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220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91.
钼是动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过去人们侧重于研究它对作物的增产作用,而对于它对植物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研究得较少。由于铝在某些粉煤灰中含有较高的量,为农田安全施用粉煤灰,为防止土壤中加入过量钼对植物产生危害或在植物体内积累过量钼而生产对动物有毒的饲料,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492.
胞外聚合物(EPS)在藻菌生物膜去除污水中Cd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藻菌生物膜在自然水体和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普遍存在,它们在去除水体中重金属起重要作用。笔者在室内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丝藻(Ulothrixsp.)-细菌生物膜所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与藻菌生物膜去除毒性金属Cd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EPS主要由丝藻产生,其含量与污水中Cd的去除效率及生物膜中Cd的积累量之间相关性良好。而且,丝藻所分泌的EPS为与其共生的细菌及其本身提供了一个缓冲Cd毒性的微环境,这使藻菌生物膜能在不利的环境中保持较高的活性并能持续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Cd。   相似文献   
493.
本文从大庆城市用水严峻与城市污水处理及回用设施水平整体滞后的实际情况出发,浅析了城市污水处理及回用问题的思路,为石油化工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发展目标,并且进一步探索了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建设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94.
长江扬州段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源头水域,也是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核心区,生态区域敏感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筛查-无人机遥感详查-地面人工核查的星空地协同技术对长江扬州段沿岸自然岸线保有率、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周边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1)长江扬州段自然岸线保有率为46.20%,岸线范围内建设用地占比达33.35%,开发强度较高;(2)沿岸有码头114座,入江排口104个,部分排口存在水色异常等环境问题;(3)沿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存在加油船溢油现象和驳船违规堆放固体废弃物等环境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95.
建立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统一、全面、共享的应急管理体系是顺势而为,也迫在眉睫。其中,元数据及标准化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应置于首位。该文从元数据的应用现状出发,通过文献调研法对现有的相关元数据进行总结,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切入点,对符合要求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确定元数据的属性及定义;最后对多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属性进行集成,设计元数据信息模型,并简单完成了数据组织工作。通过构建元数据信息模型,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各类重大突发事件数据记录格式,为基础案例数据形成、应急案例数据库设计及应急监测预警平台的搭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6.
陈娟  潘倍强 《环境技术》2023,(10):129-135
本文主要结合电磁兼容理论、规范标准和建模仿真对地铁的EMC布局布线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分析电磁干扰对于系统、设备、的影响和危害,阐述保证电磁兼容可靠的必要性,其次,对地铁牵引辅助和供风制动两大最为关键的系统进行了EMC风险分析,对每个系统中容易产生电磁兼容问题的高危风险点进行分析和评估,给出了恰当的解决措施,最后,根据地铁列车布局布线规则和标准,结合地铁车辆的实际情况,分别针对于车上、车内、车下、电气柜和线槽等关键位置,易产生干扰问题的部分进行仿真和布线设计,从布局布线角度降低这些位置电磁兼容问题产生的可能性,进而保证地铁列车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97.
工业园区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方法,是园区科学推进低碳发展的必要前提。本研究剖析了园区碳核算的复杂性,明确了园区“双碳”工作的核心要义,建立了“一芯四核”互馈式园区碳核算方法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应用目标与范围定义、流分析与排放清单建立、碳排放计算、结果解释与决策支撑四个核心环节,四“核”间相互作用、迭代优化,根据园区发展实际进行具象化,并充分考虑向上与所在行政区域碳核算清单、向下与企业碳排放核算兼容,最终服务于准确把握低碳发展内涵、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这一关键内“芯”。进一步地,研究阐述了“一芯四核”方法框架各主要步骤,分析了园区碳核算实践中面临的园区边界、核算范围、清单建立、数据质量等方面的难点,提出了基于检验清单的各环节工作原则、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研究为“千园千面”的工业园区提供了科学统一的碳核算理论框架,可为工业园区在低碳转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提供决策支撑,为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奠定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498.
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修复后的场地和土壤因其污染物未彻底清除而备受关注,外界环境胁迫下重金属存在再活化的风险,但再活化的速率和形式尚不明确. 我国华南地区高温多雨,水热交换频繁剧烈,固化/稳定化后修复场地的安全利用面临更大的潜在风险. 以珠三角地区2个典型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淹水和干湿交替对土壤重金属铬(Cr)的释放、形态转化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结果表明:①淹水和干湿交替可提高已固化/稳定化土壤中Cr的浸出浓度. 场地A和B土壤Cr的浸出浓度较淹水前分别上升了1.32和8.72倍,干湿交替后场地A土壤Cr的浸出浓度略有下降,场地B土壤Cr的浸出浓度则增加了4.32倍. ②淹水和干湿交替促使已固化/稳定化的Cr从酸可提取态向相对稳定的可氧化态等转化. 场地A和B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r含量较淹水前的变化率分别为?60.17%和?14.34%,可氧化态Cr含量的变化率分别为2.71%和13.30%;干湿交替后土壤可提取态Cr含量的变化率分别为?28.78%和?2.13%,可氧化态Cr含量的变化率分别为5.48%和10.22%. ③淹水通过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点位(Eh)、pH和无定形氧化铁等影响Cr的稳定性,促使Mn4+、Fe3+的还原和Cr的重新释放;干湿交替较淹水处理对固化/稳定化体系的影响相对较小. 研究显示,水分胁迫可提高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土壤Cr的浸出浓度、改变赋存形态,但其浸出浓度远低于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和HJ/T 301—2007《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暂行)》规定的浸出液浓度限值;鉴于外界环境胁迫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当前“一评定终身”的效果评估管理模式对未彻底清除污染物场地后期监管的无力性,持续关注和系统管控是实现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可持续安全利用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499.
阐述了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监理之间的关系,指出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运作秩序,对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推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是具有积极意义,结合实践,提出了建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运作秩序的思路。  相似文献   
500.
为检验水成膜泡沫(AFFF)叠加灭火法的可行性,通过油烃池火扑救试验,分别对比不同风向和泡沫流量下AFFF叠加灭火法的灭火效能,油池燃烧过程由热成像设备实时记录。结果表明:相较于非AFFF叠加的灭火方法,AFFF叠加灭火法处置油池火的整体效能较高,符合油池火扑救要求。AFFF叠加灭火法具备如下优势:对泡沫灭火剂通用性强,灭火所需的低倍数、中倍数AFFF均可使用低倍数AFFF原液调制;具有良好的灭火性能,能够克服AFFF热稳定性不足的缺陷、提升AFFF的覆盖效果;能够提升泡沫延展性,使泡沫叠层达到油池远端的铺展覆盖。该灭火战术对处置燃烧面积较大的平面流淌火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