈现显著的“核心-边缘”分布,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省域处于网络核心,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按角色特征划分为“主受益”、“净受益”、“经纪人”和“净溢出”等板块,各板块间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其中“经纪人”板块在板块联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区蜂鸣-碳枢纽-管道”模型识别出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大分散,小集聚”的组织特征。研究结果有助于区域交通碳减排目标优化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58.
传统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景观建设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机械化大潮的到来,大量乡村传统工艺资源逐步衰落或消亡,对乡村经济和生态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通过调查和整理乡村传统工艺的景观构成要素以及现状应用信息,创新乡村传统工艺景观营造模式和策略,提出5种乡村传统工艺景观构成元素:传统建筑工艺元素、传统园建工艺元素、传统生产加工工艺元素、传统手工艺元素以及地方民俗、文化工艺元素;通过对乡村传统工艺生产景观空间、传统工艺构筑景观空间以及传统工艺文化景观空间等特色空间的营造,对传统工艺资源进行挖掘和活化,构建乡村工坊模式、工艺田园村模式和工艺产业园模式3种创新发展模式;从环境、文化、产品三方面提出乡村传统工艺景观营造优化策略,依据时代审美特征和社会发展规律对传统工艺景观资源进行演变更新,创新乡村传统工艺景观营造模式和策略,使传统工艺焕发更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59.
全氟化合物及其替代品的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氟化合物(PFCs)及其替代品是具有污染持久性、生物毒性和累积性的氟烃类化合物,严重威胁生态系统乃至人类健康.已有PFCs及其替代品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电化学氧化等,各技术的去除效果和适用范围不尽相同.目前我国缺少针对PFCs及其替代品处理技术的系统总结和对比研究.为了选择适合且有效的技术去除PFCs及其替代品污染物,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处理该类污染物的常用技术,从去除效果、去除机理及适用性等方面对比不同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并展望不同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我国PFCs及其替代品的有效治理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0.
为研究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变形对接触带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以大冶铁矿矿岩接触带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力学分析,建立接触带巷道顶板力学模型,推导接触带巷道顶板岩梁挠度表达式;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接触带巷道顶板应力分布和沉降量的变化情况;通过现场监测试验,分析接触带巷道矿岩两侧顶板累积沉降量和沉降速率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接触带巷道两帮应力局部集中,顶底板存在卸压现象,且顶板应力在接触带处出现波动跳跃;巷道顶板沉降显著,但位移云图变化平稳,位移影响区范围为沿巷道方向接触带前后5.00m左右;接触带巷道铁矿侧顶板累积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均比大理岩侧小;接触带巷道大理岩侧顶板沉降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铁矿侧顶板沉降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