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312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日本与我国在历史上同属传统的东亚小农经济国家,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具有共通性。日本的农村生态环境管理随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适应,政府也数次推动乡村振兴。对比研究中日两国农村环境管理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虽然两国在农村环境管理上有相似性,但也有较大不同,我国不能完全照搬日本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必须走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特色道路,循序渐进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在开展农村环保工作的具体举措上,日本也有较多可借鉴之处:一是以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保障农村环境管理;二是以精准的财政补贴支撑农村环境管理;三是以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体系服务农村环境管理;四是以规范的行业和市场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环境管理;五是以亲民务实的环境宣传教育助力农村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12.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颁布的3项固有生物降解标准测试方法中,改进的MITI(Ⅱ)(OECD 302C)方法因适用于难溶、易吸附和弱挥发等物质的固有生物降解性评估,成为目前适用范围较为广的方法。但OECD 302C对接种物规定特殊,需周期性采集不少于10个位点、不同类型的接种物进行驯养,采集、驯养和维持成本及操作复杂程度相对高,而OECD 302C方法获取的化学品生物降解率并未优于其他2项固有生物降解方法。因此,对10位点采集并驯养不同时间的接种物及污水处理厂曝气池采集的活性污泥进行微生物学特征比较,采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及磷脂脂肪酸分析系统研究2种不同接种物的代谢活性及群落多样性,同时比较2种接种物对6种化学品的固有生物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驯养接种物在驯养14 d后,活性与多样性开始下降,与真实环境来源接种物(10位点采集且未驯养接种物,即驯养0 d的接种物)的微生物群落差别较大。驯养1个月后的接种物在碳源利用活性、降解能力上与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新鲜采集的活性污泥无明显差异。故笔者认为,在试验条件下,OECD 302C标准方法中的驯养接种物未达到预期目的,未经驯养的活性污泥更能反映真实环境,未来可以活性污泥作为该方法的接种物进行后续降解方法改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3.
石墨烯对高等植物幼苗的毒性及机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墨烯产品的广泛应用和潜在的环境释放,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为探讨石墨烯对高等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了其对黄瓜幼苗和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致毒机理。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石墨烯(10、50、100、500、1 000和2 000 mg·L~(-1))处理植物幼苗15 d后,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时间和石墨烯浓度的增加,植物幼苗生长的所有指标,包括根/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根长、根尖数、株高和叶面积均相应降低。另外,黄瓜幼苗比玉米幼苗对石墨烯更加的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石墨烯与黄瓜幼苗根部直接接触导致的物理损伤、氧化损伤,以及营养耗竭是其致毒机理。而石墨烯对玉米幼苗的致毒机理包括物理损伤和营养耗竭。本研究为石墨烯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4.
南海北部陆架海域枪乌贼中的六六六和DD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探讨用鱿鱼作指示生物,监测离岸海域六六六(BHC)和滴滴涕(DDT)的污染。结果显示,南海北部陆架海域枪乌贼中BHC和DDT含量远低于国内外残留限量值,BHC含量为(0.0278-0.200)×10-9(湿重,下同),平均为0.101×10-9,在剑尖枪乌贼和中国枪乌贼中略高于杜氏枪乌贼中,稍显珠江口海域>粤西海域>粤东海域>台湾浅滩的区域分布; DDT含量为(0.193-4.74)×10-9,平均为0.941×10-9,在剑尖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中略高于中国枪乌贼,略呈珠江口>粤西≈粤东>台湾浅滩的分布。γ-BHC/ΣBHC比值为0%-69.8%,平均为18.6%,远低于其在商品BHC中的比值;DDE/ΣDDT比值为0%-67.7%,平均为28.4%,在个别近岸站的比值很低。推测南海北部陆架海域近年没有BHC类污染物输入,但局部可能有DDT类污染物输入。  相似文献   
115.
由于富营养化会导致淡水水体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从而使金属在其中的腐蚀行为更加复杂。目前,国内外对金属在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的腐蚀行为与规律的研究比较少。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将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A3钢在富营养化淡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并着重研究温度、pH值、含氧量等因素对A3钢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6.
