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21.
为探究儿茶酚与MnO2的添加对强化堆肥腐殖化及氮素保留效果的影响,以猪粪与木屑为堆肥原材料,分别设置对照组(CK,儿茶酚与MnO2质量分数均为0%),实验组(T1,儿茶酚0%与MnO2 1%;T2,儿茶酚3%与MnO20%;T3,儿茶酚3%与MnO2 1%)4个处理,借助冗余分析、UV-vis、3D-EEM光谱技术,探究不同处理对堆肥基本理化性质、氮素转化过程及氮素保留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MnO2和3%儿茶酚的混合处理(T3)堆肥过程中类氨基酸组分荧光强度显著增强,氨挥发受到明显抑制,堆肥结束时,混合处理氨累积挥发量为1.39 g,仅为CK的16.61%;有机氮组分中酸解氨态氮占比为17%,高于CK的14%;总凯氏氮相较于CK提升了9.00%,温度、pH值、EC值和GI值等基础指标均满足安全利用标准。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表明MnO2和儿茶酚的混合添加可有效削减堆肥初期含氮有机质的矿化分解,从而明显降低堆体升温阶段和高温阶段的氨挥...  相似文献   
22.
杨宁  李飞  杨志敏  曹威  苑宝玲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1):4770-4778
研究了维生素B12(VB12)催化纳米零价铁(nFe0)仿生还原降解工业级全氟辛磺酸(PFOS).结果表明,VB12催化nFe0不仅能够降解支链PFOS,而且也能够同时降解直链PFOS,这是首次报道直链PFOS的仿生还原降解.PFOS降解过程可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模拟,且升高温度有利于PFOS的还原降解去除和脱氟.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定性分析表明,PFOS仿生降解产物包括4种全氟磺酸类(全氟碳链长度为C4~C7)、9种全氟羧酸类(全氟碳链长度为C2~C7、C10、C11和C13)和5种多氟代酸类(即H-全氟己酸、H-全氟庚酸、H-全氟辛酸、H2-全氟辛酸和H-全氟辛磺酸)化合物.全氟磺酸类和全氟羧酸类化合物首次在VB12仿生催化降解PFOS的产物之中检出,其中全氟十一烷酸(C10)、全氟十二烷酸(C11)和全氟十四烷酸(C13)等长链化合物第一次在降解PFOS过程中被发现.在降解样中检出的H-全氟烷烃(链长为C2~C7、C10、C11和C13)是否是PFOS的仿生降解产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沼液还田方式、还田时长和重金属带入量等对土壤-作物重金属累积的影响,明确重金属累积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对41篇文献和1972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表明,单施沼液使土壤As、Cd、Cr、Cu、Zn和作物As、Cr的累积显著提高20.5%、15.2%、25.6%、18.7%、26.3%和14.6%、39.5%,对作物其它重金属累积作用不明显.沼液与化肥混施可显著提高8.05%和4.70%的土壤Cr和Zn的累积且降低作物对As的累积.相关分析表明,土壤As、Cd和Cr的累积速率与沼液还田时长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15、0.13和0.22、0.27、0.22,而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13和0.11.沼液还田带入的重金属会促进土壤As、Cd、Cr和作物As、Cd、Cr、Zn的累积,而土壤Cd、Cu和Zn的累积又会促进作物Cd、Cu和Zn的累积,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45、0.58和0.42.因子重要性分析表明,沼液还田对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因素是还田时长、SOM和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24.
不同磷水平下植物体内镉的积累、化学形态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控制条件下,将玉米、小麦植株在含有不同浓度磷(c(P)0,0.12,0.6,3.0mmol/L)和镉(c(Cd)0,4.0μmol/L)的营养液中培养21d,研究植株体内各种镉的形态、生理特性和酶活性的变化,选择三种主要镉的形态,即氯化钠可提取态(镉与蛋白质或多肽结合态),醋酸可提取态(镉与磷酸盐的结合态)和去离子水可提取态(水溶性、有机酸盐镉的形态)作为优势态镉加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介  相似文献   
25.
