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3 毫秒
31.
针对工业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影响城镇污水生物脱氮系统正常运行的问题,以富集筛选到的好氧反硝化菌群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工业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包括NaCl、Cr(Ⅵ)和TC等)对好氧反硝化菌群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NaCl、Cr(Ⅵ)和TC均会抑制好氧反硝化菌群的脱氮性能,提高胞外多聚物(EPS)的含量;与此同时,Cr(Ⅵ)和TC的胁迫导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减少,降低了napA基因的丰度,然而,NaCl的胁迫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NaCl和Cr(Ⅵ)使得菌群中优势菌属由Pseudomonas向Azoarcus转变,反之,TC能够显著增加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降低Thauera的相对丰度。工业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对好氧反硝化菌群的脱氮性能具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长期胁迫下菌群通过产生胞外多聚物和改变菌群结构来抵御污染物。研究结果对于接纳工业废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应用好氧反硝化技术进行生物脱氮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2.
以粉煤灰(FA)为原料水热合成了不同铝硅物质的量比(Al/Si)的介孔铝取代托贝莫来石(TFA).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孔径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FA及制备的TFA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FA1(Al/Si=0.4)的比表面积、孔隙体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74.30m2/g、0.4495cm3/g和24.20nm,TFA2(Al/Si=0.1)的分别为99.48m2/g、0.5218cm3/g和20.98nm,均远高于FA的1.77m2/g、0.004338cm3/g和9.79nm.FA、TFA1和TFA2对Cd2+的吸附动力学数据更加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Cd2+的吸附等温线,TFA1对Cd2+的饱和吸附量为205.76mg/g,远高于FA和TFA2的...  相似文献   
33.
以碳纳米管(CNT)和羟基磷灰石(HAP)为原料,通过原位合成法制备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CdH)复合材料.利用XRD、FTIR、SEM与氮气吸附-脱附等表征其结构形貌,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CdH对氟离子(F-)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CdH对F-的吸附容量为11.05mg/g,明显高于HAP(5.02mg/g).吸附动力学模型、Weber-Morris方程、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结果表明,F-在CdH表面进行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并且颗粒内部扩散起主要作用.pH值为6时有利于CdH对F-的去除.此外,结合反应前后固样XPS分析可知CdH对F-的吸附机制主要为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34.
煤炭基于发热量的碳含量数据,是计算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基础。本研究对全国范围内采集的煤炭样品进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发热量分析,统计分析得出我国基于发热量的煤炭碳含量。对所得结果按地区分煤种分别阐述,并与国外煤炭碳含量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国褐煤、次烟煤、烟煤、无烟煤的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7.21±0.35 kg/GJ、26.57±0.14 kg/GJ、25.50±0.03 kg/GJ、26.77±0.13 kg/GJ。我国无烟煤的碳含量与IPCC缺省值相当,烟煤、褐煤的碳含量比IPCC缺省碳含量分别低1.16%和1.41%,次烟煤碳含量比IPCC缺省碳含量高1.41%。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颗粒黏性对过滤除尘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颗粒沉积过程的受力情况,应用颗粒流计算软件PFC2D对颗粒在滤料表面的沉积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颗粒形成粉尘层的过程中主要受到风流力、惯性力等压缩力和范德华力、滚动摩擦力偶矩等压缩阻力的作用,颗粒黏性的增加,会使颗粒间滚阻系数和摩擦系数显著增加;PFC可实现粉尘颗粒在滤料表面沉积过程的可视化,得到不同黏性颗粒在滤料表面的沉积形态,滚阻系数或摩擦系数越大,粉尘层孔隙率越大,过滤阻力越小,其中,摩擦系数的影响作用弱于滚阻系数。  相似文献   
36.
采用"水热+热解"两步法制备介孔碳复合零价铁材料(Fe@HC)作为过硫酸盐(PS)活化剂,生成强氧化的活性物质,进而降解偶氮类染料活性黑5(RB5).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测试仪(BE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考察了Fe@HC投加量、PS投加量、pH值及阴离子对活化PS去除RB5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水热+热解"两步法成功制备了Fe@HC,其比表面积为280.7 m2·g-1,平均孔径约为5.1 nm,BJH吸附累积总孔体积为0.284 cm3·g-1.相对于单独的Fe@HC和PS,Fe@HC和PS共同存在可高效地去除RB5,脱色率为99.24%,且萘环破坏效率也达到了61.76%.RB5整体去除效果随Fe@HC、PS投加量的增大而提升,Fe@HC/PS体系在pH=3~11范围内对RB5的萘环破坏效率及脱色效率始终高于62%及86%,Cl-和SO42-对去除效率的影响较小,Fe@HC展示出良好的环境抗干扰能力.Fe@HC活化PS去除RB5的机理主要是体系中1O2的氧化降解作用.Fe@HC循环再生性能好.  相似文献   
37.
