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通过同步监测2010年-2013年入湖监测断面水质和水量,分别计算了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以及全年入湖污染物通量.结果表明,2010年-2013年,入湖10个断面水质达标率在80%~100%之间,化学需氧量均是进入鄱阳湖的主要污染物.各污染物主要通过赣江主支、赣江中支、赣江南支、赣江北支、信江西支和饶河6条河流进入鄱阳湖;氨氮浓度年均值与水量相关性均呈负相关,而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浓度年均值与水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区典型污染过程VOCs特征及臭氧潜势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利用在线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GC-FID)监测系统对上海市城区典型污染前、污染中和污染后的55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自动连续监测,分析了各个阶段VOCs(C2~C12)体积分数、物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区典型污染前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27×10-9;污染中VOCs体积分数迅速增加,比污染前高3倍,达到87×10-9;具体以烷烃最高(35.2×10-9)、芳香烃次之(30.0×10-9)、烯烃最低(21.6×10-9);用最大臭氧生成潜势量(ΦOFP)对不同污染阶段污染VOCs大气活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污染阶段VOCs的ΦOFP均呈现污染前〈污染后〈污染中的变化特征.污染前期的ΦOFP依次是芳香烃(53.0%)〉烯烃(36.1%)〉烷烃(11.7%);污染中期的ΦOFP依次是芳香烃(54.7%)〉烯烃(36.7%)〉烷烃(9.8%);污染后期ΦOFP则依次是烯烃(52.7%)〉芳香烃(36.0%)〉烷烃(13.2%).具体关键活性物种主要包括甲苯、间、对二甲苯、1,3-丁二烯、乙烯、丙烯等芳香烃和烯烃物种,具体以烯烃C2~C4为主,芳香烃C6~C8为主.不同污染阶段O3与ΦOFP之间存在典型的非线性负相关关系,并且ΦOFP转化为O3的量均小于20%,说明臭氧浓度仍有很大上升空间;这对定量评估大气中VOCs对臭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洁生产战略作为环境管理的一项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医院废物作为一种危险废物,在其处理处置过程中,也应引入清洁生产思想,这对于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轻环境压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层建筑火灾防烟空气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火灾时引起烟气流动的因素 ,建立了高层建筑火灾时防烟空气幕流量、吹风口宽度和吹风口的射流速度的计算模型。通过实验研究 ,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的江西省国控点臭氧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江西省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2019年,江西省臭氧超标时间和质量浓度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4—6月和8—10月是江西臭氧污染高发期,其中8—10月臭氧污染最严重;臭氧1 h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分布特征,早晚浓度低,上午09:00浓度快速上升,15:00达到峰值。除景德镇外,2017—2019年江西省臭氧污染在空间上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2019年臭氧污染在空间上呈现出总体平均分布的特征。大体上,江西省11个设区城市臭氧超标天数比例的峰值在(30,35]℃日最高气温区间。晴朗天气时的地面低压系统与臭氧污染关联性强,江西省11个设区城市在日均地面气压(990,1 013.25]hPa、日均地面湿度(50%,70%]和日均地面风速(1,2]m/s条件下臭氧容易超标,臭氧超标时地面主导风向主要为北风和东北风。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某化工工业园区为目标区域,针对典型的大气VOCs污染过程,通过耦合高时间分辨率GC-MS在线监测、拉格朗日大气扩散模型、VOCs源谱及相似度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了小尺度大气VOCs的精细化溯源.结果表明,针对敏感点监测到的VOCs高值时刻,拉格朗日大气扩散模型能够追踪主要的气团来向及企业潜在贡献,空间分辨率达到1...  相似文献   
17.
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物流网络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欧班列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分析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物流网络结构有助于中欧班列的健康发展。通过改进的熵权法测算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了节点城市间的物流联系强度,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物流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和凝聚子群。研究结果显示: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物流网络密度较小,城市间物流影响较小;节点城市中,苏州、重庆、北京、南京和武汉5个城市网络中心性指数最高,对其他节点城市影响较大,其他节点城市间的物流联系主要通过这几个城市的中介效应来实现;中欧班列发展初期,建议选择北京、重庆、苏州和兰州作为中转集货枢纽开展重新编组作业,当货量足以支撑更多城市开行直达班列时,建议选择北京、重庆、苏州、南京、长沙、沈阳和兰州作为枢纽节点建设中欧班列国别班列重新编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