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3篇
  免费   815篇
  国内免费   2537篇
安全科学   845篇
废物处理   301篇
环保管理   627篇
综合类   5159篇
基础理论   119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526篇
评价与监测   472篇
社会与环境   635篇
灾害及防治   26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469篇
  2021年   495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446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516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670篇
  2012年   663篇
  2011年   606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475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各类事故频发,媒体上事故报告时常可见,但系统、完整、并有大量图片的事故报告较少。石化行业也是如此,事故报告普遍缺乏统一标准,每个公司均倾向于自己的事故分析报告形式。目前的事故报告提供了较多的事故信息,但在事故原因中时常缺少人为因素的分析。BP公司、康菲集团、斯伦贝谢公司和德士占石油公司联合开发了人为因素调查工具(HFIT),该工具不仅能提供较高质量的人为因素分析数据,还能为公司在有效补救措施方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82.
为解决松散煤体热物性参数的测试周期长与实验误差大等问题,构建测试装置实验平台,结合交叉热线法和平行热线法,对松散煤体热物性参数进行准确测量与计算,对1~2 mm,0.5~0.6 mm和0.2~0.3 mm 3种不同粒径煤样在不同水分含量下的热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利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松散煤体温度场进行模拟研究,并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所测粒径范围里,同等水分含量下的松散煤体粒径越大,导热系数越小,热扩散率与比热容越大;松散煤体的导热系数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趋势渐缓;松散煤体的热扩散率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水分含量达到11.73~13.88%后热扩散率开始逐渐下降,而比热容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83.
The preparation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inclusive sustainability appraisals (SAs) for neighbourhood plans (NPs) in England may be required when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effects are expected to arise from an NP.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the result of a Ph.D. project, conducted between 2012 and 2015, in which all 15 NP SEA inclusive SAs that had been completed at the time were evaluated. In this context, the quality of SA practice was found to differ substantially. SAs were prepared either ‘in-house’ (i.e. by neighbourhood planning steering groups) or by consultants. The quality of SAs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ir overall perceived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underlying NPs. Whilst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on practice in England, findings are expected to be of interest to a wider international audience, in particular to those experimenting with voluntary neighbourhood/local level plan SA/SEA.  相似文献   
984.
A large international watershed, the St. Clair‐Detroit River System, containing both extensive urban and agricultural areas, was modeled using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model. The watershed, located in southeastern Michigan, United States, and southwestern Ontario, Canada, encompasses the St. Clair, Clinton, Detroit (DT), Sydenham (SY), Upper, and Lower Thames subwatersheds. The SWAT input data and model resolution (i.e., hydrologic response units, HRUs), were established to mimic farm boundaries, the first time this has been done for a watershed of this size.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2007–2015) and validated (2001–2006) with a mix of manual and automatic methods at six locations for flow and water quality at various time scales. The model was evaluated using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and percent bias and was used to explore major water quality issues. We showed the importance of allowing key parameters to vary among subwatersheds to improve goodness of fit, and the resulting parameters were consistent with subwatershed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al sources in the Thames and SY subwatersheds and point sources from DT subwatershed were major contributors of phosphoru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hosphorus yields at HRU and subbasin levels identified locations for potential management targeting for both point and nonpoint sources and revealed that in some subwatersheds nonpoint sources are dominated by urban sources.  相似文献   
985.
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对石油开采区土壤重金属的部分缺失试验数据进行补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石油开采区土壤中重金属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包括自然来源、农业来源、交通来源和燃煤来源。以不同来源重金属作为输入条件、土壤生物毒性作为输出条件构建不同来源重金属土壤发光菌生物毒性神经网络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下,25组验证样本模拟值和试验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396,满足模型验证要求。结合相对灵敏度计算,获得不同来源重金属对土壤生物毒性的贡献率分别为自然来源26.68%、农业来源52.71%、交通来源4.67%、燃煤来源15.94%,即农业来源为石油开采区土壤中发光菌生物毒性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86.
