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17篇
  免费   5786篇
  国内免费   27465篇
安全科学   2572篇
废物处理   393篇
环保管理   1486篇
综合类   33766篇
基础理论   3438篇
污染及防治   5326篇
评价与监测   1881篇
社会与环境   773篇
灾害及防治   733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786篇
  2021年   766篇
  2020年   1414篇
  2019年   2158篇
  2018年   2284篇
  2017年   2350篇
  2016年   2018篇
  2015年   2580篇
  2014年   3184篇
  2013年   3447篇
  2012年   3615篇
  2011年   3087篇
  2010年   2874篇
  2009年   2708篇
  2008年   2371篇
  2007年   2384篇
  2006年   1850篇
  2005年   1385篇
  2004年   1180篇
  2003年   855篇
  2002年   748篇
  2001年   766篇
  2000年   835篇
  1999年   649篇
  1998年   447篇
  1997年   416篇
  1996年   458篇
  1995年   414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146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论生态园林及其建设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园林是城市绿地建设的新思维,也是生态学具体应用的实践.生态园林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物种多样性保护和重建、因地制宜、处理好种间关系、建立群落自维持机制、重视生态文化内涵等六要素.  相似文献   
32.
长江河口近岸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及其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按照水体的净化机理,结合长江口和上海滨岸带近岸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实际特征,对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历史资料和实测资料基础上,就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因长江河口近岸水体存在较强的自然净化作用机制,近岸水体体的自然净化能力较强,环境容量较大,但由于污染物输入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岸段近岸水体的环境质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长江口南岸水域洪水季节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比估水季节强,而杭州湾北岸水域的自然净化作用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建议在近岸污水排放过程中应考虑近岸水体的净化能力,遵循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33.
34.
本文在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用地特点的基础上。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实施耕地补偿制度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应从新的视角来认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进而探索耕地补偿制度实施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应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适当调整的基础上.将“以地补地”和“缴费补地”的方式相结合。既通过土地整理.在提商土地质量的前提下增加耕地的有效面积:又要落实耕地开垦费.扶持库区的土地整理。从而使库区的耕地占补制度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5.
太湖饮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分工、预警监测时间的确定、预警监测的启动、预警信息的发布、预警监测的终止、预警监测的工作流程等方面,建立了太湖引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体系。指出了政府必须在资金、物资、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预警监测体系充足的保障,确保预警监测体系长期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36.
为了更好地发挥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耦合系统在废水厌氧发酵生产乙酸方面的优势,有必要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以获得该系统产酸的优化条件.利用经过加热处理并活化的厌氧污泥作种泥,以模拟废水中的葡萄糖为底物,针对发酵时间、底物浓度、种泥浓度、初始pH进行4因素10水平均匀设计实验,得到了乙酸生产指标与产酸条件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也得到了以高乙酸产量为主要目标导向同时兼顾高乙酸产率和高乙酸生产强度目标的优化条件;优化条件实验乙酸浓度比均匀设计中最高乙酸浓度提高20%左右.研究表明,将均匀设计应用于废水产氢产酸/同型产乙酸耦合产酸条件优化,可以避免盲目性,迅速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超临界CO2回收废弃印刷线路板的实验。以温度、压强、时间和夹带剂为实验因素,通过对实验前后样本在重量、厚度、弯曲强度和断裂强度四方面变化的分析考察了各实验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超临界CO2法回收印刷线路板的最主要因素为温度、时间和夹带剂,超临界CO2法回收废弃印刷线路板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270℃,压强大于7.38 MPa,时间3 h,夹带剂(水)160 mL。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压强对实验结果的非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8.
优势菌的筛选及其强化活性污泥好氧反硝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活性污泥提取物的贫培养基筛选SBR系统中的好氧异养优势菌。结合自然温度(15~20℃)、延长培养时间等条件来提高菌群的可培养性。从SBR活性污泥系统中分离出5种细菌。4株去除COD优势菌,1株异养硝化细菌,能在好氧条件下实现对总氮的去除。反应池底采用边缘对称曝气,反应池内细菌在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上循环经历好氧过程及微氧过程。将PVA铝盐法固定的细菌对反应器进行生物强化。结果显示,在好氧工艺的条件下,投加优势菌群后,与未加优势菌群的反应器相比,可以显著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COD、NH3-N和TN降解率显著提高,分别达到98%、97%和90%。生物强化作用明显,反应器内具有良好的好氧反硝化环境。  相似文献   
39.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自建国初期就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58年周总理为其题词:“实行废品收购,变无用为有用,变一用为多用,勤俭节约,变破旧为崭新,把工农商学兵连成一片,密切协作,为全面地发展生产服务,以便更好地实现勤俭建国,改造社会的任务。”国务院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对废弃物品收购和利用工作的指示》,把一切废弃物品广泛收集和充分利用起来,以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文革期间,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浅析铁路道口事故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道口安全系统足一个极为复杂、庞大联动的系统,具有系统复杂度及风险高的特征,实现铁路道口安全是一个社会性的多层次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问题.本文分析了铁路道口事故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总结影响道口安全的主要因素,在对比分析中外铁路道口安全形势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人、车、道口几何特性、安全防护装置、管理及环境等因素出发.提出了预防道口事故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大硬件投入、完善道口管理、提高道口员素质、改善道口环境面貌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