采用固相萃取处理水样,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测定水样中14种全氟有机酸。通过优化试验条件,使方法在100 μg/L~1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87 μg/L~480 μg/L。空白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808%~113%,测定结果的RSD≤37%。将该方法用于测定厦门市某大学周边水样,结果14种全氟有机酸均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26.
陈玉成  杨志敏  蒋玲  陈庆华  高萌 《环境科学》2010,31(7):1614-1618
采用模拟淋溶试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紫色土氮素的垂向迁移的影响.SDBS减少紫色土铵态氮的淋溶损失,且SDBS浓度越高,铵态氮损失越少.SDBS促进紫色土硝态氮的淋失,累积淋失量依次为SDBS100SDBS40SDBS0SDBS5.低浓度SDBS抑制紫色土总凯氏氮(TKN)损失,但高浓度SDBS则显示促进作用,SDBS40、SDBS100的TKN累积淋失量分别较SDBS0增加了16.8%、22.36%.SDBS淋溶影响紫色土氮素的垂向分布,紫色土氮素有明显向下迁移的趋势,且SDBS浓度越高,迁移性越强.  相似文献   
27.
针对直接投放CuSO4灭藻易致水体Cu2+局部偏高的事实,以壳聚糖作载体合成缓释性的壳聚糖载铜灭藻剂(Copper-Chitosan Algaecide,CCA),研究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灭藻效应.结果表明,CCA能有效控制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其最佳施用时间为蛋白核小球藻的迟缓期,且随着灭藻剂用量增加,灭藻率增大.对于富...  相似文献   
28.
为了阐明厌氧环境下全氟羧酸(PFCAs)等全氟化合物的迁移归趋,研究了8:2氟调聚醇(8:2FTOH)的厌氧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取自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在厌氧条件下可还原降解8:2FTOH,并生成氟离子、全氟类和多氟类降解产物,且降解过程可采用双指数衰减模型拟合.在为期120d的培养中,8:2FTOH的摩尔降解率高达(93.2±0.9)%;摩尔回收率则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由培养初期(1d)的(97.5±5.1)%下降至末期(120d)的(68.9±4.0)%,这说明在培养后期可能产生了未知的降解产物或生成了未知的挥发性产物.8:2不饱和氟调聚酸(8:2FTUA)和全氟辛酸(PFOA)分别是摩尔产率最高的多氟类和全氟类降解产物,分别介于(6.94±0.10)%~(24.2±1.5)%和(2.67±0.22)%~(14.9±1.0)%的范围内.多氟类降解产物的摩尔产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而全氟类降解产物的摩尔产率则随培养时间的增加持续增加,这说明其可能分别为中间降解产物和最终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29.
研究造粒改性、酸改性凹凸棒石对Cu(Ⅱ)、Ni(Ⅱ)、Cd(Ⅱ)的等温吸附、动力学、热力学特征,并研究不同pH值、溶液浓度、温度条件对改性粒状凹凸棒石吸附3种重金属的影响。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拟合,Langmuir效果最好,吸附属于单层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描述吸附过程,吸附作用主要受化学控制;热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吸附3种金属离子△G|T·△S|说明反应为焓驱动。在研究范围内,不同条件和分析模型中,吸附性能均为Ni>Cu>Cd。在pH>4时,吸附重金属效果良好;吸附性能随温度的升高,先升增强后降低,在20℃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30.
为从污染土壤中吸附移除重金属镉(Cd),将共沉淀法合成的磁性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Fe3O4)分别按0、0.1%、0.5%、1.0%、3.0%比例添加至土壤中,在修复21、30、45 d时,磁分离nHAP@Fe3O4与土壤,考察nHAP@Fe3O4对土壤Cd的去除、材料的回收效果及修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w(Cd)为2.510 mg·kg-1的重污染稻田土壤中添加1.0%nHAP@Fe3O4,修复21 d时土壤Cd去除和材料回收效果最好,Cd平均去除率和材料回收率分别为16.45%和85.33%;nHAP@Fe3O4能明显降低土壤Cd的可交换态,促使其向较稳定的形态转化;经nHAP@Fe3O4修复后的土壤pH值升高,CEC有所降低,土壤颗粒间孔隙增大。利用磁性将nHAP@Fe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