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安全科学   16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443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水中的乙醛、丙烯醛、丙烯腈和吡啶经吹扫捕集、解吸后,用HP-VO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GC分离,用GC-MS法选择离子模式(SIM)下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选择取样量25 m L,吹扫流量为40 m L/min,吹扫温度为40℃,吹扫时间为15 min,解吸时间为2 min,解吸温度为200℃,烘焙时间20 min,乙醛和吡啶质量浓度在0.025~0.60 mg/L之间,丙烯醛和丙烯腈质量浓度在0.002 5~0.10 mg/L之间时,校准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5,乙醛、丙烯醛、丙烯腈和吡啶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1 6,0.001 3,0.000 5和0.002 1 mg/L。对3个不同浓度样品进行空白加标实验,测量的回收率为87.8%~114.3%,相对标准偏差(n=6)为2.51%~10.4%。对3批实际水样进行分析,其中一个废水水样加标回收率为79.2%~103.8%,相对标准偏差(n=6)为3.04%~6.39%。  相似文献   
852.
通过甲醛的交联作用使单宁分子在黑荆树树皮内形成相互交联的大分子,低成本地制成原位固化黑荆树皮,用于吸附溶液中的Cr(VI).结果表明,原位固化黑荆树皮对Cr(VI)的吸附量随体系pH值的增加而减小,随Cr(VI)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84 K、吸附4 h条件下,pH=1.96时原位固化黑荆树皮对Cr(VI)的吸附容量是pH=5.10时的2.7倍; pH=2.0时,Cr(VI)初始质量浓度从30 mg/L升高到120 mg/L,吸附容量由30.0 mg/g增大到100.1 mg/g; 溶液温度从284 K升高到298 K,吸附容量由76.2 mg/g增大到94.2 mg/g.原位固化黑荆树皮对Cr(VI)的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吸附前后的原位固化黑荆树皮红外谱图表明,Cr(VI)可能先被还原成Cr(Ⅲ),再与原位固化黑荆树皮中酚羟基螯合而被吸附.  相似文献   
853.
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发展状况,以及目前我国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辨识问题.对重大危险源的概念,适用范围,危险物质临界量,混合物及溶液的辨识,多种危险物质数量的累加计算,以及重大危险源分类和分级等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讨论,与国外作法相比较,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54.
本文提出了石油化工码头安全监控系统的总体架构,并分别提出了油库、危化品仓库、油品收发及危化品装卸作业、危化品运输车辆、输油管道等监控对象的监控方案及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相似文献   
855.
856.
基于建设部2001年颁布的《不锈钢卡压式管件》标准,介绍了三通、弯头、直通等型式管件的塑性成形模具、关键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文中所介绍的模具及工艺均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且管件成形精度好,模具成本低,综合效率高。  相似文献   
857.
沙尘暴是一种多发于沙漠等干旱地区的灾害天气,建(构)筑物常受其影响被侵蚀甚至产生破坏,这种破坏的本质是风沙两相流中沙粒对结构表面冲击产生细微损伤的积累。为了深入探索这种风沙两相流对结构的冲击作用和沙粒冲击力在结构表面的分布规律,研究了采用压电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力传感器来测量风沙流场中沙粒冲击力的方法,通过标定试验建立了压电传感器所受沙粒冲击力与其输出电信号之间的数学模型,构建了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风沙冲击力传感器。分别采用高频测力天平和压电传感器测量低矮房屋迎风面在风沙风洞试验中所受到的沙粒冲击力,验证压电传感器测量沙粒冲击力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两种测力方式的结果总体相差在-4.72%~5.80%,两种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建筑物迎风面内侧所受到的沙粒冲击力大于外侧所受到的沙粒冲击力,沙粒冲击力的分布与表面风压力分布具有一定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为结构防风沙灾害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