工频磁场诱导人FL细胞膜EGF的受体聚簇及噪声磁场的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50Hz工频磁场对人源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受体聚簇现象的可能诱导作用及噪声磁场的干预,将人羊膜细胞FL(human amniotic cells)分别用EGF、不同强度(0.05、0.1、0.2、0.4mT)工频磁场、噪声磁场、工频磁场和噪声磁场叠加的复合场处理15 min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标记,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受体的聚簇现象.结果表明,0.1、0.2、0.4mT工频磁场辐照FL细胞15 min可诱导细胞膜EGF的受体发生聚簇,但0.05mT工频磁场辐照时,细胞膜不出现EGF受体的明显聚簇.0.2mT噪声磁场则不能诱导细胞膜EGF受体的聚簇;当0.2mT噪声磁场与0.1、0.2mT工频磁场叠加后,可抑制工频磁场诱导的细胞膜EGF受体聚簇,但不能完全抑制0.4mT工频磁场诱导的细胞膜EGF受体聚簇.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工频磁场能诱导细胞膜EGF受体的聚簇;其作用阈值在0.05~0.1mT之间;噪声磁场对工频磁场诱导膜受体聚簇的干预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7.
耐高温防腐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分子量适中的环氧树脂对反应性有机硅低聚物进行共聚改性,充分利用有机硅树脂的耐高温性和环氧树脂的防腐性及高附着力。以此共聚物为成膜物,再采用合适的固化剂,添加适当的颜填料配成涂料。结果表明,在与适当的底漆配合使用下,该涂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及防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8.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是海洋中常见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生态安全及海洋生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海洋贝类作为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其滤食性、固着性等生理特点使其对PAHs具有较高的生物蓄积能力,可以在不同生物水平产生一系列的毒性效应。本文综述目前PAHs在海洋贝类多种生物水平所造成的生物毒性效应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从个体生理特征、组织结构、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4个层次展开讨论,为更有效地利用海洋贝类这一模型生物,深入开展PAHs对海洋生物的致毒效应与机制研究提供思路与检测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9.
太湖五里湖背角无齿蚌体内滴滴涕和六六六的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建立淡水"贝类观察"体系的初步尝试,选定2003年3月采自太湖五里湖水域的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内滴滴涕(DDT)和六六六(HCH)含量.除β型外,α型、γ型和δ型HCH异构体及p,p'-DDE,o,p'-DDT,p,p'-DDD,p,p'-DDT均在蚌样本中明显检出.∑DDTs湿重含量5.86~14.13 ng·g-1[平均(9.27±3.04) ng·g-1],高于∑HCHs湿重含量2.45~6.46 ng·g-1[平均(4.00±1.22) ng·g-1].p,p'-DDE、p,p'-DDD与α型、γ型HCH异构体分别为∑DDTs和∑HCHs的优势组分,说明太湖五里湖水域目前DDT的污染源可能很少,但存在较明显的新输入HCH.各蚌样的残留水平没有超过农业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颁布的最大限量.  相似文献   
120.
广州城郊菜地土壤磷素特征及流失风险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化学分析和土壤淋洗试验对广州城郊菜地土壤磷素特征和流失风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城郊菜地土壤全磷含量极高;与自然土壤相比较,菜园土壤无机磷比例增大、有机磷比例降低;无机磷中的AI-P、Fe-P比例增加.O-P比例降低,Ca-P比例基本一致;土壤Olsen P、Bray-1 P、Mehlich-1 P、0.01mol/L CaCl_2和H_2O提取的磷含量相当高;土壤淋洗液中溶解态磷和总磷持续保持很高的浓度,土壤磷供应强度大。菜园土壤中磷进入水体引起水体磷浓度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风险大;土壤磷的测定值可作为土壤磷流失风险和对水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估依据。菜地应作为农业非点源磷污染的优先控制区、应通过严格控制磷肥的投入和合理施肥等控制磷的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