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6篇
综合类   8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柴油车是机动车排放的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为研究沈阳市柴油车PM_(2.5)和PM_(10)的排放因子及其碳组分排放特征,采用检车线车载测试方法采集了15辆国三和国四排放标准的小型、中型、大型载客和轻型、中型、重型载货柴油车尾气样品,并对其中的碳组分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国三柴油车PM_(2.5)和PM_(10)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 193±0. 092) g·km-1和(0. 338±0. 305) g·km-1,国四柴油车PM_(2.5)和PM_(10)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 085±0. 038) g·km-1和(0. 100±0. 042) g·km-1,随排放标准的提升PM_(2.5)和PM_(10)排放因子显著下降.同一排放标准下,排放因子随车型的增大而增大. TC为柴油车的主要组分,国四柴油车中TC的质量分数(23%~48%)明显低于国三柴油车(29%~70%).各车型柴油车元素碳(EC)的质量分数均大于有机碳(OC),OC/EC为0. 70±0. 29,且国四柴油车OC/EC值低于国三柴油车.因载客汽车总行驶里程明显高于载货汽车导致油耗较高,相同排放标准载客汽车OC和EC的质量分数高于载货汽车.国三、国四柴油车质量分数最高的碳组分均为EC2,可将EC2作为柴油车的标识组分.  相似文献   
42.
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我国大部分城市环境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地表风蚀尘是其重要来源,需要对该源的贡献量进行定量估算.基于TM遥感影像对天津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并在近郊布设94个点采集地表土壤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基于GIS进行克里格插值计算,得到土壤粒径分布.结合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计算得出2009年分季节近郊四区(北辰、西青、津南和东丽)土壤风蚀模数、风蚀量、释尘模数和释尘量.结果表明,天津市近郊春、夏、秋和冬的风蚀量分别为21236.31、 4435.21、 7272.13和17204.40 t;北辰、西青、津南和东丽的全年风蚀量分别为6380.23、 32881.13、 8340.67和2546.02 t;全年耕地和林草地的风蚀量分别为49 599.20和548.85 t.天津市近郊2009年释尘量分别为9352.92 t(粒径<10 μm)、 20587.99 t(粒径10~15 μm)和13873.74 t(粒径15~20 μm).天津市近郊输入中心城区20 μm以下的尘量为20592.91 t, 10 μm以下的尘量为4395.89 t,占21.35%.  相似文献   
43.
冬季天津家庭室内空气颗粒物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家庭住宅室内空气颗粒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程度,采集天津市13户家庭住宅冬季室内空气颗粒物PM10、PM2.5样品,采用GC/MS分析了DMP、DEP、DBP、BBP、DEHP、DO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结果表明,室内空气颗粒物中DMP、DEP、DBP、BBP、DEHP这5种邻苯二甲酸酯在所有家庭均被检出,DOP在部分家庭检出.其中,DBP和DEHP为主要污染物.PM10和PM2.5中的6种物质占ΣPAEs颗粒相的比例规律相同,DBP和DEHP较大,分别为13.92%~91.50%、5.56%~85.08%和20.88%~93.95%、5.53%~75.90%;其次是DMP、DEP和BBP,DOP最小.不同粒径颗粒物上PAEs的分布显示,大多数PAEs易吸附在粒径较小的细粒子PM2.5上;结合调查问卷分析表明,冬季室内空气颗粒物上PAEs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内,受房间的装修时间、装修特点、生活习惯、吸烟、烹饪、塑料制品使用量、室内清洁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天津市某社区老年人PM2.5暴露痕量元素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PM2.5暴露特征,对天津市某社区101名老年人(平均年龄67岁)夏季(2011年6月13日—7月2日)和冬季(2011年11月30日—12月12日)的PM2.5暴露水平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PM2.5载带痕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健康风险. 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夏、冬两季PM2.5个体暴露浓度分别为(124.2±75.2)、(170.8±126.6)μg/m3,室内暴露浓度分别为(120.0±48.9)、(164.9±125.7)μg/m3,环境暴露浓度分别为(98.6±33.3)、(140.0±87.7)μg/m3. 10种痕量元素中,ρ(Zn)最高,夏季为324.18~345.65ng/m3,占痕量元素总质量浓度的37%以上;冬季为148.36~362.00ng/m3,占痕量元素总质量浓度的35%以上. V、Cr、Mn、Cu、Zn和Pb的非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理论风险较小;但其中Cr和Mn风险值均超过0.1〔HQ(风险系数)分别为0.882和0.306〕,对于属于易感人群的老年人群体,仍有可能对其身体健康产生危害,需引起重视;As、Cd和总体致癌风险均超过10-6,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5.
大学生使用电脑及受其电磁辐射污染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目前高校内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情况,以及大学生对其所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了解程度和受其危害程度,在南开大学本部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宿舍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个人电脑的普及率为45.7%,以电磁辐射强度相对大的阴极射线管(Cathod RayTube,CRT)显示器电脑为主,占64.9%;拥有个人电脑的大学生,平均每日使用电脑的时间长;学生使用电脑后出现不良症状(眼疼、头晕等)的比例高,为77.4%,女生对电磁辐射的敏感程度高于男生;随每日使用电脑时间的延长,出现不良症状的人数增加;大学生对电磁辐射的危害有所了解的人数比例为71.9%,但知道防护措施的仅为29.6%,使用防护屏的仅为5.4%.综合调查结果认为,大学生电脑普及率高,使用时间长,且对电脑电磁辐射无应有的防护,大多数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了电磁辐射的影响,大学生受电脑电磁辐射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6.