Adeeney和Letts在1908年就已经发现以硝酸盐与原污水接触使其转化为氮气,到1944年才开始讨论高浓度硝酸盐的反硝化问题。随着人们对水体中存在氮、磷所带来的危害逐步认识以后,就开始研究在传统的二级生化处理过程中,引入缺氧段和好氧段混合液的回流系统,使兼性细菌交替地处于缺氧-好气状态。在好氧条件下,污染物被氧化(去碳)、硝化;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以达到去除碳、氮(磷)等污染物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鱼类不同生长阶段对污染物的毒性响应差异,以斑马鱼为试验生物,初步建立了一套实验室分阶段培养方法,通过培养时间确定斑马鱼的不同生长阶段,研究了标准稀释水和模拟自来水条件下不同生长阶段斑马鱼对Cu2+的毒性响应差异,并利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表达不同生长阶段斑马鱼对Cu2+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斑马鱼体长、体质量的变化均符合logistic增长方程(R2>0.97),斑马鱼全生命周期按日龄可细分为卵黄囊仔鱼期(1 d)、晚期仔鱼期(10 d)、稚鱼期(17 d)、早幼期(24 d)、幼鱼期(31 d)、发育期(60 d)、成熟期(90 d)、成鱼期(120 d)等8个不同生长阶段.标准稀释水条件下,Cu2+对不同生长阶段斑马鱼的96 h-LC50(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425 mg/L(1 d)、0.768 mg/L(10 d)、0.550 mg/L(17 d)、0.309 mg/L(24 d)、0.334 mg/L(31 d)、0.327 mg/L(60 d)、0.230 mg/L(90 d)和0.180 mg/L(120 d),随着鱼龄的增加,Cu2+对斑马鱼的毒性逐渐增大;模拟自来水条件下,Cu2+对不同生长阶段斑马鱼的96 h-LC50分别为0.377 mg/L(1 d)、0.438 mg/L(10 d)、0.366 mg/L(17 d)、0.201 mg/L(24 d)、0.206 mg/L(31 d)、0.189 mg/L(60 d)、0.167 mg/L(90 d)和0.144 mg/L(120 d),随着鱼龄的增加,Cu2+对斑马鱼的毒性逐渐增大.根据96 h-LC50得出不同生长阶段斑马鱼对Cu2+的敏感性顺序为120 d > 90 d > 24 d > 60 d > 31 d > 1 d > 17 d > 10 d,可见,斑马鱼成鱼期阶段对Cu2+较敏感,而成熟期和早幼期的敏感性次之,晚期仔鱼期最不敏感.研究显示,鉴于斑马鱼对Cu的物种敏感度的阶段性差异,采用24 d早幼期斑马鱼研究金属水质基准时既敏感又节约受试生物的培养成本,此外水环境参数也是水质基准研究需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9.
交通源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居民人均拥有汽车及机动车保有量都大大增加了,研究交通源重金属污染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交通源重金属的来源,对交通源重金属的排放量及影响因素、公路旁各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交通源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40.
滇池近代富营养化加剧过程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认识滇池内源污染特性在湖泊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变化,采集滇池北部和中心2根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了TOC(总有机碳)、TN(总氮)、BSi(生物硅)及磷形态含量剖面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其与滇池富营养化历史的关系. 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中w(TOC)与w(TN)自20世纪50年代后增加显著.n(TOC)/n(TN)介于7.0~13.5之间,表明滇池内源藻类和细菌等对沉积物中有机质贡献大. 滇池沉积物中w(TP)剖面变化规律反映了滇池由中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渡的过程. 沉积物中w(TP)与w(TOC)呈显著相关(R=0.91,P<0.01),表明滇池外源磷的输入与生物量的增长以及蓝藻水华暴发的一致性和外源磷污染控制的必要性. 滇池不同区域w(BSi)剖面变化及其与w(TOC)、w(TP)的关系表明,滇池在长期演变中,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变化. 滇池北部近年来富营养化加剧,蓝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群而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化;而中部等地区硅藻仍保持大量增长趋势,表明藻类在该区域处于大量增长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