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安全科学   78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381篇
基础理论   114篇
污染及防治   222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51.
TiO2/膨润土复合材料对Hg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纳米TiO_2对膨润土进行复合改性,制备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采用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表征改性前后膨润土的结构和形貌.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以膨润土为对照,研究不同添加量、pH、吸附时间及初始Hg~(2+)浓度等条件下,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对Hg~(2+)的吸附特性与性能,同时通过正交试验,探究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吸附Hg~(2+)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膨润土颗粒明显变小,且颗粒疏松多空孔,层间距增大.相比于膨润土,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吸附性能得到极大提高.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对Hg~(2+)的吸附率均随着添加量、pH、吸附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添加量为1.5 g·L~(-1)、pH为7.0、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吸附率达98.0%以上.但TiO_2/膨润土复合材料对Hg~(2+)的吸附率随着初始Hg~(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4种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吸附过程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属于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20.66 mg·g-1.吸附Hg~(2+)的最优实验条件:添加量为2.0 g·L~(-1),pH为8.0,初始Hg~(2+)浓度为45 mg·L~(-1),吸附时间为16 h,此时吸附率99.9%,平衡浓度为0.034 mg·L~(-1).  相似文献   
52.
UASB-FEO-氨吹脱-CASS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差、氨氮含量高等特点和国内处理工艺现状,采用UASB-FEO-氨吹脱-CASS工艺处理合肥市龙泉山城市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介绍了工艺的重要构筑物及其设计参数。运行实践表明,整套装置运行平稳,出水水质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出水水质对该工艺进行技术分析以及运行结果的讨论,并与新发布的技术规范及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3.
巢湖蓝藻的机械清除工艺以及藻水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巢湖蓝藻进行机械清除以及藻水分离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浮式围栏引导-机械清除-投加剥离液辅助机械清除工艺处理量大,除藻效率高,筛网过滤-浓缩-卧螺离心机脱水成藻泥的藻水分离工艺较为理想,藻泥含水率仅为89%。2011年5—10月在巢湖运用上述方法清除湖面水华蓝藻,共处理富藻水1.6万m3,得到藻泥970 t,累计清除蓝藻106.7 t(干重)。按照所清除蓝藻的总氮、总磷的平均含量计算,相当于从湖中移除了氮6.25 t,磷2.1 t。表明在富营养湖泊中水华蓝藻大量暴发时,采用上述方法除藻,对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有效降低内源氮、磷等污染物负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运用LCA方法分析污水再生处理的成本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以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的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全过程为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清单分析、当量计算和权重分析等一系列分析过程,计算出污水处理过程的投入成本及污水再生处理前后对环境的影响,得出污水在经过处理后,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小其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环境正效益。该研究明确了污水处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优化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艺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occurrence, abundance, and fate of nine importan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genes (ARGs) (sul1, sul2, tetB, tetM, ermB, ermF, fexA, cfr, and Intl1) in the simulated soil and pond microcosms following poultry and swine manure application. Absolute quantitative PCR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gene copies. The results were modeled as a logarithmic regression (N?=?mlnt?+?b) to explore the fate of target genes. Genes sul1, Intl1, sul2, and tetM had the highest abundance follow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wo manure types. The logarithmic regression model fitted the results well (R 2 values up to 0.99). The reduction rate of all genes (except for the genes fexA and cfr) in manure-pond microcosms was faster than those in manure-soil microcosms. Importantly, sul1, intl1, sul2, and tetM had the lowest reduction rates in all the samples and the low reduction rates of tetM was the first time to be reported.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RG management should focus on us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ARG elimination before the manure applications rather than waiting for subsequent attenuation in soil or water, particularly the ARGs (such as sul1, intl1, sul2, and tetM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hat had high abundance and low reduction rate in the soil and water after application of manure.  相似文献   
56.
通过深入分析目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政府在法律法规上给予再生产业扶持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条件,民众理念更新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基础,建立有利于跟踪管理的再生产业链是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关键.提出的对策旨在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有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7.
湘江株洲段表层水重金属含量及存在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Ⅲ类水质限值为标准,总体来讲,湘江株洲段河水中Cu、Pb、Zn和Cd的总量均不超标,Cd的污染较重。霞湾断面的污染最重,清水塘工业区铅锌冶炼和化工企业是其污染的主要来源。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对湘江株洲段水体中的Cu、Pb、Zn和Cd进行了形态分析,Cu、Zn溶解态在各断面均大于50%;Pb、Cd的形态在不同的断面其所占比例不一样。监测了各水质参数,pH大都在7.5左右,Eh在200~300mv之间,为氧化的环境,COD大部分断面均在15~20mg/L以下。  相似文献   
58.
巢湖蓝藻的机械清除工艺以及藻水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巢湖蓝藻进行机械清除以及藻水分离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浮式围栏引导一机械清除.投加剥离液辅助机械清除工艺处理量大,除藻效率高,筛网过滤-浓缩-卧螺离心机脱水成藻泥的藻水分离工艺较为理想,藻泥含水率仅为89%。2011年5-10月在巢湖运用上述方法清除湖面水华蓝藻,共处理富藻水1.6万m3,得到藻泥970t,累计清除蓝藻106.7t(干重)。按照所清除蓝藻的总氮、总磷的平均含量计算,相当于从湖中移除了氮6.25t,磷2.1t。表明在富营养湖泊中水华蓝藻大量暴发时,采用上述方法除藻,对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有效降低内源氮、磷等污染物负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利用自行设计的生物膜培养装置,通过对4种不同填料载体进行连续曝气循环培养生物膜,对湖水中的溶解态微囊藻毒素(MCs)的去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填料载体上生物膜从形成到稳定大约需要3周;生物膜形成后对MCs的去除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颗粒活性炭柱>多密孔球型滤料柱>塑料悬浮填料柱>陶瓷滤球柱。在实验水质条件下,当水力停留时间(HRT)=5 h,进水MCs浓度为21.5~47.25μg/L时,颗粒活性炭、多密孔球型滤料柱对MCs的去除率最高可达100%,塑料悬浮填料柱对MC-LR和MC-RR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88%。当HRT=2.5 h时,塑料悬浮填料柱对MC-RR的去除率为MC-LR的2倍。生物膜对MCs的降解效果随温度(5~20℃)和溶解氧的升高而增加。塑料悬浮填料作为合适的生物膜挂膜填料载体对水源水的生物预处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
植物配置对表层流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州市贾鲁河河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不同植物配置表层流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单纯挺水植物湿地对TN、TP、NH4+-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58%、49%和26%;采用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组合的湿地对TN、TP、NH4+-N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64%、63%和32%,在对NH4+-N和TN的处理效果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DO含量变化是导致处理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湿地植物配置上,可从氮循环的角度,通过合理搭配湿地植物,强化硝化反硝化作用,以提高对氮素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