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8篇
  免费   981篇
  国内免费   3237篇
安全科学   1039篇
废物处理   429篇
环保管理   829篇
综合类   6171篇
基础理论   1599篇
污染及防治   2145篇
评价与监测   589篇
社会与环境   531篇
灾害及防治   43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397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485篇
  2016年   468篇
  2015年   606篇
  2014年   735篇
  2013年   960篇
  2012年   833篇
  2011年   875篇
  2010年   814篇
  2009年   774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624篇
  2006年   616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71.
本文就一氧化碳的测定条件和CO氧化过程中氧化剂的选择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ReAO_4-Ⅱ为氧化CO的活性催化剂,转化率可达100%(在300℃以上),本法简便,可用于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和催化剂对CO活性测试。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防震减灾文化的组成、创建动力及其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次提出了防震减灾文化的概念,并对创建防震减灾文化的目的和如何创建、弘扬防震减灾文化提出了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73.
本文对防震减灾文化的组成、创建动力及其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次提出了防震减灾文化的概念,并对创建防震减灾文化的目的和如何创建、弘扬防震减灾文化提出了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74.
环境影响评价中河流调查、监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永军 《环境科技》2003,16(2):22-23
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对中小河流水环境研究中的河段选择、断面布设、测量采样、污染源调查、化验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75.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5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巨系统。通过提出综合衡量系统“协调性”和“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5个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度情况。并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构建GM(1,N)动态模型,预测未来几年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76.
IntroductionTheo chlorophenolisaverytoxicandpoorlybiodegradablepollutant,whichisusedasanintermediateinthemanufactureofhigherchlorophenolandphenolresinsandforextractingsulphurandnitrogencompoundsfromcoals.Itisalsousedinorganicsynthesis(dyesandpesticide) .Oxidationofo chlorophenolwastewaterincatalyticwetairoxidationisofpracticalinterestsinceawastewatercontainingo chlorophenolover 2 0 0ppmmaynotbetreatedeffectivelybydirectbiologicalmethods.Advancedoxidationprocesses(AOPs)havebeensuccessfullyuse…  相似文献   
77.
The landfill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MSW) could be regarded as denitrification reactor and involved in ammonia nitrogen biological removal process. In this research, the process was applied to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llected in Shanghai, China,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food waste content. The NH4^ removal efficiency in the system of SBR nitrifying reactor followed by fresh and matured landfilled waste layer in series was studied. In the nitrifying reactor, above 90% of NH4^ in leachate was oxidized to NO2^- and NO3^- . Then high concentrated NO2^- and NO3^- were removed in the way of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in fresh landfilled waste layer. At the same time, degradation of fresh landfilled waste was accelerated. Up to the day 120, 136.5 gC/(kg dry waste) and 17.9 gN/(kg dry waste) were converted from waste layer. It accounted for 50.15 % and 86.89 % of the total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of preliminary fresh waste, which was 4.42 times and 5.17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reference column respectively. After filtering through matured landfilled waste, BOD5 concentration in leachate dropped to below 100 mg/L, which would not affect following nitrification adversely. Because the matured landfilled waste acted as a well methanogenic reactor, 23% of carbon produced accumulatively from fresh landfilled waste degradation was converted into CH4.  相似文献   
78.
温度对底泥中硝基苯的自然衰减及强化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配制的2种不同浓度(1000和100μg·kg-1)的硝基苯污染底泥,研究了4℃和20℃ 2种温度条件下硝基苯的自然衰减和生物强化降解情况.结果表明,2种浓度的硝基苯在4℃时有氧、缺氧条件下均无降解,20℃时有氧和缺氧条件下均有明显的降解;添加筛选出的混合降解菌可快速降解处于泥浆状的硝基苯.因而,对于受到硝基苯污染的底泥修复可充分考虑其自然衰减能力,降低修复成本.  相似文献   
79.
对熏烟扩散模式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振华 《环境工程》2003,21(4):63-65
工程上应用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中 ,熏烟模式由于其非定常性而与其他扩散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正确处理模式中各参数及变量的相互关系才能客观地反映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结果。本研究通过对熏烟模式的非定常性和各参数、变量相互关系的分析 ,提出了正确使用该模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中国粮食产量不同风险类型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文以中国各省份、各地区历年粮食单产为基本资料,采用统计方法,以风险分析技术为核心,定义粮食产量风险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迭代自组织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对全国地区级和省级粮食生产单元进行了减产风险要素分区和综合风险指数分区,分区的结果反映了粮食生产风险水平的区域分异与各地区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性质和生产力水平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