于2011年夏季(6月13日—7月2日)和冬季(11月30日—12月12日)在天津市某老年社区采集室内与老年人个体暴露PM2.5样品,分析二者的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特征. 结果表明:夏、冬季室内ρ(PM2.5)分别为(138±103)和(173±136)μg/m3,二者差异显著(P<0.05);冬季室内ρ(PM2.5)、ρ(SO42-)和ρ(OC)显著高于夏季(P<0.05),初步推断是由于冬季燃煤取暖排放的大量颗粒物渗透进入室内所致;冬季室内源(如清扫和吸烟)对某些室内PM2.5组分(Al、Ca和Cd)的贡献较夏季显著. 对个体暴露与室内ρ(PM2.5)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在夏、冬季均显著相关(P<0.05). 在受试老年人时间活动模式基础上,采用COD(分歧系数)评估室内和个体暴露PM2.5化学组成的相似度,结果显示,室内与个体暴露PM2.5的COD在夏、冬季分别为0.34±0.10和0.37±0.12;冬季受试老年人在交通微环境所处时间较长,致使COD大于0.5的样本数所占比例较夏季高. 室内和老年人个体暴露PM2.5的ρ(OC)/ρ(EC)在夏、冬季均相近,说明二者的碳组分来源相似.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室内外PM10中多环芳烃相关性和来源特征,于2009年非采暖季、采暖季在天津市某小区36位住户室内和室外进行PM10膜采样,并分析其中12种PAHs浓度.结果表明,非采暖季较采暖季更为良好的室内外通风性,导致非采暖季室内外PM10中PAHs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采暖季室内PM10中PAHs浓度显著小于室外浓度;非采暖季室内外PM10中各PAHs占总PAHs的质量百分比基本一致,而采暖季其室内外质量百分比有明显不同;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室内外PM10中PAHs的I/O平均值均低于1,但采暖季I/O值小于非采暖季. 对参与者的时间活动模式分析表明,在采暖季和非采暖季,室内吸烟、清洁活动以及烹饪对室内PM10中PAHs浓度变化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 室内外PAHs浓度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室内PM10中5~7环PAHs主要受到室外源的影响,2~4环PAHs主要受到室内源的影响,非采暖季和采暖季室内外PM10中总PAHs的有效穿透因子分别为0.73和0.51. 通过特征比值法对PM10中PAHs来源进行解析得出,燃煤源、柴油机动车是其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北京地区冬季PM_(2.5)载带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污染特征,2013年1月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内采用在线离子色谱(URG-9000B,AIM-IC)对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SO_4~(2-)、NO_3~-、Cl~-、NH_4~+、Na~+、K~+、Mg~(2+)、Ca~(2+))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总水溶性无机离子(TWSI)浓度为61.0μg/m~3,其中二次无机离子SO_4~(2-)、NO_3~-、NH_4~+(SNA)占比达72.3%,在PM_(2.5)中占比为40.29%,表明北京市PM_(2.5)二次污染严重。重污染天[NO_3~-]/[SO_4~(2-)]表明,固定源污染较移动源更为显著。三元相图表明,在空气质量为优的情况下,NH_4~+(在SNA中占比为30.3%~65.5%,下同)主要以NH_4NO_3的形式存在,较少比例以(NH_4)_2SO_4存在;严重污染时,NH_4~+(47.3%~77.9%)主要以(NH_4)_2SO_4形式存在,其次以NH_4NO_3的形式存在,其余的NH_4~+以NH_4Cl的形式存在。[NO_3~-]/[SO_4~(2-)]日变化表明,早、晚机动车高峰影响北京重污染发生。  相似文献   
49.
天津市PM10中元素的浓度特征和富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解天津市大气PM10中元素的浓度水平和污染元素的来源,在天津市布置了7个采样点,获得了风沙季、非采暖季和采暖季19个元素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Ni、Pb、Cu、Cr是PM10中的主要超标污染元素;K、Ca、Na、Mg、Al、Si、Fe、Ti等8种元素是PM10浓度的主要贡献率元素(92%);19个元素的富集系数风沙季明显低于非采暖季;Co、Cu、Zn、Br、Pb五个元素各季和各站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0,人为源贡献大于自然源,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元素。  相似文献   
50.
以可燃垃圾、污水污泥和煤粉为原料,添加园林残余、固硫剂等按L16(45)正交表配料,采用机械成型设备制备固废复合燃料,研究燃料组分对固硫固氯效果的影响。固硫率、固氯率实验数据的极差、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aO添加量对固硫率、固氯率的影响最显著;MnO2添加量对固氯率的影响仅次于CaO添加量,但对固硫率没有影响。运用ForStat 2.0统计软件建立了固硫率、固氯率指标的预测方程,置信度大于95%。应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最佳固硫固氯效果的燃料制备配方为:A2B3C2D3,即垃圾、污泥、煤粉以2∶1∶1比例混合,园林残余为10%,助燃剂MnO2添加量为0.17%,固硫剂CaO添加1.2%时所制备的燃料,燃烧中固硫率可达74.55%,固氯率可达77.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