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7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746篇
安全科学   177篇
废物处理   129篇
环保管理   170篇
综合类   1372篇
基础理论   38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17篇
评价与监测   142篇
社会与环境   151篇
灾害及防治   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31.
黄迪  熊薇  刘克  郭逍宇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7):1738-1750
选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作为典型再生水补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进行水质数据检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估各净化单元的水体污染状况,采用综合判别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阐释影响各净化单元时空变异的水环境要素,并通过因子分析识别不同时间段污染源的种类和组成.结果表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水质状况较好,符合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用水国家标准.人工湿地各净化单元时空区间污染程度不同:季节尺度上,秋季污染更为严重;空间尺度上,主湖区、混合氧化塘区污染最为严重.CODMn、NO-3-N、ORP、TN 4项指标即可完全表征水质的季节差异(91.8%),应适当加大监测力度;Chl-a、CODMn、DO、pH 4项指标用于表征空间差异(55.1%),较低的判别正确率暗示了各功能区间类似的污染状况.不同时空区间污染源种类和组成存在差异性:水体的内源杂质是各季度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春季有机污染最为严重,夏季则转为氮、磷等营养物质污染,秋季水体则更易受富营养化的威胁;再生水区水体污染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氮、磷等营养盐类,其余功能区水体主要影响因子仍为内源杂质.增强水体流通力,缩短水力停留时间,能够有效减弱富营养盐类和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2.
北京典型道路交通环境机动车黑碳排放与浓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对2009年北京市典型道路(北四环中路西段)进行实际交通流监测和调研,分析了总车流量、车型构成和平均速度的日变化规律.应用北京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EMBEV模型)和颗粒物黑碳排放的研究数据,计算该路段的黑碳平均排放因子和排放强度.根据同期观测的气象数据,应用AERMOD模型对道路黑碳排放进行了扩散模拟,并根据城市背景站点和道路边站点的监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该路段黑碳平均排放因子与重型柴油车在总车流中所占比例呈现出极强的相关性,由于北京市实行货车区域限行制度,日间时段总车流的平均黑碳排放因子为(9.3±1.2)mg·km-1·veh-1,而夜间时段上升至(29.5±11.1)mg·km-1·veh-1.全天时均黑碳排放强度为17.9~115.3g·km-1·h-1,其中早(7:00—9:00)晚(17:00—19:00)高峰时段的黑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06.1±13.0)g·km-1·h-1和(102.6±6.2)g·km-1·h-1.基于同期监测数据验证,AERMOD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时段的道路黑碳排放对道路边监测点的平均浓度贡献为(2.8±3.5)μg·m-3.由于局地气象条件差异,日间和夜间的机动车排放对道路边黑碳的模拟浓度存在显著差异.日间时段,小型客车排放对道路边站点的黑碳浓度贡献最高,达(1.07±1.57)μg·m-3;其次为公交车,达(0.58±0.85)μg·m-3.夜间时段货车比例明显上升,其黑碳排放占主导地位,贡献浓度(2.44±2.31)μg·m-3.  相似文献   
133.
对近年火炬系统安全事故作了分析,结合石化企业火炬系统运行的现状,提出完善火炬管网、分液罐、气柜联锁和自动点火及长明灯等安全设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4.
废旧线路板回收不仅能够解决电子废弃物迅速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可以实现资源再生利用,是中国当前鼓励发展的行业。线路板回收过程也将不可避免的带来一定环境污染问题。中国企业现阶段常用的线路板回收工艺主要包括机械物理法、湿法冶金、火法冶金、热解法等。废旧线路板的回收工艺不同,污染物产生特点也不同,企业应根据线路板回收工艺有针对性的选择污染防治措施。线路板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再利用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5.
畜禽养殖业是"十二五"期间氨氮总量减排的重点,其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技术种类繁多,不同技术在不同应用条件下减排效果差别显著。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畜禽养殖业发展与污染现状,系统归纳了国内畜禽养殖业氨氮总量减排技术区域特征,综合使用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法、费用-效益法、表单法等对氨氮总量减排技术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研究,构建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氨氮减排技术评估咨询平台。结果表明,氨氮总量减排技术评估方法与平台可大幅度提高技术评价的效率和精确度,可广泛应用于企业和管理部门氨氮减排的工程技术与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6.
137.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土壤腐殖质及腐殖质组分(胡敏酸、富里酸)中的有机碳含量,研究了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中富里酸含量高于胡敏酸,流域范围内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组分含量分布不均匀,活性腐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达37.7%、36.4%、40.9%.土壤活性腐殖质及其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的碳含量均表现为菜地荒地草地湿地.光谱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主要由自生源物质和经一定程度降解后的外源物质共同组成.此外,自生源性与光化学及生物活性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具有弱自生源性的滇池流域土壤活性腐殖质所具有的光化学和生物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38.
采用土培试验,分析了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的发芽率、生物量和根长指标对3种抗生素胁迫的敏感性,比较了不同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对小白菜根长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小白菜对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根长发芽率生物量.抗生素处理土壤30 d时,4种土壤中小白菜根长对3种抗生素胁迫的敏感性均为砖红壤红壤青紫泥黑土;同种抗生素在4种土壤中的降解率为黑土青紫泥红壤砖红壤,同种土壤中3种抗生素的降解率为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9.
改性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体中头孢噻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抗生素对环境的危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本实验以改性生物炭(MB)为载体制备了负载纳米零价铁的功能生物炭(Fe/MB).以头孢噻肟(CFX)为目标抗生素,研究了该材料对头孢噻肟的降解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50 min内头孢噻肟的去除率为92%(Fe/MB用量为0.4 g·L~(-1),溶液p H=5.0,头孢噻肟浓度为20 mg·L~(-1),振荡速率为200 r·min~(-1),柠檬酸浓度为1.47 mmol·L~(-1)).头孢噻肟的去除过程存在改性生物炭的吸附和纳米零价铁还原降解的协同作用,数据符合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99).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结合质谱分析了降解产物的结构并提出头孢噻肟的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140.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potential of biostimulation by nitrate (KNO3) and methyl-β-cyclodextrin (MCD) addition on an aged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OCP)-contaminated paddy soil. After 180 days of incubation, total OCP biodegradation was highest in soil receiving the addition of nitrate and MCD simultaneously and then followed by nitrate addition, MCD addition, and control. The highest biodegradation of chlordanes, hexachlorocyclohexanes, endosulfans, and total OCPs was 74.3, 63.5, 51.2, and 65.1 %, respectively. Meanwhile, MCD addi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CP bioaccessibility (p?<?0.05) evaluated by Tenax TA extraction and a three-compartment model method. Moreover, the addition of nitrate and MCD also obtained the highest values of soil microbial activities, including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nitrogen, ATP production, denitrifying bacteria count, and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Such similar trend between OCP biodegradation and soil-denitrifying activities suggest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P biodegradation and N cycling and the indirect/direct involvement of soil microorganisms, especially denitrifying microorganisms in the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of OC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