长期施肥对棕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棕壤有机碳在0~60 cm土层的含量和储量特征以及土壤固碳速率.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氮磷肥有机肥配施(M_2NP)、氮肥有机肥配施(M_2N)、单施有机肥(M_2)、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施(NP)和不施肥处理(CK).结果表明:经过31年长期不同施肥,各处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储量的剖面分布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规律.本试验条件下M_2NP、M_2N、M_2、NP、N、CK处理的耕层有机碳富集系数分别为0.465、0.455、0.407、0.48_2、0.393、0.471,表明耕层土壤对有机碳的保持强度最强.在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M_2NP、M_2NM_2、NPNCK,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与试验前相比,CK处理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均显著降低.各处理碳库管理指数(CPMI)表现为M_2NPM_2NM_2NNPCK.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固碳速率可知,与试验前相比,CK处理表现为碳的净释放,固碳速率达-401.4 kg·hm~(-_2)·a~(-1);固碳速率最高的为M_2NP,M_2N,分别达到489kg·hm~(-_2)·a~(-1)、440._2 kg·hm~(-_2)·a~(-1).综合结果表明,化肥、有机肥配施所产生交互效应更有利于棕壤有机碳储量的增加及固碳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87.
本研究对广东一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河流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抗生素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9个沉积物样品和5种鱼肉及1种鱼内脏中3种FQs—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的残留特征,并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总磷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沉积物各点平均值NORCIPENR,最大含量分别为:NOR248.25 ng·g-1,CIP 158.69 ng·g-1,ENR 56.81 ng·g-1;FQs和沉积物有机质、总磷相关系数平均为0.946、0.968(p0.01);5种鱼的鱼肉中FQs的含量可能高于或低于沉积物中FQs含量均值;鳙鱼内脏FQs含量是鱼肉中的3.21~9.53倍.研究结果对保障饮用水安全及水产品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8.
印染污泥混燃特性及其燃烧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广东某印染污泥(YR)、造纸污泥(ZZ)及两种市政污水污泥(LJ、KFQ),利用热重法对不同来源污泥的单一及混合样在不同焚烧条件下进行了热重实验研究,并通过TG-DTG曲线计算了各试样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获得了其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各单一试样的燃烧主要分为水分析出、挥发分析出、固定碳燃烧和残留物的燃烧和分解4个燃烧阶段,其中挥发分的析出制约着YR、KFQ、LJ污泥的整个燃烧过程,而ZZ污泥还受到固定碳燃烧阶段的显著影响.当向印染污泥中加入50%的KFQ市政污泥后,YR污泥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和可燃性指数分别提高了将近2倍和1.6倍.富氧(CO2/O2)燃烧可以提高印染污泥的后期燃烧强度,降低印染污泥燃烧阶段活化能,促进印染污泥的综合燃烧性能.采用积分法(Coats-Redfern方程)计算得到各燃烧阶段反应的机理方程及相应的活化能参数,发现第一挥发分峰前取反应级数n=0.5、峰后n=2,可描述各自阶段的燃烧反应机理,而第二挥发分峰没有显著规律.  相似文献   
989.
中国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硫酸盐气溶胶对地球系统能量收支平衡和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基于中国2007年二氧化硫排放清单,应用Can METOP、OPAC和SBDART模型,对中国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及其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全年波动范围在-9.1~0.0008 W·m~(-2)之间,全国年均值为-1.372 W·m~(-2),低于全球均值(-0.35 W·m~(-2)),其中华东地区最强为-5.017 W·m~(-2),西北地区最弱仅为-0.22 W·m~(-2),该空间分布主要受SO_2排放的空间差异及西风导致的向东溢出效应影响.同时,除华南之外的绝大多数地区夏季辐射效应最强、冬季最弱,这主要由SO_2向硫酸盐的转化率及相对湿度的季节差异决定.本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硫酸盐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时空差异,对评估硫酸盐气溶胶的气候效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0.
中国页岩气开发过程环境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页岩气资源储量丰富,随着页岩气商业勘探开发的不断推进,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页岩气开采工艺来看,开发对水、大气、土壤及生态地质环境等都有一定的影响.此外,中国页岩气开发过程中还存在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监管机制缺乏、环境准入机制不明等问题.因此,针对页岩气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亟需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严格监督管理、制定开发环境规划.同时,建设环保示范工程,加大环保科研投入,降低页岩气开发的环境影响,实现页岩气开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